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燕  陈重  徐丹  赵恒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34-123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US)子宫内膜息肉的图像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表现和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1例,准确率为70.0%;误诊7例,误诊率为23.3%;未发现病变2例,漏诊率为6.67%.结论: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图像,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MR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48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23例I期子宫内膜癌和3例子宫内膜肉瘤),良性息肉样病变2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和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分析其MR平扫及增强图像病灶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纤维核、囊变区及完整结合带在不同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出现概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6例子宫内膜恶性息肉病变,其中23例子宫内膜癌在MR T2WI上均表现为子官内膜均匀等或稍高信号肿块(23/23),增强后相对于肌层均呈低信号(23/23),并伴结合带中断或模糊(20/23);子宫内膜含间质成分恶性肿瘤3例,2例为腺肉瘤,1例为癌肉瘤,MR T2WI均为混杂信号,早期局部明显强化,至后期仍明显持续强化;26例子宫内膜恶性息肉病变在MRI上子宫结合带中断或模糊征象出现的概率(23/26)均较子宫内膜息肉(1/11)及子宫黏膜下肌瘤(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块内小囊变影及不定形纤维核影见于子宫内膜息肉(分别为8/12及5/12),2种征象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出现概率均较子宫内膜恶性息肉样病变(3/26及2/26)及子宫黏膜下肌瘤(0及2/1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例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MRI均表现为境界清晰,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肿块,且出现子宫黏膜推移征象(10/10).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48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定性诊断敏感度为92.3%(24/26),特异度为83.3%(20/24),准确度为95.8%(46/48).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反映子宫内膜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2WI及T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结果27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卵巢颗粒细胞瘤6例,其中2例(2/6)合并子宫内膜增生,3例(3/6)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例(1/6)合并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卵泡膜纤维瘤15例,其中9例(9/15)合并子宫内膜增生,5例(5/15)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例(1/15)合并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6例,其中2例(2/6)合并子宫内膜增生,4例(4/6)合并子宫内膜样癌。27例患者卵巢肿瘤的MRI特点卵巢颗粒细胞瘤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占位,具有海绵样外观;卵泡膜纤维瘤T1WI及T2WI常呈等低信号;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常表现为盆腔内体积较大的带有壁结节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火焰征”。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纤维瘤及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均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它们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MRI检查发现卵巢肿瘤与子宫内膜病变并存时,根据其影像特点,能够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在其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S 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其中1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3例病例中,位于宫腔6例、子宫肌层4例、子宫右侧壁及阔韧带1例、宫颈1例、阴道顶端及盆腔内1例.在MRI平扫上表现为突向宫腔或位于肌层的息肉状或多发结节状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在DWI序列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6例呈平台型,4例呈持续上升型.结论 ES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及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特征性MRI平扫表现,以期在无需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提高两者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3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病变大小及DWI相对信号强度值。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2组病人MRI平扫信号特征,包括T2WI上病变内部信号特征(低信号纤维核心和高信号小囊),DWI上病变与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差值,T2WI和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相比,子宫内膜息肉T2WI上有高信号小囊和低信号纤维核心表现者更多(P<0.05)。DWI上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比较,子宫内膜息肉(36.4±61.7)低于子宫内膜癌(229.8±94.8)(P<0.05)。子宫内膜息肉在T2WI、DWI上的病灶周边线样高信号表现均多于子宫内膜癌(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T2WI及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TCRP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研究组108例,TCRP术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地屈孕酮,共3个疗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94例(85.45%)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9例(8.18%);研究组99例(91.67%)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2例(1.85%)。两组比较,EP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联合地屈孕酮治疗EP可以有效改善月经、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龙丽娟  胡蓉  邵波  吴迪  郭蕾  姚克纯 《人民军医》2009,(10):666-66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息肉386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6例,与宫腔镜术后病理比较,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3.2%,准确度为93.8%。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行常规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确诊依据,对照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123例。常规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8例,符合率为79.67%;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18例,符合率为95.9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22例,符合率为99.19%。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阴道超声。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常规阴道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5,P0.05),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和宫腔镜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3,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无创、安全、简便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DS)对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98例患者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分类有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诊断符合率为94.2%。另外,我们也比较了内膜癌与其他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有显著差异(P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无痛苦,且内膜结构显示清晰,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诊断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术前误诊4例。结论:CT检查能发现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宫腔镜EP切除术的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118例,按照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后是否用药分为研究组60例,行宫腔镜下EP切除术,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共3个月;对照组58例于宫腔镜下行EP切除术后不做任何处置。对两组患者进行复发和不良反应方面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EP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1),且不良反应轻。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能够有效地预防EP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着重分析误诊的病例.术前12例行CT扫描,17例行MRI检查.结果:光镜下见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可见腺体及间质.行CT检查的12例中共误诊5例(41.6%),其中3例误诊为功能性囊肿,2例误诊为囊腺瘤.行MRI检查的17例中误诊1例(5.9%),误诊为双侧附件炎症.结论:CT、MRI可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较准确的诊断,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子宫内膜异位症需与功能性囊肿伴出血、囊腺瘤、附件炎症等鉴别.仔细观察影像征象,结合痛经病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报告16例临床拟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MRI表现,均行B超检查,部分行手术或穿刺。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慢性盆腔炎3例,子宫肌瘤2例,单发性滤泡囊肿2例。结论: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与腹腔镜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MRI诊断的13例共22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与腹腔镜手术及病理对照,全部22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T1WI及T2WI均为均匀高信号6个,T1WI均匀高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者15个,T1WI及T2WI均为混杂信号1个;5个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呈"卫星囊";4个异位囊肿壁可见小破口并见高信号影向外突出。结论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大囊肿周围伴小囊肿呈"卫星囊"、囊壁厚薄不均匀、周围粘连征象、盆腔内及卵巢表面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征象等与腹腔镜手术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囊壁缺口征"为本病的另一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7.
46例子宫腺肌症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①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显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12 mm),或者外肌层内见信号类似结合带的边界欠清的肿块;②T2WI病灶内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灶,有时T1WI时也可出现;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程度近似结合带;④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整;⑤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有时显示子宫带状分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变形。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2 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  相似文献   

19.
杜龙庭  陈辉  陈小伟  朱襄明  李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2):202-204
目的:评价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结果:术前MRI均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表现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大,以后壁增大为明显.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0例:T1WI呈等信号,其中2例病变内可见点状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6例病变内见散在的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矢状...  相似文献   

20.
三维超声经阴道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经阴道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oluson 730超声诊断仪对3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三维超声经阴道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结果:三维超声经阴道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32例有30例与病理结果显示相符合,符合率为94%。结论:三维超声经阴道检查能直接显示子宫及宫腔内病灶的立体形态及与内膜的空间关系,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