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北京市小汤山医院2012年参加体检的28 057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 268人,年龄(46.81±14.01)岁,女性10 789人,年龄(43.68±13.52)岁。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并按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人群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未患代谢综合征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和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后的偏相关分析中,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依然存在(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性别后,随着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最低组)比较,第2组的OR值(95%CI)为1.190(1.085~1.306),第3组的OR值(95%CI)为1.547(1.405~1.702),第4组的OR值(95%CI)为2.243(2.039~2.466)。结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间存在相关性,是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异常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5岁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以2019年常州市武进区≥65岁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ALT与MS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91 889人纳入研究,MS患者30 555人,占33.25%.随着血清ALT水平的增加,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x2值为45.47~1 177.10,P值均<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与 ALT<13.9 U/L组相比,ALT在 13.9~17.9、18.0~23.4、23.5~40.0 U/L 组,患 MS 的 OR(95%CI)分别为 1.39(1.30~1.48)、1.83(1.72~1.95)、2.74(2.57~2.92);女性:与 ALT<13.0 U/L组相比,ALT在 13.0~16.9、17.0~21.9、22.0~40.0U/L组,患 MS 的OR(95%CJ)分别为 1.28(1.21~1.35)、1.51(1.43~1.60)和2.33(2.21~2.46).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女血清ALT水平与MS患病率均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值分别为0.77、0.46).结论 ≥65岁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血清ALT水平与MS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铁路工人中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西南地区3 169名铁路工人的数据,根据AIP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1、Q2、Q3、Q4),通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P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AIP最低四分位数(Q1)的工人相比,高AIP四分位数(Q2、Q3、Q4)的工人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较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Q1、Q2、Q3、Q4分别为12.50%、14.65%、19.55%、17.80%。当AIP指数作为连续型变量时,回归模型显示,AIP与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呈正相关(OR=1.46,95%CI:1.06~1.99)。随着AIP四分位数的增加,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有所增加,与Q1相比,Q2:OR=1.18(95%CI:0.88~1.59),Q3:OR=1.60(95%CI:1.20~2.15),Q4:OR=1.38(95%CI:1.01~1.88)。结论 AIP与铁路工人发生颈动脉斑块有关,高AIP水平的工人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深圳市南山区开展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51名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采用易侕软件和R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铁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0名信息完善者,男性血清铁蛋白的几何均值(192.91 ng/ml,95%CI:178.49~208.50 ng/ml)高于女性(59.32 ng/ml,95%CI:53.10~66.2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男性和女性研究对象根据血清铁蛋白实际值分别分为3组,其中男性300人分为血清铁蛋白低组(7.79~146.67 ng/ml)100人、血清铁蛋白中间组(146.68~262.88 ng/ml)100人、血清铁蛋白高组(262.89~1 941.51ng/ml)100人;女性350人分为血清铁蛋白低组(2.35~43.10 ng/ml)117人、血清铁蛋白中间组(43.11~109.88 ng/ml)116人、血清铁蛋白高组(109.89~673.33 ng/ml)117人。不同血清铁蛋白组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男性血清铁蛋白高组胰岛素抵抗(OR=2.53,95%CI:1.31~4.89)和代谢综合征(OR=2.15,95%CI:1.17~3.93)的患病风险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胰岛素抵抗之后,男性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血清铁蛋白增高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介导血清铁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中间桥梁,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男性生理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患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住院患者430例,其中代谢综合征组22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203例。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所患代谢异常数量分为0项共存组、1项共存组、2项共存组、3项共存组、4项共存组5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总胆红素、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5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5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后发现,两项代谢异常共存组较其他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呈显著负相关(r=-0.181,-0.21,-0.155,P=0.001)。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2~0.997,P=0.04);与高血压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48,95%CI:0.940~0.999,P=0.048);与高脂血症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8~0.991,P=0.021);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53,95%CI:0.909~0.998,P=0.042)。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发现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老年男性机体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中利用GGT水平诊断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收集北京市小汤山医院2012年1—12月28 057名体检人群的体检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GT水平与MS相关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将按照GGT水平四分位数法分为13.0、13.0~19.0、19.1~31.0、31.0 U/L 4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GGT水平与MS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GT水平诊断MS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MS组人群的GGT水平为(40.96±4.17)U/L,高于非MS组人群的(24.10±2.4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48,P0.01);两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调整了性别、年龄和M S其他组分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GT水平与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MS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S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 13.0~19.0 U/L组、19.1~31.0 U/L组、31.0 U/L组人群M S发病风险分别为GGT13.0 U/L组人群的1.247倍(OR=1.247,95%CI=1.133~1.374)、2.375倍(OR=2.375,95%CI=2.166~2.605)、4.729倍(OR=4.729,95%CI=4.323~5.173);ROC曲线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GGT水平诊断M 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和0.747,诊断MS的截断值分别为24.5和13.5 U/L,灵敏度分别为0.715和0.806,特异度分别为0.563和0.580。结论 GGT水平与MS及其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GGT水平的升高能够增加MS的发生风险,可作为MS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分析GGT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GT升高检出率为25.02%,患者中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45.04%、23.45%、35.72%、19.04%和33.66%。GGT升高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GG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升高组发生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为GGT正常组的1.435倍、1.562倍、1.557倍和1.861倍。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GGT升高检出率呈升高趋势(χ_(趋势)~2=16.978,P=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血清GGT水平升高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GGT可作为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肝酶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一般情况,于孕6~18w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孕24~28w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GD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ALP和GGT与G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83名孕妇,其中230人(9.3%)被诊断为GDM。ALP和GGT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最低分位相比,ALP最高五分位OR值(95%CI)为2.47(1.57,3.88),AL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GDM风险增加35%;GGT最高五分位OR(95%CI)为1.63(1.04,2.56),GGT每增加一个SD,GDM风险增加20%。以ALP和GGT均低于各自最高五分位为参照,ALP和GGT均位于最高五分位者(ALP≥53.0 U/L且GGT≥19.0 U/L)发生GDM的OR值(95%CI)为2.52(1.63,3.90),仅ALP升高者发生GDM的OR值(95%CI)为1.86(1.27,2.74),仅GGT升高者发生GDM的OR值(95%CI)为1.18(0.77,1.80)。结论孕早期ALP或GGT水平升高均增加GDM的发病风险,两者同时升高GDM的发病风险更大。[营养学报,2020,42(3):224-22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中肝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武汉同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年龄≥18岁且研究变量无缺失的体检者9111例。根据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将体检者分为动脉硬化组(3252例)和正常组(5859例)。检测两组体检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GT)。将肝功能4项指标按照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研究肝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以ALT作为分组变量时,调整了年龄、性别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260倍(95%CI:1.093~1.452,P<0.05)、1.571倍(95%CI:1.355~1.822,P<0.001)和2.436倍(95%CI:2.097~2.830,P<0.001);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58倍(95%CI:1.003~1.338,P<0.05)、1.331倍(95%CI:1.143~1.551,P<0.001)和1.867倍(95%CI:1.591~2.190,P<0.001);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LDL-C、三酰甘油、HDL-C、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尿酸、血肌酐、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患糖尿病后,Q2到Q4组的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16倍(95%CI:0.940~1.325,P=0.210)、1.241倍(95%CI:1.036~1.488,P<0.05)和1.598倍(95%CI:1.322~1.932,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ALT与动脉硬化风险之间呈线性正相关。AST、ALP和GGT所得到的结果与ALT类似。结论肝功能指标升高与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潍坊市城区居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3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结果]年龄OR=1.832(95%CI:1.071~3.294);肥胖OR=3.015(95%CI:1.021~8.904);糖摄入量OR=1.807(95%CI:1.071~3.049);吸烟OR=2.423(95%CI:1.514~3.863);运动OR=0.580(95%CI:0.367~0.725);牛奶摄入量OR=0.443(95%CI:0.232~0.848);饮茶OR=0.362(95%CI:0.243~0.554)。[结论]年龄、肥胖、糖摄入量、吸烟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牛奶摄入量、运动和饮茶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老年认知障碍的关系,为老年认知障碍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2—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924名年龄≥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认知障碍定义为MMSE得分<24分。按照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三分位数分组并比较各组间的基本特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老年认知功能水平和认知障碍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92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81.21±11.14)岁,49.89%(461人)为女性,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水平为(408.93±197.60) pmol/L。经多因素调整后,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Q1组为参照,Q2(β=1.12,95%CI=0.40~1.85)和Q3(β=1.34,95%CI=0.52~2.16)组的MMSE得分均升高;并且Q2组和Q3组人群患认知障碍的风险分别是Q1组的0.52倍(OR=0.52,95%CI=0.32~0.86)和0.56倍(OR=0.56,95%CI=0.33~0.94)。按性别亚组分析,女性结果与总体相似,男性中关联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相关的代谢性慢性病组合。方法使用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基线数据, 根据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获得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及糖尿病5种代谢相关慢性病患病情况, 根据B超及问卷调查诊断NAFLD,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合并不同数量及类型的31种代谢相关慢性病组合与NAFLD患病的关联。结果 65 477名研究对象年龄M(Q1, Q3)为60(51, 66)岁, 男性占40.6%。NAFLD总患病率为38.2%, 无5种代谢相关慢性病中任1种者NAFLD患病率为12.0%。总人群(OR=37.94, 95%CI:31.02~46.41)、女性(OR=36.99, 95%CI:28.78~47.54)及≥60岁组(OR=36.19, 95%CI:28.25~46.36)与NAFLD患病关联最强的慢性病组合均为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 男性(OR=50.70, 95%CI:24.62~104.40)及<60岁组(OR=49.58, 95%CI:24.22~101.47)与NAF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杭州市某医院体检的1249例老年人,分析血清GGT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及其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血清GGT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海宁市居民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及其相关性,为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宁市农村社区18岁以上共1 893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32%,标化患病率为15.10%,男性为19.97%,女性为10.40%,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06,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517, 95%CI:1.072~2.146)、高血压(OR=1.663, 95%CI:1.237~2.236)、TG升高(OR=1.790, 95%CI:1.288~2.487)、肥胖(OR=1.640, 95%CI:1.115~2.413)、代谢综合征(OR=1.433, 95%CI:1.018~2.019)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越多,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越高(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积极控制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有助于防止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 选取广州中老年人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中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完成基线调查的4 734例自然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特征指标、疾病史和女性生理健康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绝经年龄与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研究对象年龄为(60±6)岁, 绝经年龄M(Q1, Q3)为50(49, 52)岁, MS患病率14.8%(699/4 734);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 绝经年龄与MS呈近似"U"型相关, 与自然绝经年龄正常组比, 绝经年龄提前(OR=1.52, 95%CI:1.12~2.06)和推迟(OR=1.77, 95%CI:1.36~2.30)MS患病风险增加。绝经年限≤6年和7~9年组中, 自然绝经年龄推迟组的MS患病风险分别是绝经年龄正常组的2.40倍(95%CI:1.54~3.75)和2.19倍(95%CI:1.11~4.31)。综上, 自然绝经年龄提前和推迟增加MS患病风险, 自然绝经年龄推迟增加MS患病风险主要出现在绝经年限10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45岁人群和身高在全人群第85百分位数(P85)以上成年人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同界值点与体重指数(BMI:kg/m2)≥24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调查对象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并以ROC曲线最短距离确定上述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腰围男性均值为80.8 cm,女性均值为79.4 cm;高个男性腰围均值为84.1 cm,女性为77.9 cm.中老年人腰围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作为界值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85 cm~组、90 cm~组和95 cm~组的中老年男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2.1(95%CI:1.6~2.8)、3.0(95%CI:2.3~4.0)和4.5(95%CI:3.4~5.8)]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1.6(95%CI:1.2~2.2)、2.6(95%CI:1.9~3.5)和3.5(95%CI:2.6~4.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与腰围<80 cm组相比,80 cm~组、85 cm~组和90 cm~组中老年女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1.9(95% CI:1.4-2.6)、3.2(95%CI:2.4~4.3)和4.8(95%CI:3.7~6.1)]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2.5(95%CI:1.8~3.4)、3.2(95%CI:2.4~4.4)和4.2(95%CI:3.2~5.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高个成年人腰围以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界值点,预测糖尿病患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95cm~组高个男性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3.6(95%CI:2.1~6.4)和5.5(95%CI:3.0~10.1)].与腰围<80cm组相比,85 cm~、90 cm~组高个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5.0(95%CI:2.7~9.4)和8.0(95%CI:4.6~14.1)],90 cm~组患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OR=3.7(95%CI:2.0~6.9).结论 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是中老年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对于高个成年人,此腰围界值点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人群中心型肥胖预防指标建议使用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作为腰围界值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156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法测定血清GGT水平,根据血清GGT水平分为高GGT组和正常GGT组,同时调查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GGT组糖尿病患者比例,TC、TG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GGT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ogia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OR值为1.112,P值为0.010.此外,年龄、糖尿病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OR值分别为1.048和4.357,P值分别为0.017和0.003.结论 血清GG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夜班工作对铁路工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职工体检的7 635名铁路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铁路职工MS患病率为15.1%。调整混杂因素后,曾经夜班工作(OR=1.198, 95%CI:1.002~1.431)、现在夜班工作(OR=1.219, 95%CI:1.048~1.417)、夜班工作6.0~<11.0年(OR=1.323, 95%CI:1.092~1.603)、夜班工作≥11.0年(OR=1.256, 95%CI:1.029~1.534)、每周夜班2次(OR=1.269, 95%CI:1.074~1.498)、每周夜班3次(OR=1.217, 95%CI:1.001~1.479)、每周夜班≥4次(OR=1.295, 95%CI:1.032~1.623)与铁路职工MS患病具有统计学意义。RCS结果显示,夜班工作年限与MS患病风险存在线性的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组分相关性.方法 纳入连云港市农村社区45 ~ 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 879人,进行病史询问、血压测量、体检,并采集静脉血以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总人群GGT水平中位数为23.0(17.0,34.1)U/L,其中男性29.0(21.0,46.0) U/L;女性20.0(15.0,28.9) U/L.GGT水平升高(≥40 U/L)占总人群18.8%,其中男性占32.6%;女性占10.7%.MS患病率为41.5%(男性:24.0%,女性51.7%).总人群中GGT水平升高的0R(95% CI)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升高组及MS患病组分别为2.37(2.16 ~2.61)、2.01(1.83~2.20)和1.42(1.30~1.5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GGT水平与FPG(男性:β=0.314 2,P<0.001;女性:β=0.434 9,P<0.001),TG(男性:β=0.369 1,P<0.001;女性:β=0.24.8 0,P<0.001)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TG、FPG水平及MS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朝鲜族和汉族女性的正常范围内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成年女性3341名,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功等指标,分析GGT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不同GGT水平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结果朝鲜族和汉族女性GGT水平与BMI、SBP、DBP、TC、TG、FPG、UA均呈正相关,朝鲜族和汉族女性未调整时GGT上四分位组高血压患病危险分别是下四分位组的2.844倍(95%CI:2.006~4.033)和4.992倍(95%CI:3.280~7.599),调整年龄、BMI、TC、TG、FPG、UA和GFR等因素后上四分位组高血压患病危险是下四分位组的1.811倍(95%CI:1.230~2.666)和2.115倍(95%CI:1.301~3.440);并且不同模型中朝鲜族和汉族女性均随着GGT水平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结论正常范围内GGT水平的升高可以预测高血压的发生,并且对于汉族女性的预测作用强于朝鲜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