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门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肝硬化、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亚组。三亚组间门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一般肝硬化患者相比,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破裂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流速度减慢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有关。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可明显增加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胃左静脉进行血管重组,观察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并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P=0.0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7.0 mm为判断岀血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5%、77.1%、71.6%。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胃左静脉内径的测量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来评估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发生出血风险的可行性及判断出血风险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是否行预防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方法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出血患者在行 TIPSS 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中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对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发生出血的患者在行预防性 TIPSS 及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对2组间的门静脉的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组门静脉压力为(41.97±5.12)cmH 2 O,未出血组压力为(33.44±7.79)cmH 2 O,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门静脉压力>37.45 cmH 2 O 可作为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之一。结论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出血的风险,通过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压力测量可作为是否对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设为T2DM组,再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43)、骨量降低组(n=36)及骨量正常组(n=27)。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T2DM组及健康组,以及不同骨密度T2DM患者的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在DO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T2DM组血清P1NP、25(OH)D3水平均低于健康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01至2020-04在我院诊治的125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观察组,按血清25(OH)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三个亚组;另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对比观察组三个亚组体质量(BMI)、血脂、肝功能、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各指标差异;分析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5(OH)D3、SOD、GSH-Px水平显著下降,BMI、FINS、HOMA-I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FINS、HOMA-IR、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各指标水平高于或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观察组25(OH)D3水平与HOMA-IR、MDA呈显著负相关(r=-0.395,r=-0.328,P均<0.05);与SOD、GSH-Px呈显著正相关(r=0.388,r=0.376,P均<0.05)。结论 老年NAFL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下降,血清25(OH)D3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约有40%的PH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TIPS)是在肝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来达到治疗一系列PH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等)的目的[3,4]。选择合适的肝静脉、建立角度最佳的分流道为TIPS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胃左静脉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CTPV图像资料,并与40例同期肝硬化EV非出血组及80例正常对照的CTPV图像资料对照,分析胃左静脉直径与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 EV出血组均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9例;非出血组32例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1例.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 静脉直径范围为6.9~ 14.6 mm,平均为(8.67±1.96) mm;肝硬化EV非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5.3~12.0 mm,平均为(6.82±2.69) mm;正常对照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2.2~5.8 mm,平均为(4.10±1.86) mm.肝硬化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之间,胃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94,P<0.000 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最大,正常组最小.结论 胃左静脉的MDCT能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情况,胃左静脉管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OH)D3水平,并研究其与季节、性别、BMI、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北京市825名体检人员进行25(OH)D3、PTH测量,并按性别、季节、年龄、BMI等方面分析25(OH)D3水平,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结果 北京市体检人群血清25(OH)D3在人群中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12.31(8.57,16.70)ng/ml,统计显示397人(48.1%)处于缺乏状态(<12 ng/ml),314人(38.1%)处于不足状态(12~20 ng/ml);血清25(OH)D3夏秋季含量最高,春季最低;血清25(OH)D3性别间差异明显,年龄<60岁男性25(OH)D3含量明显高于女性(P<0.01);超重及肥胖女性人群血清25(OH)D3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女性人群(P<0.05);女性25(OH)D3与BMI呈负相关关系(r=-0.143,P=0.015);整体人群25(OH)D3与PTH呈负相关关系(r=-0.234,P<0.01)。结论 北京市体检人群血清25(OH)D3普遍缺乏,建议针对不同季节、性别、BMI,为相应人群提供维生素D补充方案,达到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ulti-detector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P)评估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患者行内镜及64层螺旋CT检查,二者诊断结果 一致者53例,观测MDCTP中食管静脉曲张的最大直径、分级及类型、胃左静脉直径及开口类型、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大小等指标,并根据患者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与非出血组MDCTP的观察指标中,食管静脉曲张最大直径、分级、胃左静脉直径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血组与无出血组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分别为(6.9±2.2) mm、(4.9±2.2) 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6.1~7.8 mm、4.0~5.9 mm;胃左静脉直径分别为(6.4±1.3) mm、(5.3±1.2) 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9~6.4 mm、4.7~5.8 mm.食管静脉曲张的类型、胃左静脉的开口类型、门静脉及脾静脉直径、脾脏指数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对EVB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分别为:胃左静脉直径、食管直径;回归系数分别为:0.696、0.401.结论 MDCTP中食管静脉曲张的最大直径及其分级、胃左静脉直径大小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4年2月间,4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栓塞组)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并与20例同期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别观察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消除率、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5月,栓塞组再出血率为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2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可靠的,可使贲门周围血管阻断更为彻底,降低复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介入栓塞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0例(24例为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术后再次出血;6例为消化道出血未行内镜治疗者)。电视透视下取右腋中线或剑突下方穿刺进入门静脉分支。用弹簧钢圈、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2例栓塞后门静脉内留置导管-药盒系统行区域性药物灌注治疗。结果3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全部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率90%。27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2~18个月。17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13例,明显改善者4例。2例于栓塞术后1周、2个月再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2例门静脉留置药盒行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者治疗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10cmH2O(1cmH2O=0.098kPa)和8cmH2O。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优势,应该成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经留置药盒行门静脉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治疗肝硬化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安惠 《武警医学》2018,29(4):367-370
 目的 分析与探讨血清25-(OH)D3、hsCRP及NT-proBNP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5-2017年检查确诊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组,随机选取10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hsCRP、NT-proBNP检测值,观察不同心力衰竭程度及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时三种血清因子检测值变化。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25-(OH)D3检测值明显下降,hsCRP、NT-proBNP检测值明显上升,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组医治后25-(OH)D3(20.85±4.87)μg/L、hsCRP(10.58±3.04)mg/L及NT-proBNP(926.17±267.11)pg/ml检测值均优于医治前25-(OH)D3(14.56±4.33)μg/L、hsCRP(17.69±3.68)mg/L及NT-proBNP(1588.64±574.39)pg/ml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血清25-(OH)D3检测值明显降低、血清hsCRP、NT-proBNP检测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MACE患者血清25-(OH)D3(10.62±3.44)μg/L低于未发生组25-(OH)D3(14.29±3.21)μg/L,同时血清中hsCRP(18.99±3.25)mg/L、NT-proBNP(1688.34±375.66)pg/ml高于未发生组hsCRP(15.76±1.34)mg/L、NT-proBNP(1320.48±262.7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过程中,血清25-(OH)D3、hsCRP、NT-proBNP的表达水平高低,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判断存在指导意义,且随着病情的控制,三项指标检测值均明显改善,提示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善得定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40例因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患随机分为加倍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分别给预善得定50μg/h及25μg/h,维持静点,观察止血疗效。结果:加倍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善复得定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疗效明显,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95.24%,两组无显性差异,结论:善得定是一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常规剂量25μg/h即可收到显疗效,无需无限制增大剂量。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破裂,出血量大,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4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是快速有效止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活动性出血的止血率高达99%以上[1].但对于急诊下曲张静脉直径较大的血管,普通栓塞材料无法有效栓塞.笔者首次急痛状态下采用常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血管异常通路封堵器,治疗4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95)和未出血组(n=247)。根据出血组发病30 d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6)和生存组(n=79)。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Hp感染率、肝功能分级情况,分析Hp感染、肝功能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饮酒、Hp感染、合并腹水、肝性脑病、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均高于未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合并腹水、门静脉内径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大、Child-pugh分级C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出血组Child-pugh分级C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压力梯度(PPG)、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冠状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及肝纤维化指标等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拟行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106例,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统计所有患者术前PPG、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验、胃镜检查、核医学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造影等资料。结果 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伴腹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胃冠状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直径、PP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透明质酸钠(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粘连蛋白(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因素评分相比,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因素评分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结论 以PPG为核心的多因素评分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单一因素评估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曲张静脉高危患者中HA、PⅢNP、ⅣC明显增高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破裂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方法82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给予生长抑素治疗;B组37例,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结果A、B两组总止血率分别为822%和51、4%,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晋城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7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向将常规治疗的患者88例,列为对照组,胃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90例,列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