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伟  程尉新  张威 《医学信息》2006,19(11):1985-1987
目的 寻找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三○四医院外科ICU近2年所有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RDS患者死亡组入ICU时ApacheI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入ICU2~3天内发病的ARDS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其它时间发病的患者;治疗ARDS中使用强效抗生素可能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结论 入ICU病情严重程度(用素治疗等是影响ARDS患者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并将65例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存活率、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RDS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为主,发病时间以4-8小时多见。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缩短[(6.1±4.3)d VS(8.7±5.4)d],存活率由62.96%上升至8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肺气漏发生率由33.33%下降至10.5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由55.56%下降至28.9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颅内出血、肺出血及BPD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RDS的发生率(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天数,提高存活率,降低肺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2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尸检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都比较熟悉,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尸检材料国内报道很少。我们发现27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足月儿1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分为2组,新型鼻塞CPAP组(nCPAP)26倒,采用新型鼻基CPAP仪(Infant flow CPAP,VIASYS Heahhcare美国)治疗,水封瓶CPAP组(bCPAP)16例,比较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nCPAP组治疗成功率为84,62%(bCPAP组为43.75%),治疗失败率为15.38%(bCPAP组为56.25%),治愈率为76.92%(bCPAP组为37,5%),病死率为3.85%(bCPAP组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新型鼻塞CPAP比简易水封瓶CPAP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5.
江乐川 《医学信息》2019,(22):107-108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H,PaO2和PaCO2低于对照组[(7.06±0.31)vs(8.14±0.65)]、[(75.63±5.84)mmHg vs(86.12±6.31)mmHg]、[(30.58±3.95)mmHg vs(42.52±5.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例低孕龄早产儿于生后5-15min气管内给药(固尔苏),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ps对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25例NRDS的早产儿早期应用PS联合NCPAP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20例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X线胸片示透亮度明显改善,5例因病情加重改用机械通气,其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早期Ps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针对病因的特效医治措施,已成为其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但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仍是引起新生儿残疾和死亡最常见的疾病,因而应重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度的评价,并制订出适用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NRDS患儿用curosurf(PS的一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气,肺氧合指标和呼吸机参数变化及.结果用药后2h、6h、12h氧合及肺功能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非常显着(P<0.01);呼吸机参数(除PEEP外)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用药后6h胸部X线片显示,患儿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结论 curosurf治疗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  相似文献   

11.
12.
兔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酸型或内毒素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用海水作为致病因素,复制海水型RDS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及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治疗。临床医生对PS治疗的有效性已有共识,但对PS的使用方式及与呼吸机联合治疗的选择颇有争议。因此,寻找高质量的证据来评价RDS患儿PS以及机械通气治疗,选择最佳的证据应用于临床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机、用法、用量、及其相关机械通气模式、参数调节.方法总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固尔苏治疗8例,调查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孕周、体重、分娩方式、母孕期情况等),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合并症、并发症、胸部X线改变,阐述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的体会.结果符合RDS患儿8例均给予气管插管,7例经气管导管仅1次注入给药,用药3~5min SaO2上升达到90%以上,1h后胸片肺含气明显改善,2~3d后RDS影像均好转,平均住院8~10d,合并HIE患儿综合治疗疗程14d.8例中有4例(1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上机,3例机械通气12-24h均顺利撤机;其中1例试管婴儿呼吸衰竭,分别在生后15h、28h、60h共给固尔苏3次,剂量同上,上机15d,因肺先天发育不良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死亡.结论固尔苏均经气管导管给药,剂量按100mg/kg,多数患者一次用药即可获得明显疗效,需机械通气治疗又无呼吸衰竭的患儿,可用SIMV通气方式:f:8~10次/min,FiO2<0.4%,PIP:8-10 cmH2O,PEEP:5cmH2O.为使固尔苏充分发挥作用,上机24h内不吸痰,机械通气12~24h撤机.如患儿本身肺先天发育不良则固尔苏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孙继飞  张岚 《医学信息》2019,(2):121-12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A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确诊时及治疗后2 h、6 h、12 h、24 h PaO2/FiO2,治疗后24 h胸片改变,记录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 h、6 h、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2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胸部X线变化等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胸部X线透亮度明显改善、颗粒网状阴影消失,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参数如FiO2、PIP、PEEP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迅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在ARDS发病过程中,ET-1产生增多,清除减少,因而其水平升高。ET-1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导致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促进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我院2001年6月~2003年9月期间新生儿病房收治日龄小于12h的早产儿44名。其中RDS患儿22名,非RDS早产儿22名。于入院后1h到生后7d进行肺动态顺应性(CL),呼吸功(WOB),气道阻力(Raw),潮气量(VT)及每分通气量(VE)等肺功能指标测试。结果RDS患儿的CL生后24h内为0.41±0.20m l/cm H2O/?明显低于非RDS患儿的CL3.20±3.28m l/cmH2O/k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生后4d内RDS患儿的CL显著低于非RDS(P<0.05),在生后5天内RDS组患儿WOB高于非RDS组(P<0.01)。RDS组Raw,VT及每VE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揭示RDS患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诊断RDS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林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4):636-638
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1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监护病房43例胎龄〈35周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将4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2组(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22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2例,死亡例数2例,住院天数(11.0±15.0)天。21例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IVH3例,BPD4例,ROP5例,死亡例数11例,住院天数(22.0±17.0)天。两组比较并发IVH、ROP及死亡例数,住院天数有显著差异(P〈0.05),BPD1组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出生后应密切监护,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健康成活率,但对BPD的防治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