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创面游离癌细胞的定性研究 ,探讨术中温热低渗浸泡化疗在预防其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94例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 (n =48)和对照组 (n =46)。取两组创面冲洗液送检找癌细胞。然后实验组手术创面用 41℃~ 42℃生理盐水 3 0 0 0ml +氟脲嘧啶 1.0g浸泡化疗 ,每次 5min ,分 3~ 4次。对照组手术创面用等量生理盐水浸泡。两组再取浸泡液送检找癌细胞。并对两组癌细胞检出率和乳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冲洗液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为 2 9.2 % ,对照组为 2 6.1% (P >0 .0 5 ) ;浸泡液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为 8.3 % ,对照组为19 .6% (P <0 .0 5 )。术后局部复发率实验组为 6.3 % ,对照组为 15 .2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术后创面有脱落癌细胞。术中温热浸泡化疗可以杀灭游离癌细胞 ,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腹腔低渗化疗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低渗化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术中行一次性腹腔低渗化疗的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与未行此方法治疗18例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生存率和死亡原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冲洗液中癌细胞的检出率为6.7%。对照组为33.3%(P<0.01)。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46.7%。对照组为38.9%、16.7%(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低渗化疗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进展期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36.3%(37/102),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52.9%(54/102),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3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其有效率达57.4%(31/54),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所以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应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低渗灌注化疗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轶群 《腹部外科》1999,12(6):255-256
目的:总结利用温热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残存的微小癌灶的方法以减少术后转移和复发。方法:进展期胃癌44例,随机分成2组,32例接受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低渗灌注化疗;12例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常温双蒸水冲洗腹腔1次和FM方案静脉化疗。分别作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检查,观察毒副反应、并发症和随访近期疗效。结果:热化疗结束后腹腔冲洗液未发现癌细胞,而对照组仍有1例发现癌细胞;热化疗组随访21±8.4个月,生存15例(46.9%);对照组随访20±7.6个月,生存2例(16.7%),热化疗组全身毒副反应较对照组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肿瘤负荷最小,癌细胞分裂增殖速度相应较快,对热化疗最敏感,适时开展(IPHP或IHCP)能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如何更好地维持和监测灌注液的恒温,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胃肠肿瘤手术后低渗热灌注腹腔化疗对预防腹腔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5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行低渗热灌注顺铂腹腔化疗结合全身化疗为实验组,4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2年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2%和37.8%(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及51.1%(P<0.05),两组之间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低渗热灌注腹腔化疗可降低腹腔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02例随机分成联合化疗组(观察组)与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及5年内生存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和肝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3、4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0%、88.2%、74.4%和62.0%,明显高于对照组(86.3%、70.4%、51.8%和31.9%。结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是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5%和38.6%(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61.8%,对照组则为96.0%、52.5%和35.6%,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胃癌根治术后第1—2天开始行CHPP,每131次,共4次;对照组单纯行胃癌根治术。两组术后2-3周均予以四氢叶酸钙和氟尿嘧啶(LF方案)静脉全身化疗6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7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复发率分别为19.4%和4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CHPP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进展期胃癌术后的腹腔内灌注化疗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后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随访结果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腹腔引流液中游离癌细胞检出率7%,对照组35%(P<0.01)。治疗组随访3~5年年率为64%、52%,对照组为24%、12.3%(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合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作用,可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3~5年生存率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冲洗液对预防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8只家兔分成4组,试验组动物于后路置入两根“[”形的克氏针,在其周围加入1×10^8cfu/ml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200μl。对照组伤口不予冲洗。生理盐水冲洗组、活力碘冲洗组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组则于加入菌液3min后分别用生理盐水、0.10%活力碘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24万U/500ml)各200ml冲洗创面5min。术后2周通过观察局部皮肤表现、渗出物性状和细菌培养来判断是否发生感染。结果 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组和活力碘冲洗组感染率均〉90%。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组感染率为9.2%,明显低于对照和其他各组(P〈0.01)。结论 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可显著降低脊柱内固定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感染率,感染率仍较高,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抗癌药物术前化疗对乳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乳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0例乳癌病人分为:(1)化疗组,32例。行1-3次的术前CMF(环磷酰氨、氨甲喋磷、氟脲嘧啶)方案治疗;(2)对照组,8例。未行术前化疗或放疗。检测两组的乳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TA)。结果 化疗组端粒酶活性(TA=0.499)较对照组(TA=1.018)明显降低(P<0.001);且发现:化疗1次、2次、3次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812,0.492和0.280,说明术前化疗次数越多,乳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结论 乳癌术前CMF方案化疗能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其活性降低程度与化疗次数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可考虑作为化疗效果的观察指标和为进一步治疗决策或选择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炎性乳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性乳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炎性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经手术切除,经典式根治术12例,经典式根治术加背阔肌瓣包盖静脉4例,姑息性切除术9例。术前化疗20例,术后化疗21例,11例行内分泌治疗。随访14例,生存期为0.5-5年,平均存活23个月;现仍存活5例(2个月-5年)。结论 采用手术、化疗及内分泌综合治疗可改善炎性乳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乳癌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近年来乳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 复习近期有关乳癌的国内外文献,并作有关乳癌诊治进展的评论。结果 NF-κB和端粒酶可能成为乳癌新抗癌靶点。核素扫描、纤维乳管镜、乳癌微转移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均是近年对乳癌早期诊断方法的发展。乳癌治疗的进展有保留乳房手术、哨兵淋巴结勘测、新辅助化疗、生物化学修饰治疗、三苯氧胺(TAM)和1,25(OH)2D3治疗。结论 近年来,对早期乳癌的诊治概念和模式已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 (TAM)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 8月~1999年 10月作者采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 182 0例 ;用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症 90 0例 ;观察 2组用药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 (E2 )和孕酮 (P)含量 ,比较 2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血清E2 和P的恢复三苯氧胺组明显优于乳癖消组 (P <0 .0 1) ;临床效果三苯氧胺组明显优于乳癖消组 (P <0 .0 1) ;乳癖消组无不良反应 ,三苯氧胺组不良反应轻微 ,发病率低 ,停药后消失 ;随访复发率乳癖消组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 (P <0 .0 1)。结论 三苯氧胺能降低血清E2 含量 ,消除疼痛及肿块 ,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77-1999年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癌17例,十二指肠乳头状瘤5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16例)和黄疸(22例)。钡餐,B超,CT以及ERCP对十十指肠乳头肿瘤有诊断价值。22例中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切除率为100%,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8.2%,5年生存率为73.3%,7年生存率为47.7%。结论 十二指肠镜、ERCP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进展期胃癌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AGC)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AGC综合治疗的方法。结果及结论 在我国多数胃癌属AGC,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0%-30%,可见胃癌仍是外科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恶性肿瘤。因此AGC必须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尤其AGC根治术的概念应更新为:(1)充分清除原发病灶及罹患脏器周围的组织;(2)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3)完全消灭腹腔脱落的癌细胞。前两者要求规范化手术和推广标准术式;后者术中、术后必须进行腹腔内化疗。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和胃癌穿孔的积极手术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重视提高大肠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复习近年来的文献并结合我国大肠癌外科治疗的实际情况。评述改善治疗效果的有关问题。结果 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在根治性切除率、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吻合口漏发生以及生存率等方面,各医院和不同的外科医生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别。手术技术、医生的学识和经验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辅助放化疗已证明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新的抗癌药物和其它药物的停顿同可增加肝转移癌的切除机会,并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结论 加强外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强调标准的辅助治疗是提高大肠癌以及其它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彩色B超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价值:附6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B超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收治的住院手术治疗的 60 0例乳腺肿瘤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结果 彩超检查发现未触及的小肿块 163例 (2 7.2 %) ;发现乳房多发性肿瘤 3 0 7例 (5 1.2 %) ;疑为恶性肿瘤 75例 (病理检查证实 72例 ) ,诊断符合率为 96.0 %。结论 彩色B超能发现手检不能发现的乳腺小肿块 ,且有助于分辨手检时发现的肿块是否为肿瘤 ,对判断是否有多发性肿瘤存在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检查具有无创、易行、可重复等优点 ,可显著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99mTc MIBI乳腺显像与乳腺X线照相检测乳腺癌的实用性。方法 对 10 0例10 6个经临床检查可疑乳腺病灶的妇女进行乳腺钼靶X线照相和99m Tc MIBI乳腺显像检查 ,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 ,钼靶照相检测乳腺癌特异性为 44 .6% ,阳性预测值为 3 1.7% ;99mTc MIBI乳腺显像检测乳腺癌的特异性为 87.8% ,阳性预测值为 76.9%。结论 99mTc MIBI乳腺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较乳腺X线照相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