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外卖快餐和碳酸饮料共同消费与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联,为减少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从中国4个省32所中学抽样调查14 500名中学生,使用儿童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使用自我报告的饮食频率调查表评估外卖快餐和碳酸饮料的消费情况.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26%(3 952/14 500).最近1周低频次(1~2次)、中频次(3~4次)和高频次(5次及以上)的外卖快餐(aOR值分别为1.12,1.73,1.56,P值均<0.05)和碳酸饮料(aOR值分别为1.64,2.17,3.54,P值均<0.01)消费均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且有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0.01).同时,外卖快餐和碳酸饮料具有正向相加的交互作用(aOR=2.46,P<0.01),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为0.45(0.12~0.77),归因比为0.18(0.06~0.30),交互作用指数为1.44(1.10~1.89).结论 外卖快餐和碳酸饮料共同消费与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状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关联,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共1 552名,收集其清晨即刻唾液,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皮质醇质量体积浓度;抑郁症状使用情绪与心境问卷量表评价,同时收集体力活动、视频时间、睡眠时间、父母文化程度、青春期发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4%,抑郁症状组皮质醇水平中位数(374.38 ng/mL)高于非抑郁症状组(339.4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38,P<0.01).控制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相比于皮质醇水平位于P25~ P75组青少年,P75组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OR=1.47,95%CI=1.07~2.01).结论 青少年清晨唾液高水平皮质醇浓度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度关联.  相似文献   

3.
吴凝  周婷  黄峥 《中国学校卫生》2023,(5):682-685+690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了解中国青少年生活目标感的现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云南共选取1 627名四至九年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青少年目标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分层回归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进行简单斜率检验。结果 不同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70,3.62,2.82,13.67,13.81,P值均<0.01),不同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自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的青少年生活目标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4,4.27,7.50,9.39,P值均<0.01)。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生活目标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0.38,P<0.01)。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青少年生活目标感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9,t=-5.93,P<0.01),年级在生活目标感和抑郁症状之间起调节作用(β=-0.34,t=-7.54,P<0.01)。简单斜率结果显示,小学组(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鉴于青春期是个体发展的过渡和关键期,不良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质量。因此,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环境、社会心理以及行为方式和体质健康等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青春期早期甚至儿童期是抑郁症状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期,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中国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抑郁症状早期预测因素及不同时期的保护因素,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探究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青春期早期抑郁之间的关联,为有效应对ACEs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1-12月对上海市3所初中六~八年级全体学生1 62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不同类型ACEs、抑郁情况等.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s与抑郁之间的关联.结果 1 629名学生中,有65.25%有过被忽视经历,其次为虐待(61.26%),家庭功能不良发生率相对较低(20.81%).79.01%的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ACE,61.45%的学生至少经历过2种ACEs,10.01%的学生经历过5种及以上的A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遭遇过任何一种ACE、虐待、忽视均与抑郁水平相关联(OR=2.62~ 3.60),仅在男生中发现家庭功能不良与抑郁相关联(OR=1.91),且ACEs评分对抑郁的影响存在累积效应.结论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不同类型ACEs与抑郁存在关联,且ACEs对抑郁水平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的营养与成年后的疾病密切相关,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会持续一生。我省对1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饮食行为跟踪监测,结果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存在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状与高中学生的故意伤害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长江  陶芳标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2):1148-1149
目的:获得高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3种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率,分析故意伤害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的问卷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3所市属中学,4所县、乡中学3157名高中学生的故意伤害行为及抑郁症状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一年来3种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6.2%、7.4%、2.1%,女生3种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男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计划、自杀计划与自杀未遂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与0.486,呈显着统计关联.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为3种故意伤害行为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及95%可信限(95%CI)分别为3.3855(2.7567~4.1576)、5.6291(4.2563~7.4445)、5.1238(3.1202~8.4139).结论:抑郁症状可能增加高中学生故意伤害行为的危险性,预防青少年故意伤害行为应与心理卫生保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分析网络欺凌与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关系.方法 在四川省苍溪县、甘洛县和西藏拉萨市分别抽取小学和初中各一所,对所有的五至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纳入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共2 931名(年龄范围9~18岁,汉1 502名,藏692名和彝737名),网络欺凌的总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对青少年膳食模式的影响,为指导青少年采取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江苏省徐州市10所中学5 473名初一和高一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和膳食频率量表等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膳食模式共归纳成3种,分别为“传统食物型”“零食型”和“高能量型”.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体质量指数、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自评家庭经济条件变量后,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情绪性进食行为发生风险比无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增大2.20倍(95% CI=1.88~2.58);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传统食物型”食物摄入降低(OR=0.593),“零食型”和“高能量型”食物摄入增加(OR值分别为1.306,1.697);有情绪性进食行为的青少年“传统食物型”食物摄入降低(OR=0.796),“零食型”和“高能量型”食物摄入均增加(OR值分别为1.687,1.463).结论 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与青少年膳食模式密切相关.应重视青少年情绪症状,通过改善青少年不良的情绪症状,选择正确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各青春发育指标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抑郁现况,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 001名随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得分和影响因素等。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7.3%,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2.02±6.72)分,外生殖器、阴毛、腋毛和胡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8,5.46,5.18,4.21,5.84),乳房、阴毛和腋毛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快感缺乏、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9.43,4.92,3.98,7.35,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未出现首次遗精和女生未发生月经初潮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0,95%CI=0.36~0.98;OR=0.46, 95%CI=0.22~1.00),女生阴毛处于发育期与检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9.58,95%CI=1.28~71.71)。  结论  青春早中期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已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阴毛发育较为成熟的女生和已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和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青少年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完美主义量表(CFMPS)、应付方式问卷(CS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山东省2所中学的1 22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青少年的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个人标准、父母期望与抑郁、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值在0.066~0.364之间,P<0.05),前2者又与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值在-0.108~-0.190之间,P<0.01);条理组织与抑郁有显著负相关(r=-0.186,P<0.01),与成熟型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r值在0.114~0.242之间,P<0.01).(2)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在完美主义非适应性维度(CM,PS,DA,PE)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成熟型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在担心错误(CM)、行为的迟疑(DA)、条理组织(OR)与抑郁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青少年的完美主义对应付方式、抑郁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应付方式在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期是一个独立性增加、经历新环境且进入社会角色出现的时期,这一时期会经历身体成分的变化、性腺发育和青春期进程,从而影响一系列行为,其中较为突出的行为改变是青少年明显呈现晚睡和晚起转变[1],昼夜节律开始出现延迟[2].青少年期亦是抑郁症状的高发时期[3],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约为22%~60%[4].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5].笔者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的评价方法,综述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及其可能机制,可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春  张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6):879-882
目的 探讨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第904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14~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自伤行为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抑郁障碍患者(76.74%)自伤行为报告率较女性高(54.05%),...  相似文献   

14.
抑郁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已成为21世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研究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探讨抑郁症状的有效干预方法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梳理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干预方法及其疗效,并进一步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的流行情况,探索进食障碍症状与其他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四所中学1 35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进食态度量表评估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多动症筛查量表家长报告版评估青少年的多动症症状,Achenbach儿童行为评估量表评估其他行为问题。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青少年进食障碍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进食障碍症状的检出率为12.81%,其中女生为15.36%,显著高于男生的10.37%(χ~2=19.4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性别(b=2.18,P<0.01)、BMI(b=0.21,P<0.05)、多动症症状(b=0.14,P<0.05)、积极/消极情绪性多吃(b=0.33,P<0.05;b=0.41,P<0.05)与进食障碍的症状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多动症以及情绪性多吃与进食障碍症状水平密切相关,提示对于进食障碍的干预和治疗,可充分考虑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认知灵活性、抑郁对进食态度的影响,为完善进食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版(Kutcher Adolescent Depression Scale 11-item,KADS-11)、认知灵活性量表(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CFI)和进食态度问卷(Eating Attitude Test-26,EAT-26)对日照市1 231名学生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和有无抑郁青少年之间的EAT-26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无进食障碍症状青少年之间的CFI总分、灵活控制性因子评分与KADS-11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青少年EAT-26总分与CFI总分(r=-0.19)及灵活控制性评分(r=-0.23)呈负相关,与KADS-11总分呈正相关(r=0.23)(P值均<0.01)。女生(OR=2.40,95%CI=1.87~3.23)、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 于2019年11月选择西安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2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水平的相关家庭因素。结果 本组青少年抑郁症状评分为16.00(9.00,20.00)分,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为19.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β=-0.028、0.030、0.103、0.267、0.467、0.047、-0.279、-0.272,P<0.001)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92.3%。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母亲过度保护、父/母亲情感温暖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母亲妊娠期疾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11个区抽取808所中小学,调查96 756名10~20岁青少年的父母他评抑郁症状以及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结果  父母他评青少年存在轻微、中度、重度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5%,3.5%和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58.91,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41,95%CI=1.18~1.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OR=1.61,95%CI=1.15~2.2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OR=1.40,95%CI=1.03~1.91)、妊娠期贫血(OR=1.46,95%CI=1.35~1.5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OR=1.67,95%CI=1.38~2.02)与青少年父母他评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以及病毒性肝炎可能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严重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明霞  郑昊  刘正奎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65-1668
探讨农村青少年在初中阶段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农村学校七年级学生372名为被试,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亲社会行为分量表、流调抑郁量表简版(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10)先后3次(分别间隔12个月)进行调查,并建立交叉滞后模型.结果 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r=0.39~0.45)和亲社会行为(r=0.43~0.46)在初中阶段发展较为稳定(P<0.01);青少年在初三年级的抑郁症状高于初一及初二年级(P<0.05);初中阶段女生亲社会行为高于男生(F=7.94,P<0.01);青少年3年间的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均呈负相关(r=-0.23~-0.13,P值均<0.05);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抑郁症状负向预测初二和初三年级亲社会行为(β值分别为-0.10,-0.11,P值均<0.05);初二到初三期间,农村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4,P<0.05).结论 初中三年间,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初二到初三间,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心理工作者应给予农村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更多关注,可以通过提高助人、分享利他行为等亲社会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孕早期妇女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  对7 976名参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并在2017年7月25日-2018年7月24日纳入的孕早期妇女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描述两组的基线分布差异;在孕早期分别采用定性食物频率测量法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妇女的饮食摄入频率和抑郁状况;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饮食与抑郁的关联性,计算现患比(prevalence ratio,P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 结果  Log-binomial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饮食规律(PR=0.45,95% CI:0.38~0.54,P < 0.001)、经常吃早餐(PR=0.80,95% CI:0.72~0.90,P < 0.001)的孕妇有较低的抑郁发生风险;而妊娠早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PR=1.25,95% CI:1.03~1.53,P=0.027)、西式快餐(PR=1.36,95% CI:1.06~1.74,P=0.015)、膨化食品(PR=1.37,95% CI:1.11~1.70,P=0.003),经常饮用含糖饮料(PR=1.37,95% CI:1.17~1.61,P < 0.001)和葡萄酒(PR=1.60,95% CI:1.26~2.01,P < 0.001)、饮用白酒(PR=1.26,95% CI:1.00~1.59,P=0.047)的孕妇则有较高的抑郁发生风险。 结论  孕早期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存在关联性,孕妇应主动了解健康饮食方式,减少不健康饮食的摄入频率,以减少妊娠期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