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医用X射线工作者肿瘤效应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采集重庆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及对照组个人射线接触史、肿瘤发病情况等信息;运用SPSS 24软件计算该随访队列肿瘤发病密度,计算队列人员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随访队列共934人,至调查截止共发生恶性肿瘤109例,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肝癌和结直肠癌的RR都为3.4。修正放射组个人辐射累积剂量后,与累积剂量小于80 mGy和80~200 mGy两组相比,累积剂量大于200 mGy组实体癌的RR分别为2.05和2.1,累积剂量大于200 mGy组全癌的RR分别为1.89和2.17。结论 重庆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较对照组罹患肝癌、结直肠癌的危险度较高,且个人辐射累积剂量中高剂量组罹患实体癌和全癌的危险度更高。因此,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实践中应注意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西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调查与随访方案,对全省放射组640人和对照组626人进行了回顾调查和随访调查,用X^2检验对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西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全癌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尤其是1960年及以前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恶性肿瘤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江西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全癌及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比对照组高,与全国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电离辐射可诱发癌症。为了解医用 X线工作者患肿瘤情况 ,按全国第四次医用诊断 X线工作者恶性肿瘤随访调查实施办法 ,随机抽查从事医用 X线工作人员 12 4人和非 X线工作人员 8人作对照 ,调查结果 ,放射组患恶性肿瘤 3人 ,患病率为 2 .4% ,对照组患恶性肿瘤 3人 ,患病率为 6 .3% ,两组患病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放射组患病率不高于对照组 ,可能是黄石市医用 X线放射防护工作做得较好 ,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不大。文献报道低剂量照射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也可能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但这次抽样较少 ,有等进一步调查。(收稿日期 :2…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探讨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的规律并为我国日后完善和修改放射防护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省于1981、1986和1991年参加了"全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调查和随访"。现就我省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接触医用X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2008年1-3月,对龙岩市市级各医疗机构在职X线诊疗工作人员(放射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与非X线诊疗工作人员(对照)比较。[结果]调查放射组175人、对照组185人。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健忘罹患率,接触组分别为30.86%、28.0%、19.45%,对照组分别为10.27%、12.97%、8.65%(P〈0.01);脱发、晶体混浊罹患率,放射组分别为10.29%、36.57%,对照组分别为3.78%、25.95%(P〈0.05);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罹患率,放射组分别为3.43%、2.29%、8.00%,对照组分别为1.08%、0.54%、3.24%(P〈0.05)。外周血象异常罹患率,放射组工龄〈10年者为23.17%,工龄≥10年者为16.13%(P〉0.05)。[结论]长期从事医用X射线的工作人员多种疾患的罹患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研究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接触小剂量辐射致癌症和非癌症健康效应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方法 对定群队列人群进行第五次调查,收集1950-2011年间癌症发病资料,其相对危险(RR)采用SPSS 13.0软件计算。结果 连云港市定群队列研究共432人,放射组194人,对照组238人,失访21人,累计观察人年数26 013。发生恶性肿瘤36例,经性别、年龄调整,放射组全部癌症的相对危险RR=1.6,95% CI为0.82~3.29;食管癌、胃癌相对危险小于1,甲状腺癌1例、垂体瘤1例、鼻咽癌1例、白血病2例均出现在放射组。结论 放射组和对照组癌症发病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样本量不足的缘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发病人数呈倒"U"字型趋势,放射组趋势更为明显,还需进一步结合全省和全国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上海市闸北区≥60岁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的流行病学效果,为有效降低老年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发病率,减少因罹患该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4年在上海市闸北区9个街道选取接种组和对照组≥60岁老年人各1 800人,每季度随访1次,为期3年,比较2组老年人肺炎、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上海市闸北区接种组老年人肺炎发病密度为0.62/百人年,低于对照组老年人的1.29/百人年(RR=0.477,95%CI=0.305~0.734,P 0.001),疫苗保护率为52.3%;接种组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密度为4.95/百人年,低于对照组老年人的6.66/百人年(RR=0.742,95%CI=0.630~0.873,P 0.001),疫苗保护率为25.8%。不同年龄组接种组与对照组老年人比较,60~69岁接种组老年人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老年人,≥80岁接种组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密度低于对照组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接种PPV23对老年人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莱芜市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情况,于1998年10月对市、区、乡镇及厂矿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和工业X射线探伤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眼科检查,检查方法执行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查体中眼科检查标准。 本次共检查158人,其中男131人,女27人,从事X射线137人,γ射线21人,查出眼晶体混浊85人,混浊率为53.79%。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58.02%(76/131)、33.33%(9/27),(X~2=5.49,P<0.025);从事X射线和γ射线工作者的眼晶体混浊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54.74%(75/137)、47.62%(10/21),(X~2=0.37,P>0.05);在乡镇和厂矿工作者的眼晶体混浊率高于在市区级工作者,分别为63.64%(42/66)、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东莞市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放射损伤状况,探讨医用X射线对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84名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放射组,782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按微量全血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并按微核的标准阅片,工作者的职业外照射剂量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得。结果放射组的工作者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5,P=0.000);职业外照射5年累积剂量当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r=0.244,P=0.00);不同工龄、不同性别工作者微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医用X射线照射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微核率有较大影响,说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遗传物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应加强对X射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食管癌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并将两队列进行比较。结果6年内随访7740人年,HBsAg阳性队列2943.5人年,发现食管癌19例,人年发病率0.65%,HBsAg阴性队列4796.5人年,发现食管癌7例,人年发病率0.15%,两队列比较,P<0.01。RR4.42,95%可信区间1.62~12.06,归因危险度0.5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7.3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51.3%。分层分析显示,性别及年龄均不是混杂因素。肝癌在HBsAg阳性队列中的人年发病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队列(0.44%和0.04%,P<0.01;RR=10.52,95%可信区间为2.21~29.60)。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在两队列间差异无显著性(0.58%和0.52%,P>0.05;RR=1.12,95%可信区间0.51~2.21)。结论血清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病毒,还可能是食管癌致癌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1950~1995年间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生情况。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980年以前为回顾性调查,1980年以后每5年一次作前瞻性调查。结果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未见高于对照的医务人员(RR=0.94),但其中的白血病、胃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结论 从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相对危险与工龄、参加工作的时期和年龄的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白血病,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与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江苏省境内1950~1996年间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死因进行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为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及非放射工作人员7 701人。采用回顾前瞻性调查方法。使用Epicure (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软件中DATAB程序计算人年数,采用statXact 4.0的精确概率法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及结论 1996年底止,失访率1.34%,总观察人年数为215 355人年。照射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死因顺位相同,前四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照射组死亡年龄提前6岁。照射组除传染性疾患死亡相对危险<1以外,其余均>1,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河南省驻军放射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方法 个人剂量应用热释光剂量法,定期测读。结果 共监测195人,集体剂量为403.10 mSv,人均年剂量1.27~2.43 mSv·a-1,其中以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较高。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是今后防护的重点,此外还应改善基层部队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应用计算机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江苏省第五次医用X射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随访数据库。其方法通过双录入及CHECK程序保证录入数据质量,导入单机版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建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队列研究数据库。使用一般统计分析软件完成数据清理和初步分析。拟利用GIS对调查对象进行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由队列随访总表等6个表组成的属性数据库和包括调查对象工作单位、住址信息的GIS数据库,并获得83%队列成员的GIS信息,失访人员比例为9.8%。经过数据录入质量控制及数据清理,建立了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队列研究数据库,满足队列研究终生累积剂量估算和辐射致癌危险模型分析的条件,并可以采用空间流行病学技术分析显示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云浮市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了解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防护情况。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对全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工作机房的控制室观察窗、控制室防护门、照片机房(候诊)防护门进行检测,并对放射工作者年龄在25~55岁、放射工龄5~35a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 县级以上医院X射线机房防护优于乡镇卫生院,但不管级别医院放射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无明显差异,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加。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受照射的损伤程度与X射线机机房射线防护有关,并与接触射线的次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3~1986年铁合金作业人员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队列调查,进入队列人员共3,141人,计21,985人年,总死亡127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45人。失访16人,失访率为0.52%。恶性肿瘤诊断符合Ⅰ、Ⅱ级占0.978,Ⅲ级占0.022。对照组进入队列人员共2,885人,计20,194人年,总死亡74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25人。失访17人,失访率0.58%。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549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健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549名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①男性与女性放射组的WBC、RBC、PLT和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放射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0.001),并且有性别差异,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 <0.01);放射组微核阳检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并且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趋势性χ2=20.41,P <0.001)。③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0.001),以点状混浊为主。结论 医用X射线工种对放射人员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使用伽玛医用消毒湿巾与75%乙醇对X射线防护服表面消毒的效果,为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X射线防护服62件,其中手术室30件,导管室32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件。试验组采用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照组采用75%乙醇对X射线防护服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消毒待干时间及使用成本。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细菌菌落数均值在消毒前分别为2.38 CFU/cm2及2.36 CFU/cm2,合格率分别为80.64%和83.87%。两组消毒后细菌培养均未检出细菌。试验组X射线防护服消毒平均待干时间为(352.35±9.93)s,低于对照组的(676.13±10.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8,P<0.01)。试验组消毒X射线防护服每次的成本比对照组节省29.60%。结论使用75%乙醇与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X射线防护服消毒效果均可靠,与75%乙醇相比,伽玛医用消毒湿巾对X射线防护服无腐蚀、消毒待干时间短、节省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福建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疫苗不同免疫策略时期真实世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国家不同时期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按照观察法与队列研究设计,将人群分为不同的出生队列组,分析评价不同队列组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4―2020年,福建省乙肝人年发病率为145.80/10万,急性、慢性乙肝人年发病率分别为35.72/10万和110.08/10万。1992年前出生队列组急性乙肝仍然高发(人年发病率46.44/10万);2002―2020年出生队列组、1992―2001年出生队列组和1992年前出生队列组慢性乙肝人年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2―2001年出生队列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68),呈沿海地区相对高发的地区分布特点。结论 按照目前中国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福建省小年龄组人群乙肝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管理随访慢性乙肝病人,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展,是实现2030年消除目标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甘肃省各级医院、卫生院从事X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普通微量全血法培养。结果表明: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射组不同工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由此而说明我省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仍受到一定的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