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下,加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连用14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0%(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春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73-2473,2577
目的:观察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一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对照组发生3例。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5-7天为1疗程.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使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0.4ml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1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观察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P)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速避林)0.4mL皮下注射,2次/d,共7d。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心肌梗死或死亡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的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梗死率明显低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较好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预防AMI的发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观察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40例的疗效,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心绞痛改善显效2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心功能明显改善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心绞痛改善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心功能明显改善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疗效稳定、安全,对基层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诊断标准的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拜阿司匹林0.1g,静脉点滴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10-20mg日一次,口服倍他乐克12.5-25mg日一次.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5000U每12h皮下注射一次.观察一周.两组患者年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大致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大91%,而对照组仅为67%.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肠溶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6例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有显著差异(uc=2.64,P<0.05)。结论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85.7%、80.0%,而对照组分别为60.6%、4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以后75mg1次/d,连续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治疗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任晓兰  段霄燕  王淑琴 《四川医学》2011,32(8):1261-126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4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其中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祖荣 《河北医学》2011,17(12):1636-164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加用辛伐他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尿激酶,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仅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均明显提高,分别可以达到42.31%和92.31%,且无效率明显降低,仅为7.69%。另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ACEI制剂、调脂药物、阿司匹林等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疗程7~10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AM I)发生率、出凝血指标监测、出血并发症情况等。结果A组与B组比较,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4.3%、91.4%(P〈0.05),心电图恢复有效率为68.6%、88.6%(P〈0.05),AM I发生率为14.3%、2.9%,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出凝血时间与血小板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并结合适当护理,疗效肯定、安全,可显著降低AM 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严格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并给予口服消心痛或静点硝酸酯类药物,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次/12h,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