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近期免疫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不同光照强度治疗,对其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出院6个月内的免疫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光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均较光疗前降低,CD4+(%)、CD4+/CD8+较光疗前升高。强光组总胆红素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光组,总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光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儿腹泻、皮疹、发热、低钙血症发生率及出院后6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传统光疗,强光疗可以更快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光疗及住院时间,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及出院后6个月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换血治疗(包括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对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接受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的足月新生儿。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神经系统体征。结果:单纯光疗组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1天后及出院时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较单纯光疗组患儿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更高。所有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预防急性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了解不同方案治疗不同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的患儿160例,其中单纯中西药物治疗30例;药物治疗+间歇光疗治疗88例,即持续光疗8~12h×2天,间歇12~16h;药物治疗+持续光疗治疗42例,即光疗24h×2天。比较疗效。结果3组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t=2.60,P<0.01)。结论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日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既经济且不良反应少,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帅 《医学信息》2019,(23):147-148
目的 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71±1.80)d,短于对照组的(6.23±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间隙和持续性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49例采用间隙光疗,对照组49例采用持续性光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同样时间下,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光疗治疗效果优于持续性光疗,间隙光疗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持续性光疗。  相似文献   

6.
薛睿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6):1284-1285+1370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 2020 年2 月至 2022年 6 月期间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和观察组(使用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值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能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升疗效,且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光照时间对同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疗效观察,探讨光疗时间长短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我院产科2006年6月1日~2006年10月10日分娩的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不包括糖尿病母亲婴儿、母有妊高征、窒息等患儿)以随机分组方式决定此患儿第一次蓝光治疗时间为12h或16h,光疗后出蓝光箱观察,入室24h后行第二次光疗,如第一次光疗为12h,第二次改为16h,如第一次光疗为16h,第二次改为12h,分别于入室时、入室24h时、入室48h时查微量血清总胆红素。12h光疗及16h光疗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51.3±15.90μmol/l,(相当于3.00±0.93mg/dl),93.20±35.40(相当于5.45±2.07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预后: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16h对同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疗效好于12h。说明微量血清总胆红素≥290.7μmol/l(17mg/dl)时应注意有无胆红素性脑病的发生,建议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的早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对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B组24例,对照组只接受间歇光疗。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交界处的临界值在A组低于B组(P<0.05)72h,A组皮肤黄疸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新生儿ABO溶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马乐明  汪飞  马树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5):1040-1041+1088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循环式单面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儿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用循环式单面光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 5 d 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式单面光疗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蓝光治疗对新生儿血镁的影响,将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在光疗前、光疗后分别监测了血清镁水平。结果表明,光疗前、光疗后血清镁水平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0例婴儿在光疗后显示低镁血症者有4例占(10%)。故本文建议,在光疗时需要监测血清镁,同时对有低镁血症患儿应加强监护及护理,以防光疗引起的低镁惊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二极管(LED)蓝光照射和治疗性LED蓝光照射在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low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90例VLBWI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A组患者45例采用预防性LED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采用治疗性LED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LED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记录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儿LED蓝光照射时间为B组,P0.05,A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峰值2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4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B组患者依次为71.11%,17.78%,χ~2=5.553,χ~2=0.08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LED蓝光照射防治VLBWI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规治疗的区别.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1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组设为治疗组,另外4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日龄、性别及病因、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内qd.ivgtt,5~7d为1个疗程,严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21±1.14d;对照组平均为8.23±1.02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172,P<0.001).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280.3±68.5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52.3±19.4μ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 278.6±70.4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 43.1±21.3,经统计学处理t=2.53, 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胆红素下降快,明显缩短了疗程,经用喜炎平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降低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而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感染性黄疸也有明显效果,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管春梅 《医学信息》2010,23(3):745-745
目的总结提高蓝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方法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密切观察与保暖、喂养等.细心护理。结果99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时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方法;精心有效的护理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500 mg·(kg·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1 g·(kg·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BIL水平均下降,并且观察组24 h、48 h 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48 h、72 h 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对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TB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胱抑素C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轻度黄疸组19例,中重度黄疸组35例)和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血清,以生化分析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重度黄疸组CysC、BUN、SCr浓度明显高于轻度黄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黄疸组Cys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BUN和SCr的异常率(P〈0.05)。结论血清CysC是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肾损害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8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93年1月至94年5月共收治81例高胆红血素血症患儿,占同期住病人的4.9%,81例黄疸病例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胆红素动态变化。其中46例接受光疗,光疗最长时间为72小时,最短时间为12小时,胆红素值由“34”降至“15”,平均下降“5-6”。19例轻型患儿进行日光浴。窒息、羊水吸入、早产儿、早产合并硬肿症、ABO溶血、Rh溶血等所引起的黄疸,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可防止黄疸进一步加重,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苯巴比妥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蓝光照射三联方案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 6 月~2023 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8 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三联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三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次数)、胆红素水平、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联组黄疸消退时间、初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三联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联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联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蓝光照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与苯巴比妥片三联方案对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加速黄疸消退、促进肠道蠕动,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方法 将 70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 ,IVIG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予以IVIG ,治疗 3d后观察黄疸消退程序。Hb、RBC计数。结果 治疗 3d后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及胆红素降低方面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P <0 .1)。结论 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 ,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改良鸟巢式护理联合腹部环形按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促进效果及对血清对氧磷酶(Phosphorus enzyme for oxygen,PON1)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改良鸟巢式护理,观察组增加腹部环形按摩.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情况、氧化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应用改良鸟巢式护理联合腹部环形按摩效果确切,能够有效促使黄疸消退,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血清PON1、MDA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杜宇 《医学信息》2006,19(10):1827-1828
目的 评价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给二常规治疗。连续5天。结果 实验组的黄疸消退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黄疸消退程度明显。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靖用茵栀黄治疗,有利于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