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ECP2重复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对该病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及产前诊断,利用多种检测技术联合验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采集患儿、患儿姐姐及其父母外周血行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患儿母亲再次妊娠,其母羊水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高通量测序染色体组拷贝数分析(CNVs),患儿及胎儿通过CNVs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改变的染色体片段区域,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验证CNVs结果并进行家系分析。结果 患儿特殊面容、智力障碍、语言缺失、反复呼吸道感染,肌张力低下。患儿、胎儿及其家系成员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CNVs检出患儿在Xq28区域重复0.28 Mb,胎儿在相同位置重复0.46 Mb,此区域包含MECP2等重要功能基因,为临床致病型拷贝数变异,确诊为MDS;MLPA验证患儿及胎儿MECP2及IRAK1基因重复,确定患儿母亲及姐姐为MECP2基因重复的携带者,女性携带者均无异常临床表现。患儿父亲正常。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CNVs及MLPA技术可有效对MDS进行家系分析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个反复出现男性患儿夭折的家系进行遗传学方面的检测,找出致病的遗传学因素。方法 对一个反复出现男性患儿夭折的家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结合临床特征与家系的连锁分析,从而对该家系进行诊断及产前诊断。结果 生育过患儿的女性成员均为Xq27.1-q28重复携带者(包含MECP2基因),该家系中存活的男性均未发现携带Xq27.1-q28重复片段,羊水结果为携带该重复片段的女性胎儿。结论 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及遗传学方面的检测,明确致病原因,有助于该家系的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再生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hty1-Cp G 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的突变分析,对1例典型的Rett综合征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并为该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对先证者及其父母MECP2基因的4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同时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染色体异常。结果患儿核型正常。针对MECP2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发现患者存在c.473CT(T158M)杂合突变,其父母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错义突变T158M是导致该RETT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RETT家系个体Mecp2基因分析可对REET家系进行有效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个佩梅氏病(PMD)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探讨PM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基因结果,并为PMD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确诊的2名PMD同胞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提取此家系6名成员基因送检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名患儿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等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示两名患儿及其母亲均有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2~8号外显子重复变异,其中一名患儿具有此病典型的髓鞘形成缺陷性病变的颅脑磁共振图像。结论 两名患儿具有PMD典型的临床特点,存在PLP1基因重复变异并有伴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我国对此病报道很少,临床医生认识不足较易将此病误诊为脑性瘫痪,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并为PMD家庭提供遗传咨询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个回族家系亨廷顿舞蹈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降落聚合酶链反应( touchdown PCR)、分子克隆及基因测序等技术对1个临床诊断为亨廷顿舞蹈病的回族家系成员进行IT15基因检测.结果 先证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疼痛,逐渐发展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情绪异常、记忆力、智力减弱等,其染色体4p16.3的IT15基因异常片段CAG重复次数为46次;其子为症状前患者CAG重复次数为44次.结论 该家系存在母系传递过程中IT15基因上CAG重复次数减少的现象,并发现1例CAA插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浙江沿海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突变检测与临床表现.方法 对该家系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等辅助检查资料分析,并与10名家系中未发病成员及12名非血缘的健康人进行SCA31MJD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比较.结果 家系18例患者均为SCA3/MJD型,同时检测出家系中未发病对照组有2例为SCA31MJD型基因携带者.产物测序结果家系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CAG重复数为14~27次;SCA患者CAG重复数为67~82次;SCA3/MJD携带者CAG重复数为28~45次.在现存三代18例患者中,每代均有患者,男女均受累,起病年龄平均38岁,以行走不稳、动作笨拙和言语含糊为突出表现,MRI检测结果小脑、脑干明显萎缩.结论 在我国沿海存在SCA3/MJD家系遗传.临床均以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突出,CAG重复数目检测可为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1个两例先天性失明患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及其表型正常父母和姐姐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法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LRP5基因变异位点。通过蛋白质功能软件预测.PubMed和相关数据库检索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测序结果,根据《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断候选变异的致病性。结果两例患者均先天性失明且均有多次骨折史,小眼球畸形、角膜不同程度浑浊。1例患者智力正常,另1例存在语言障碍。2例患者LRP5基因均存在c.1007_1015delGTAAGGCAG(p.Cys336X)、c.4400G>A(p.Arg1467Gln)和c.4600C>T(p.Arg1534X)杂合变异。.患者母亲检测到c.1007_1015delGTAAGGCAG杂合变异,父亲检测到c.4400G>A.c.4600C>T杂合变异,姐姐未检测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LRP5基因c.1007_1015delGTAAGGCAG(p.Cys336X)和c.4600C>T(p.Arg1534X)变异均判定为致病(PVS1+PM2+PM3,PVS1+PS1+PM2)。结论LRP5基因c.1007_1015delGTAAGGCAG(p.Cys336X)和c.4600C>T(p.Arg1534X)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两例患者骨质疏松-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LDLR基因的变异特点, 为其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例FH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应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 查阅UCSC数据库进行变异位点保守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WES结果显示患者LDLR基因存在c.2344A>T(p.Lys782*)杂合变异, 既往未见报道。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为父源性, 患者父亲LDLR基因存在c.2344A>T(p.Lys782*)杂合变异, 患者母亲该位点为野生型。查询UCSC数据库提示该变异位点高度保守。结论 LDLR基因c.2344A>T杂合变异可能为该FH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本研究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探讨1例因染色体17p11.2重复所致的Potocki-Lupski综合征(Potocki-Lupski syndrome, PTL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PTLS患儿的临床资料, 先证者为2个月男性患儿, 临床表现为纳奶差, 体重增长缓慢。应用WES对先证者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及数据分析, 并应用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进行验证, 同时对其父母进行CNV-seq以明确变异来源。结果 WES结果提示先证者17号染色体p11.2位置存在3.92 Mb杂合重复, 覆盖了PTLS全部区域, 经CNV-seq验证证实该杂合重复, 先证者父母CNV-seq结果正常, 表明先证者为PTLS新发变异致病。结论本研究运用WES检测了1例新发的17p11.2杂合重复所致PTLS患儿, 进一步了解PTLS的临床表型, 同时基于WES测序数据对CNV分析进一步提高了WES在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能力, 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家系进行临床诊断,探讨其临床特点并明确其基因诊断.方法 完成家系调查,对包括先证者在内的家系成员进行神经科体检,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辅助检查,并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该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两例成员有明显异常临床表现,家族史调查显示另有9例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成员已去世,头部MRI示小脑、脑干以及桥脑萎缩明显.结合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及MRI检查结果,其诊断符合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发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SCA2)、3型(SCA3)、7型(SCA7)、12型(SCA12)以及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下部核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致病基因检测均正常.10例健康对照SCA1目的片段CAG重复数为29~37,而2例患者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分别为53和67,5例无症状家系成员中,1例CAG重复数为57,确诊为症状前患者,另外4例CAG重复数在29~37之间,排除患病可能.结论 该家系为CAG动态突变引起的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临床特征存在异质性,基因诊断符合SCA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手足裂伴并指/趾畸形家系的临床表现,并从分子水平查找致病原因,为罹患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通过X线检查资料及手足裂外观照片,对家系3代现存3例患者(共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3例患者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从7名家系成员(包含3例患者)外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针对p63基因全部15个外显子及删rJ0b基因5个外显子进行引物设计合成、PCR扩增、回收纯化并测序。结果家系中现存3名患者均表现为双手中央分裂,其中1例患者双足呈楔形裂开,2例患者右足均为第3、4趾并指,皮肤黏连;G显带核型分析未发现染色体畸变;p63基因未检测到突变,删rJ0b基因的外显子5a中发现一个碱基突变c.1058C〉T。结论通过家系内息者临床表型分析,可将该疾病类型确定为非综合征手足裂畸形,且临床症状逐代加重。测序结果提示p63基因和删rJ0b基因关键区域内的点突变都不是引起该家系手足裂畸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Kennedy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收集Kennedy病家系2例患者和6例家系成员,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检测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抽取8例样本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R基因第1号外显子中的CAG重复片段,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男性样本进行DNA直接测序.通过毛细胞电泳片段分析技术明确患者及家系成员AR基因第1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 2例患者肌电图均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受累及,血清CK均增高,经AR基因CAG重复序列分析,2例患者(Ⅲ1和Ⅲ3)CAG的重复数分别为58次和54次,并检出了4例女性携带者(Ⅱ1、Ⅱ3、Ⅲ5和Ⅳ1),Ⅱ1携带者CAG的重复数为22/58次,Ⅱ3携带者CAG的重复数为22/54次,Ⅲ5携带者CAG的重复数为24/54次,Ⅳ5携带者CAG的重复数为20/61次,2例表型正常男性成员的CAG的重复数均为24次.结论 CAG重复在本家系中存在不稳定遗传.基因诊断可作为Kennedy病诊断的可靠依据.Kennedy病患者进行AR基因突变检测可帮助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个先天性小眼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致病位点,对其家系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通过羊水穿刺和Sanger测序为先证者母亲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发现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携带OTX2基因c.289C>T(p.R97*)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亦携带该变异,但无小眼畸形。先证者的父亲、舅母和胎儿未携带上述变异。结论OTX2基因c.289C>T(p.R97*)杂合变异很可能是该家系的发病原因。上述诊断将有助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例疑似G6PD缺乏症合并Turner综合征嵌合体先证者的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 采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Sanger测序法对G6PD酶活性降低的先证者及家系进行G6PD基因诊断,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本例G6PD缺乏症的家系进行分析。结果 先证者父亲为G6PD基因c.1388G>A纯合突变;母亲G6PD基因未检测出12种常见突变;先证者染色体核型为45,X[67]/46,XX[33],G6PD基因c.1388G>A杂合突变(测序的野生位点峰与突变位点峰面积比约为1∶2),G6PD基因突变遗传自父亲。结论 对于G6PD酶活性异常或基因检测发现异常结果无法对该结果进行解释时,应同时考虑是否存在染色体病,并结合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家系分析,做出全面的诊断,达到准确诊断及正确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2例鱼鳞病家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遗传咨询,以期降低家系中鱼鳞病再发风险。方法全面家系调查后绘制系谱图并进行遗传学分析、再发风险评估和遗传咨询。结果 2例先证者均有阳性家族史,调查2个家系三代31人,其中患者6例,都为男性;此2例鱼鳞病家系属于单基因控制的X连锁隐性寻常型遗传病(XLI)。结论 XLI在临床表现及遗传规律上均有独特之处,为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对家系风险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对降低鱼鳞病再发风险有重要指导意义;女性携带者的检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例Rett综合征(RTT)样表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对遗传学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5例RTT样表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拷贝数变异检测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分析,寻找致病性变异。结果 结合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4例患儿诊断为RTT,1例患儿诊断为MECP2重复综合征(MDS)。结论 具有RTT样表型的遗传性疾病中,可能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形式,应将基因诊断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研究针对温州地区甲型血友病(HA)家系,首先进行直接基因诊断,然后根据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间接基因诊断,为基于HA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HA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首先采用倒位位移PCR(IS-PCR)进行凝血因子Ⅷ(FⅧ)inv22、del22、dup22、inv1的检测。然后进行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采用PCR检测FⅧ基因外的DXS52(St14)位点的VNTR多态性,检测FⅧ基因外的DXS15(CA)n、DXS9901(GT)n、DXS1073(GT)n位点和内含子1(GT)n、13(CA)n、22(GT)n(AG)n、24(GT)n位点的STR多态性并经毛细管电泳确证。另外采用PCR产物限制酶切检测FⅧ基因的内含子18、19、22位点的RFLP多态性。结果以2个HA家系为例报道研究结果。家系三的先证者为远端Inv22患者,先证者母亲为远端inv22携带者,先证者父亲为正常者。先证者、先证者母亲、先证者父亲均未发生del22或dup22,并且均未发生inv1。家系五先证者外婆肯定不是携带者,先证者的X染色体来自外公,但已知外公不是患者,那么按照最大风险估计,母亲的那条来自外公的X染色体在外公生殖细胞中FⅧ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母亲是携带者。结论该研究的HA家系的直接和间接基因诊断,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未曾有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Xp22->pter缺失病例进行产前诊断,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为遗传咨询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诊断X染色体结构异常。结果 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及其母亲均为46,X,del(X)(p22.1),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胎儿Xp22.11~p22.33存在24.59Mb缺失,母亲Xp22.11~p22.33有24.63Mb缺失。结论 联合分子遗传及细胞遗传技术可以对X染色体短臂缺失进行更精确的诊断。X短臂缺失临床表现虽具有遗传异质性,但普遍具有身材矮小的表现。该病例母亲除表现为身材矮小外,还有乳腺纤维瘤病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性腺嵌合体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7个DMD性腺嵌合体家系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的临床资料, 应用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对家系6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助孕, 采集7个家系的先证者、先证者母亲及其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家系1 ~ 4胎儿的羊水、家系6体外培养胚胎的细胞, 提取基因组DNA, 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对DMD基因进行检测, 对家系1 ~ 3、5 ~ 6先证者、其他患者、胎儿、体外培养胚胎进行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单体型分析。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 家系1 ~ 4、5、7的先证者与胎儿/先证者弟弟存在相同的DMD基因变异, 其母亲DMD基因均未见异常;家系6的先证者仅与1枚体外培养胚胎(共9枚)存在相同的DMD基因变异, 其母亲与通过PGT-M成功助孕胎儿的DMD基因均未见异常。STR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 ~ 3、5的先证者与胎儿/先证者弟弟均遗传了相同的母源X染色体;SNP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 家系6先证者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