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高校54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科普需求,为今后该高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工具为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及科普需求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回收541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高校541名本科在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3.63%,女生知晓率为54.67%,高于男生的49.94%(χ2=6.14,P=0.01)。医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为54.11%,高于非医学专业的50.05%(χ2=11.01,P=0.001)。不同年级层次之间的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存在差异,以大四年级的知晓率较高(χ2=9.85,P=0.0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不同生源地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感知情况,为今后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和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绵阳市某中学实验学校寄宿制的1 730名高中学生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城镇、农村两类生源地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和单一知识知晓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城镇和农村高中学生结核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3.03%(12 868/15 498);两类生源地结核病防治知识9条核心知识及单一知晓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少数民族高中学生中的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χ2=4.14,P=0.042);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接受和希望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基本一致,主要为学校健康教育。结论 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偏低,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向家庭和社区辐射,不断提高核心知识知晓率,提升人群自我防病水平,避免传染性肺结核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贵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构建大一新生精准防艾教育干预模式,提升大学生防艾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贵州某高校2 406 名大一新生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表”进行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 该高校大一新生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4%,高于女生的81.35%;城镇学生知晓率为86.06%,高于农村学生的77.41%;理科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25%,文科生为82.51%,体育与艺术学生知晓率最低,为80.69%。 加强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尤其是侧重加强女性、农村地区、体育与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0至1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4所高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专科)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大学生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等,通过SPSS 24.0软件分析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分析了8 719份调查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者占44.1%,不知晓占55.9%。将是否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分组与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T=4.696,P<0.001)、性别(χ2=12.807,P<0.001)、学校类型(χ2=107.207,P<0.001)、年级(χ2=57.171,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χ2=4.897,P=0.027)、感染艾滋病风险非常低或比较低的最主要原因(χ2=25...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耀武 《中国校医》2023,(3):179-182+206
目的 了解某高校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为今后开展听障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2月整群抽取某高校聋人工学院听障学生237人和电气学院普通学生797人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听障学生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64.60%,低于普通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合格率(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01);对于高危行为后,听障学生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94.60%)高于普通大学生(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39.24%听障学生能接受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比普通学生60.35%低(χ2=32.97,P<0.001);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前3位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73.42%)、同学朋友(50.21%)和学校老师(29.96%)。结论 听障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低于普通学生,对高危行为后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需求较普通学生更积极,对大学时期发生性行为的接受度低于普通学生。建议根据听障学生身体及心理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6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研究生1 210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1%,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省内学生高于省外学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对男性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流行目前呈快速增长的知晓率仅为48.5%。对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仅为33.8%。性健康调查中,有过性行为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P<0.05),而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很低,男女分别为21.7%、25.0%,远远低于调查中愿意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55.4%)。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晓不全面。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随机抽取定西市某校医学生80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名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8.70%。其中,基础知识、预防行为知识、诊疗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9.76%、80.70%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0,P<0.05)。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在年级、户口类型、是否参加过结核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专业、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1.223、223.690、222.576、1 691.640和872.28,P值均<0.01)。结论: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诊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年级、专业、健康教育、户籍类型、父母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曹旭昂  曹占南  苏伟  周芸 《中国校医》2023,(10):716+801+799-800
目的 分析滇西某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干预前后的效果,为有关部门制订滇西地区口腔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滇西地区某高校9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干预1月后提升至88.7%(χ2=132.310,P<0.001);干预前口腔健康总体正向态度率为62.9%,干预1月后提高至95.9%(χ2=32.249,P<0.001)。结论 滇西地区高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相关态度有待提高,健康教育是改善大学生口腔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健康”背景下应加快高校口腔健康教育步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西某高校入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以广西某高校的全部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6版))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知识5 条核心信息、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2017年3 295名入学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77.1%(12 703/16 475)。不同性别总知晓率比较,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0,P<0.05)。不同居住地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率分析,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 大学新生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全日制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采用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制定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9 416名大学生,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98%;女生的知晓率为82.20%(5 587/6 797),男生的知晓率为70.64%(1 850/2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一年级学生的知晓率(91.98%)最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知晓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文科生的知晓率(88.06%)最高;来源于珠三角地区的学生知晓率(80.92%)高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省外的学生(P<0.01);来自城市和城镇学生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学生(P<0.01)。在中学时期或在校外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1.33%、80.65%)高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均P<0.01)。答对全部8道知识题的学生有2 604人,占27.66%;以答对7道题的学生最多,有3 044人,占32.33%。结论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开展精准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和对结核病态度的持有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16所高校的全部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结核病核心知识和态度调查,共调查22 227人,回收合格问卷20 971份。使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AS 9.1、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8.5%,核心信息全知晓率为14.7%。生源地为城市学生的知晓率(58.8%)高于农村(57.6%)(χ2=12.60,P0.01),来自东部地区学生的知晓率(58.8%)高于中、西部地区(58.6%、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P0.01)。近90%的学生希望了解有关预防肺结核病的卫生知识,84.5%的学生愿意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预防肺结核知识宣传活动。大学生获取肺结核有关信息的渠道以报纸、杂志、书籍(46.3%)和电视(44.5%)为主。结论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万州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3-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万州区6个街道和乡镇≥18岁的2 5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等。医学体检采用标准方法测量。采集调查对象空腹和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静脉血,检测血糖和血脂。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493份,有效率为99.72%。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5.54%。核心知识知晓正确回答率最高的为“多数癌症是可以防治的吗”“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最低的为“慢性病主要包含哪些疾病”“正常的血压值是多少”。不同地区(χ2=44.027,P<0.001)、年龄(χ2=74.761,P<0.001)、职业(χ2=134.420,P<0.001)、婚姻状况(χ2=38.877,P<0.001)、文化程度(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沪浙两地中学生性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探讨适宜的教育策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10月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台州市选取普通初、高中学校各3所,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初二至高三共2 042名学生开展自填式匿名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Wilcoxon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1 733份有效问卷,其中69.4%的学生曾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男生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的比例低于女生(χ2=24.897),台州就读学生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的比例低于上海就读学生(χ2=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7%的学生很满意既往接受的教育,女生表示满意的比例低于男生(χ2=7.910),高中生表示满意的比例低于初中生(χ2=1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8%的学生认为自己容易获取性健康知识,上海就读学生认为容易获取知识的比例高于台州就读学生,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7.
甄森  卞琛  孙丽  周建波 《江苏预防医学》2022,(3):308-309+323
目的 了解常州市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性行为基线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宣传手段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常州市6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进行匿名网络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324名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2.5%,男性知晓率(84.0%)高于女性(80.7%),不同性别、年级、性取向调查对象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8.96、80.89、32.10,P值均<0.01)。有性行为的在校大学生占8.6%,男性(12.1%)高于女性(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8,P<0.01);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7.77䥺SymbolqB@2.12)岁;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74.5%,男性(77.7%)高于女性(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1);第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65.8%,最近1年与配偶/同居对象、临时性伴、商业性伴等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2.3%、40.6%、10.2%,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青岛市某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状况,为高校有效地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5月,以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青岛市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共1 039名在校大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情况等。结果 大学生对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胚胎发育器官和排卵期推算等方面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2.9%(646/1 026)、64.2%(659/1 026)和25.1%(258/1 026)。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和月经周期的安全期等方面,男生和女生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531、24.905、5.150,P值分别为0.000、0.000、0.023)。在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女性产生卵细胞的器官等方面,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78、15.447,P值分别为0.006、0.000)。大学生对艾滋病、梅毒和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0%(821/1 02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某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高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9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8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体知晓率为65.49%,单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最低的为"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29.27%)。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χ2=4.436,P0.05)和"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χ2=4.562,P0.05)2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χ2=5.129,P0.05)和"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χ2=6.517,P0.05)2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对"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该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结论陕西某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不高,应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偏低的知识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学生人群2008—2022年艾滋病病毒(HIV)知识、获取途径及对艾滋病态度变化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 098名在读本科生,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大学生5年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大学生2018—2022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8个问题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66.93%,70.10%,72.14%,75.04%,7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19.20,P<0.05);5年调查中对“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或针刺器械可感染艾滋病”知晓率最高,分别为82.67%,83.01%,84.06%,84.99%,8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对“使用新型毒品会增加感染艾滋病风险”知晓率最低,分别为50.08%,50.98%,52.98%,54.00%,5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