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20年淮安市中小学生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2所中小学校4 119名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4.17%,其中小学为42.16%、初中为84.74%、高中为87.60%;轻度近视占49.03%,中度占39.23%,重度占11.74%。近视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学段的增长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740.68、373.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课后读写时间≥3 h/d (OR=1.649,95%CI:1.391~1.954)、近距离用眼≥1 h休息1次(OR=1.212,95%CI:1.048~1.401)、白天户外活动时间<2 h/d(OR=1.161,95%CI:1.006~1.340)、睡眠缺乏时间≥2 h/d和<2 h/d(OR=1.593,95%CI:1.479~1.733;OR=1.696,95%CI:1.57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居家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父母与子女的交互作用、隔代照护等因素的影响,为有效干预学龄前儿童居家户外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对浙江省平湖市4所幼儿园1 431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父亲[OR(95%CI):3.87(1.74~8.59)]、母亲[OR(95%CI):12.82(7.12~23.08)]与祖父母[OR(95%CI):3.39(2.08~5.53)]的户外活动时间≥1h/d、户外活动场地可及性[OR(95%CI):1.61(1.25~2.07)]及男童[OR(95%CI):2.83(1.30~6.16)]与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时间(≥2h/d vs.<1h/d)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父亲与儿童性别存在交互作用,父亲户外活动时间(1~2h/d、≥2h/d vs.<1h/d)与女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关系存在“剂量-效应”关系[OR(95%CI):1.89(1.19~3.00)、4.50(1.94~10.42)]。结论 父母、隔代照护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与幼儿睡眠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马鞍山市母婴健康出生队列,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随访至2岁,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视屏暴露、户外活动和睡眠情况的资料。共获得有效问卷1 575份,男童833人,女童742人。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26.16%;电视打开时间(不一定在看)≥2 h/d、看电视≥1 h/d、玩手机≥30 min/d分别占50.73%、45.21%和26.03%,户外活动≥2 h/d的比例为71.30%;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和在户外场所≥1 h/次的比例分别为76.31%和37.71%。调整人口统计学等混杂因素后,打开电视时间(不一定在看电视)≥2 h/d(OR=1.40,95%CI:1.11~1.77)、看电视时间≥1 h/d(OR=1.39,95%CI:1.11~1.75)、玩手机时间≥30 min/d(OR=1.55,95%CI:1.21~1.99)均会增加幼儿睡眠质量差发生的风险;去户外场所的频率≥2次/周(OR=0.72,95%CI:0.55~0.93)和在户外场所时间≥1 h/次(OR=0.78,95%CI:0.62~0.99)则能降低发生幼儿睡眠质量差的风险。结论 幼儿睡眠问题存在一定比例,视屏暴露和户外活动均与幼儿睡眠相关,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减少视屏暴露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以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为依托,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长和血压诊断信息的4078名60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结果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年龄为68.41岁,其中男性1915人,女性2163人,城镇1683人,农村2464人。睡眠时长充足(≥7 h/d且<9 h/d)2514人(61.64%),睡眠时长不足(<7 h/d)和过长(≥9 h/d)分别为688人(16.87%)和876人(21.48%),高血压患者人数为1861人(45.64%)。模型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后,与睡眠时长充足相比,睡眠时长不足和过长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提高,其OR值分别为1.24(95%CI 1.03~1.51)和1.38(95%CI 1.15~1.65)。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了静坐时间、吸烟、饮酒和肥胖,与睡眠时长充足相比,睡眠时长不足和过长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均发生提高,OR值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随访数据探讨学龄前儿童园外户外活动不足、视屏时间过长及睡眠时间不充分的可变决定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9月对4所幼儿园的819名学龄前儿童(3~6岁)父母/监护人进行了1年随访调查,调查了学龄前儿童的园外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长及母亲/家庭相关因素等,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调整了相关因素之后,学龄前儿童随访户外活动、视屏时间及睡眠时间都与其自身的基线水平密切相关(χ2=4.68、19.74、8.74,P<0.05);并且,基线母亲视屏时间(OR=2.01,95%CI:1.36~2.99)、屏幕可及性好(OR=1.62,95%CI:1.14~2.31)与学龄前儿童随访视屏时间超标有关;基线母亲户外活动不足(OR=2.17,95%CI:1.48~3.18)、户外活动场所较少(OR=1.55,95%CI:1.11~2.17)与学龄前儿童随访户外活动不足有关;基线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OR=1.42,95%CI:1.01~1.99)、非母亲照护者(O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陕西省成年人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2018年陕西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纳入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 202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式收集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对高血压患病指标进行加权调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二者组合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陕西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6~8 h/d组相比,睡眠时间<6 h/d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3(1.02~1.49)。与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睡眠质量较差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0(1.05~1.38)。亚组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间6~8 h/d组相比,女性睡眠时间<6 h/d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33(1.04~1.71)。与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男性睡眠质量较差组高血压患病OR(95%CI)为1.25(1.03~1.52)。将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组合后,与睡眠时间6~8 h/d且睡眠质量良好组相比,睡眠时间<6 h/d且睡眠质量较差组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午睡时间与我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升高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其糖尿病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数据,根据是否午睡及午睡时间,将8 501名调查对象分为4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每日吃饭次数、体育锻炼、体质指数(BMI)、午睡及晚上睡眠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午睡时间与FPG水平升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群加权后FPG水平升高率为19.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间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未调整混杂因素时OR值为1.353(95%CI:1.113~1.644),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为1.322(95%CI:1.086~1.609)。分层分析发现,女性(OR=1.358,95%CI:1.043~1.770)、南方省份(OR=1.398,95%CI:1.089~1.794)和晚间睡眠时长为6~8 h/d(OR=1.433,95%CI:1.125~1.826)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与FPG水平升高相关。在年龄≥60岁人群中,午睡时间为1~30 min/d(OR=1.589,95%CI:1.180~2.141)和31~60 min/d(OR=1.391,95%CI:1.034~1.872)均与FPG水平升高相关。结论不足30 min/d的午睡时长可能与我国中老年人FPG水平升高风险相关。对于中老年人群,如果午睡,应避免时间过短的午睡习惯。  相似文献   

9.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与焦虑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我国≥60岁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2017年7月18日至2018年2月7日调查的≥60岁老年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3897名≥60岁老年人,年龄为(73.4±8.0)岁,焦虑者占6.5%;睡眠质量差者占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一般人口学、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程度及大气PM2.5暴露等因素后,睡眠时间过短是老年人焦虑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7 h者相比,睡眠时长≤6 h者焦虑的OR值(95%CI)为2.09(1.49~2.93)。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焦虑的OR值(95%CI)为5.12(3.88~6.7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条目评分升高与焦虑均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与焦虑的关联更强,OR值(95%CI)分别为4.63(3.55~6.04)、2.75(2.33~3.23)和2.50(2.19~2.8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80岁老年人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的关联更强。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我国成年人睡眠状况与抑郁的关联,为居民抑郁的防控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方法 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数据库,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健康与生活方式等信息,纳入有效样本20 384例,使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睡眠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成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6.2%,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发生呈J型相关和U型相关;午睡时长<30 min(OR=1.220,95%CI:1.090~1.366)、夜间睡眠时长<7 h(OR=1.727,95%CI:1.572~1.898)、>9 h(OR=1.228,95%CI:1.050~1.436)与抑郁发生高风险相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的抑郁发生风险,女性高于男性,18~44岁人群高于≥60岁人群;男性在夜间睡眠时长<7 h的抑郁发生风险高于女性,女性在夜间睡眠时长>9 h与抑郁发生高风险相关,男性无统计学差异;在夜间睡眠时长<7 h抑郁发生风险,18~44岁、45~59岁高于≥60岁;体...  相似文献   

11.
叶盛  杨月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15-10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南京市城区5所中学、郊县3所中学共2 01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  结果  27.71%(557名)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OR=1.90,95%CI=1.53~2.37)、睡眠时间 < 7 h/d(OR=2.54,95%CI=1.88~3.42)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按视屏时间分层分析发现,睡眠时间 < 7 h/d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在视屏时间>2 h/d组(OR=2.46,95%CI=1.64~3.71)高于视屏时间≤2 h/d组(OR=2.35,95%CI=1.51~3.65)。  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视屏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应重点关注视屏行为和睡眠不足联合暴露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幼儿肺炎相关的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为采取健康行为干预法预防幼儿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0年5—1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住院的1~3岁肺炎患儿110例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常住地、患病时间1∶1配对在该院外科募集非肺炎幼儿为对照组。调查患儿一般人口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史、过敏史以及相关健康行为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对幼儿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视屏时间> 2 h为幼儿肺炎的危险因素(OR=3.529,95%CI:1.566~7.952),户外活动时间与幼儿肺炎的发生有关,随着户外活动从<0.5 h增加到0.5~<1 h、1~2 h、> 2 h,幼儿肺炎的发生风险逐步降低(OR=0.242,95%CI:0.078~0.754;OR=0.163,95%CI:0.045~0.595;OR=0.119,95%CI:0.027~0.522)。结论 幼儿肺炎的发病受到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等健康行为的影响,建议结合健康行为干预开展幼儿肺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等信息;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对3 192名一至十二年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20 m往返跑成绩等体能指标。  结果  3 192名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为优良的985人(30.9%),男生优良率(34.7%)高于女生(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3,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38,95%CI=1.12~1.70);与视屏时间≥2 h/d组相比,视屏时间 < 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42,95%CI=1.17~1.71);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且视屏时间≥2 h/d的中小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且视屏时间 < 2 h/d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97,95%CI=1.46~2.67)。  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屏时间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提升。促进体质健康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2 h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甘肃省油田企业职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每周工作时长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22年1—6月对甘肃省油田企业职工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问卷结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收集2 178名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睡眠质量情况。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进行1:1匹配,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每周工作时长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甘肃省油田职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45.68%。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957对,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水平基本均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507,95%CI:1.124~2.022)、糖尿病(OR=1.743,95%CI:1.020~2.980)、工龄10~19年(OR=1.325,95%CI:1.021~1.719)、工龄20~29年(OR=1.437,95%CI:1.071~1.927)、工龄≥30年(OR=1.581,95%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状况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1 224名塔吉克族中学生进行睡眠、NSSI、一般人口学状况等方面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NSSI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7.92%。有18.71%的学生存在失眠问题,14.62%的学生在过去1周有过至少1次做噩梦。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状况、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方面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9.12,13.83,12.39,8.32,11.45,17.31,9.7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间≥9 h/d与NSSI存在负相关(OR=0.62);周末睡眠时间<5 h/d(OR=1.81)、5~<7 h/d(OR=1.45),失眠(OR=1.33)、做噩梦(OR=1.64~3.27)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5)。  方法  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失眠和做噩梦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的睡眠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18岁人群的体检资料,探究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北京美兆体检中心2008-2018年体检资料,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睡眠时长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亚人群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7 697名体检对象,年龄为(40.7±11.7)岁,短睡眠时长(<6 h)与长睡眠时长(≥8 h)分别占12.7%与7.0%,NAFLD的超声检出率为3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短睡眠时长和长睡眠时长与正常睡眠时长的体检对象相比患有NAFLD的O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4,P=0.003)和0.88(95%CI:0.82~0.95,P<0.001),且短睡眠时长与NAFLD的关联在男性(P交互<0.05)及18~<30岁、30~<40岁的人群中(P交互<0.001)更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太仓市中学生近视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分析中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指标的预测评估价值,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0—12月对太仓市的中学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566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行现场眼科视力筛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研中学生近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用ROC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预测效能评估分析。结果 在参与调查的1 566名中学生中,完成有效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有1 356名(86.59%),1 356名中学生中近视检出率为8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OR=1.672,95%CI:1.265~2.210)、初三年级(OR=1.146,95%CI:1.046~1.254)、高一年级(OR=1.205,95%CI:1.047~1.386)、高二年级(OR=1.183,95%CI:1.084~1.291)、高三年级(OR=1.236,95%CI:1.101~1.387)、父母双方近视(OR=1.451,95%CI:1.185~1.776)、课后作业1~2 h/d(OR=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报告睡眠总时长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风险的关系,为MS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5年于深圳市南山区开展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1 820名18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问卷均由通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填写,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吸烟状况、饮酒频率、业余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睡眠总时长以及既往疾病史等信息,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检查和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测定。依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流行病学和预防专委会联合声明(JIS)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MS诊断。根据自报睡眠总时长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其中≤6.0 h/d组266名、6.1~8.0 h/d组1 288名和8.0 h/d组167名。采用易侕软件version 2.14.9和R软件version 3.2.0软件进行χ~2检验,自我报告睡眠总时长与罹患MS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1 721名信息完善者,调查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总时长为(7.36±1.00)h。24 h睡眠总时长为≤6.0、6.1~8.0和8.0 h的人群分别占总人群的15.46%、74.84%和9.70%。按照JIS和IDF诊断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31.49%和2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45岁以下人群24 h睡眠总时长≤6.0 h是MS(JIS)、MS(IDF)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81(95%CI:1.14~2.87),2.52(95%CI:1.52~4.20)和2.35(95%CI:1.42~3.87),45岁以上人群未发现这种相关性;未发现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总时长8.0 h/d与罹患MS风险之间的关联。结论 45岁以下人群24 h睡眠总时长≤6.0 h与MS相关,睡眠总时长≤6.0 h可能是其发生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脊柱侧弯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共8所中学2 121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8.20%,女生(9.50%)高于男生(7.00%),城区(10.45%)高于郊区(4.77%),高中生(10.08%)高于初中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21.76,9.54,P值均<0.05)。检出阳性的174名中学生中,胸段侧弯最多(65例),右凸略多于左凸,中度侧弯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区(OR=2.56,95%CI=1.71~3.82)、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3 h(OR=1.59,95%CI=1.12~2.27)、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40,95%CI=1.00~1.9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82,95%CI=1.24~2.67)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与地区、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有关,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最终纳入14 049名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理生物因素等资料。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0.3±9.6)岁,其中男性占48.15%,女性占51.85%。每晚睡眠时间6、6~7、7~8、8~9和≥9 h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73%、33.81%、33.25%、30.92%和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午睡习惯、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与每晚睡眠时间7~8 h者相比,总人群中睡眠时间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1.15,95%CI:1.03~1.28),睡眠时间8~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低(OR=0.88,95%CI:0.78~0.9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60岁的人群中,睡眠时间8~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低于睡眠7~8 h者(OR=0.75,95%CI:0.63~0.90);在≥60岁的人群中,每晚睡眠时间6或≥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均高于睡眠7~8 h者(OR值分别为1.25、1.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人群中,睡眠时间≥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于7~8 h者(OR=1.38,95%CI:1.06~1.79);女性睡眠时间6 h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7~8 h者(OR=1.20,95%CI:1.03~1.4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且与年龄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