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1月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30例,根据手术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不稳定、敏捷性、下肢功能、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肘关节后侧"T"形改良入路与传统舌形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肘关节后侧"T"形改良入路及舌形瓣入路,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手术时间方面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后侧"T"形改良入路组低于舌形瓣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肘关节后侧"T"形改良入路组满意率高于舌形瓣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时采用肘关节后侧"T"形改良入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肘关节后侧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予以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顺昌县医院收治的6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30例,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0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肘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肘关节屈曲、旋后、背伸、旋前等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临床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中予以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术中出血量与疼痛度,提升肘关节功能;还可控制并发症,具有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用不同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入路的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后侧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是医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后入路手术治疗,48例)、参照组(接受前入路手术治疗,48例),对比临床疗效、ODI评分、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比参照组(72.92%)高,研究组治疗后ODI评分显著比参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比参照组(20.83%)低,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减轻功能障碍,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间入路甲状腺叶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区别,探讨中间入路手术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入院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10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较少,是治疗甲状腺腺叶疾病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9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度、内侧平台后倾角以及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分优良率为9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湘桥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5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0)和后外侧组(n=100),两组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3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肩关节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经过6~2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完全愈合;采用Neer评分时,优良率高达92.85%。结论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首选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从三角肌入路。对单纯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时主要适用于骨折块较小、移位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皮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因胸腰段骨折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选择经皮入路,在G臂机引导行经皮穿刺置钉短节段固定;B组选择Wiltse入路,通过G臂机透视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短节段固定。两组手术入路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两组的手术结果、术中指标、住院天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正常。B组出现1例皮下血肿,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伤椎Cobb角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置钉与Wiltse入路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经皮置钉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62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6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2.26%,总有效率83.87%,死亡率4.84%,与对照组(治愈率21.21%,总有效率63.64%,死亡率12.12%)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与完全头侧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9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 每组45例。完全头侧入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全头侧入路手术, 头尾结合入路组采用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完全头侧入路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完全头侧入路组(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均短于完全头侧入路组(P均<0.05)。头尾结合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44%, 2/45)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20.00%, 9/45), P<0.05。结论与完全头侧入路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头尾结合入路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效果更好, 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6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掌侧入路组(34例)和背侧入路组(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内固定效果、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背侧入路组(t=-10.274, P<0.05), 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侧入路组(t=-9.246、-6.858, 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点的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两组患侧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378, P=0.123)。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 2/34)低于背侧入路组(26.47%, 9/34),P<0.05。结论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 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后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A组实施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方式处理,B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B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OM)均高于B组(P<0.05)。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较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处愈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Rasmusse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优良率为73.5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17%,对照组优良率为67.65%,研究组优良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明显,且创伤小,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对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2019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髋臼前柱前壁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38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乙组(37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并对两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手术时间[(151.74±32.56)min]、切口长度[(9.53±1.52)cm]均短于乙组[(172.68±33.09)min、(10.54±1.57)cm],出血量[(482.91±49.63)ml]少于乙组[(507.64±49.8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2.11%)与乙组(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乙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