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入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症科救治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急诊科救治时间,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1∶1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急救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急救组给予患者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瞳孔观察。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程序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从呼救至接受治疗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预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急救组患者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反应时间、整体救治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重型患者临床急救应用新型护理程序--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门诊急救阶段收集我院颅脑外伤重型患者17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抢救,试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死亡率、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死亡率、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外伤重型患者在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后,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抢救时间缩短,抢救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不同时期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住院时间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于2011年1-3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2011年4-6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此外硬件与急救程序在治疗组中有所调整.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预后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要求护士实行急救护理手段须快速准确,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适宜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急救护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救治,观察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结果、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结果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和医院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院前急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急诊和医院的反应时间,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日、院内救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引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救护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9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评价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率、急救药械准备充分率、操作合格率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7%(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抢救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6例)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刺激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6例),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清醒率、恢复清醒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清醒率为86.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70%(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清醒率,缩减恢复清醒所需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7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提供临床常规护理,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ICU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MSE、NFD、B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MMSE、BI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FD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中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且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每组60例患者。从多种方面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肺部感染状况、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各项生命体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该护理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和73.3%)(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温、心率、呼吸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给予适当合理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型颅脑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和高压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20.05).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较对照组快(P<20.05),治疗组GCS评分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更明显(P<2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由120急救中心送至医院的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拨打急救电话到院前急救所需时间、自呼救到接受急诊治疗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病死、投诉、医疗纠纷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医生、护士长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由院前至入院救治的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病死率,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护理干预1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呃逆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呃逆缓解时间和呃逆消失时间更短(P<0.05)。结论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效果显著,可加速呃逆症状缓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英德市人民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加呼唤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转清醒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昏迷转清醒时间也比对照组短,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催醒,减少致残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