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特点及其相关性,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院上报的268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相关事件构成比较高;烫伤、坠床、压疮等造成损害较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白天高于夜晚,低年资护士高于高年资护士,低学历护士高于高学历护士。结论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工作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康复科病人夜间跌倒坠床的相关性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发生的夜间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夜间坠床跌倒事件与患者、陪护、值班护士以及护理管理等因素相关.结论 通过对夜间坠床跌倒原因的分析,提醒值班医护人员加强病人住院安全管理,减少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与坠床的相关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院23例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跌倒与坠床的相关因素有:疾病因素、年龄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护士因素及管理因素。结论健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组织,增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重视高危患者的防护,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同时加强环境及设施的维护,从源头上预防,可有效避免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方法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及动态评估,对评分≥4分的住院患者,制定并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监控。结果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实施后,护士、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的实施,能提高护士、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安全关注意识,减少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的2016年度上报的10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Ⅲ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2例,发生率最高,Ⅰ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0例,发生率最低;低年资护士(N1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最多,高年资护士(N4护士)最低。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构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注重培养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关注职业压力,同时应抓紧抓实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的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7):950-952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安全对策。方法回顾性我院2012-2015年间125例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跌倒例数、年龄结构、伤害严重度等级、跌倒地点。结果住院患者跌倒以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为主体。跌倒地点频率最高依次是卫生间、病室、走廊。跌倒事件逐年上升,伤害严重度等级中1级伤害程度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多,2伤害程度有下降趋势,3级伤害程度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对策,协同跨部门合作,才能有效地、致力地降低跌倒/坠床的伤害程度,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重视。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在医疗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子的有效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促进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方法:应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自从采用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对自身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结论: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能有效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等危险因子,对促进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控制跌倒/坠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安全小组,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对于高危跌倒/坠床的患者在环节上进行控制,采取制度的告知,流程的完善及对护士的培训等方法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结果控制前及控制后的高危患者跌倒率下降(P<0.01),护士的主动上报率上升。结论在高危跌倒/坠床患者中运用环节质量管理,对降低高危跌倒/坠床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并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跌倒/坠床的主动上报率;但同时也发现,护理人员对高危跌倒/坠床发生的评估能力和正确性直接影响高危跌倒/坠床评价和后续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 0 1 4年1-1 2月期间收治的1 0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平行抽样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 0例,对照组只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细节管理,对比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压疮2例、管道护理不当3例、跌倒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 2.0%;对照组共发生压疮5例、管道护理不当5例、跌倒2例、坠床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 6.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细节管理能够明显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耳鼻咽喉科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发展。方法实行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建立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的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9%以上;护理质量查房合格率在100%;没有发生护理差错;没有出现患者坠床、跌倒致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应对能力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降低足外伤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足外伤跌倒高危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未实行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跌倒防范知识知晓率等;比较两组采用跌倒相关护理知识的问卷及实际查看现场,检查护士对于高危患者跌倒知识的宣教方式、方法、技巧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6%;观察组跌倒、坠床防范知识知晓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法实施后各层级护士对于跌倒知识的全面知识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足外伤高危患者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士对跌倒知识的知晓率,有效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91-39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儿跌倒及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0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另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对跌倒、坠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坠床发生率分别为0.56%、 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 4.12%(P <0.05)。观察组家长对跌倒、坠床知识掌握程度总分为(88.42±7.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2±9.38)分(P <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2%(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确保患儿住院安全,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儿科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91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依次为皮肤类、药物类、标本类、操作类、管道类、坠床类等;IV级不良事件较多;发生时间以7:30~16:00时居多,主要发生在A班;涉事护士工作时间在3~10年较多。结论医院要从不良事件的管理监测、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指导、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个方面来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内科普通病房和CCU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护理差错、意外记录本》的相关记录,必要时通过问询值班护士和/或在现场的证人等途径获得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普通病房共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25人次,CCU发生9人次,发生率分别为1.719‰(25/13 381)和0.854‰(9/10 536);两个护理单元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的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组上≥76岁组高于其他组别;事件类型普通病房跌倒高于坠床,CCU反之;两个护理单元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N班出现人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事件发生地点上普通病房在各个区域均有发生但CCU以床旁居多;诱发事件普通病房在方便、洗漱、吃饭、活动、取物、睡觉等环节都有出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CU则以大小便为主要诱发事件;心血管内科特殊药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结论 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医院或护理单元增设或改进可以减少跌倒或坠床事件发生率和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该类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程度的设施设备和措施;通过讨论和分析建立一个实际操作性强、行之有效可以降低跌倒或坠床事件意外发生的工作程序;通过内部的跟踪、监视、分析反复评估,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该程序以达到降低意外发生率、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吸取经验教训,以有效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主动上报的14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发生时间、发生人员、具体事件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40例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以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为主,发生时间主要在白班,发生人员主要为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具体分类以导管操作事件、基础护理事件、治疗错误事件为主,其中导管操作事件以输液渗出/外渗、管路脱出事件为主,基础护理事件以压疮、坠床、外伤事件为主,治疗错误事件以未认真核查致药液错加事件为主。结论护理人员应规范做好住院患儿防压疮、防坠床等护理风险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执业技术操作规范,主动邀请患方参与到医疗安全工作中。管理部门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医院护理工作制度、流程、预案等落到实处,以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范丽蓉 《中国校医》2019,33(2):156-158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类型,为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41例跌倒、坠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年龄、如厕、夜班和凌晨等因素是发生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患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肾内科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基础病患者。结论 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其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对心血管内科72例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共有10例(13.24%)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包括:坠床、跌倒、换错液体、标本送检错误、护患纠纷及其它。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因素(16.67%)、护理人员因素(61.11%)、药物和医疗器械因素(11.11%)及其它(11.11%)。风险防控对策为:①加强健康宣教;②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③加强器械及药物安全管理;④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可通过有效的防范及解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5,(6):100-101
目的探讨"健康快车"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健康快车"完成白内障扶贫手术3 667例,回顾性分析影响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护理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3 667例白内障扶贫手术顺利完成,无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具体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对保证"健康快车"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