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生期环境因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抽取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D患儿60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同年龄组同医院体检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CHD可能危险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孕前慢性病史、孕妇职业危险因素接触史、孕早期感冒、孕妇异常生育史、孕妇被动吸烟、丈夫职业危险因素接触史是CHD的危险因素,孕前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CHD的保护因素。结论加强父母双方怀孕的整个过程的健康教育,保健服务以及减少对危险因素接触,可减少和预防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昼  谢立  邓晶  寿军  祝绯飞  吕磊 《疾病监测》2010,25(8):606-608
目的了解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杭州4家医院,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采样检测。130例实验室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为病例组,同期在同所医院就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流动人口、大小便能自理、便后洗手、看护人接受过防治知识及接触史共5项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OR=2.266,95%CI:1.092~4.705)、共用玩具(OR=2.517,95%CI:1.160~4.009)、与患者有接触史(OR=21.698,95%CI:6.099~77.194)为促进因素;大小便能自理(OR=0.258,95%CI:0.141~0.472)为保护因素。结论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接收的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研究组,将同期65例非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单因素包括家庭饲养宠物、儿童肥胖、毛绒玩具、儿童过敏史、房屋装修、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居住环境、母乳喂养史、父母吸烟史及父母哮喘,在上述各个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吸烟史、父母哮喘史、居住环境、儿童过敏史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防治期间,加强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尤为重要,根据具体诱发危险因素开展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确保儿童身体健康,正常成长。  相似文献   

4.
小儿麻疹并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16例麻疹并肺炎住院患儿作病例组,同期住院的134例麻疹患儿作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季节、营养不良、近期呼吸道感染史、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麻疹并发肺炎与年龄、季节、营养不良、近期呼吸道感染史、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史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从室内环境暴露与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另同期选取本院5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记录2组儿童的基本资料、室内环境暴露、行为及生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并计算OR(95%CI)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组父亲日常饮酒率和12个月内杀虫剂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夏季睡眠时保持通风(OR=0. 35,95%CI:0. 14-0. 88)和3岁前与其他儿童接触(OR=0. 34,95%CI:0. 18-0. 65)均是防止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保护因素(P 0. 05),母亲伴有化学物质接触史(OR=3. 68,95%CI:1. 64-8. 27)、儿童伴有化学物质接触史(OR=3. 84,95%CI:1. 64-9. 01)、儿童出生后家庭有室内装修史(OR=1. 38,95%CI:1. 05-1. 81)、在儿童0-3岁期间家庭使用杀虫剂(OR=2. 17,95%CI:1. 08-4. 36)均是影响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室内环境暴露和儿童、父母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纳入301例因腹腔镜手术住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EMS组患者与非EMS组患者月经、疼痛症状、孕产史、既往病史、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情况,对EMS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MS与非EMS患者在月经行经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痛经、经期排便痛、不孕史、卵巢囊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初潮年龄、月经规律性、性交痛、平时盆腔痛、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流产次数、异位妊娠次数、剧烈运动史、吸烟史以及饮酒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量多、痛经、卵巢囊肿病史与EMS发病呈正相关,月经周期延长与EMS发病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EMS危险因素包括月经量多、痛经、卵巢囊肿病史、月经周期缩短,临床医疗工作者遇到以上症状的患者。应注意排除EM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8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相关资料,总结患者发生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过敏史(药物、花粉等)、频繁呼吸道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吸烟、家中近半年装修、家中饲养宠物、工作环境污染、家族鼻炎史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呼吸道感染、吸烟、过敏史(药物、花粉等)、家族鼻炎史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频繁呼吸道感染、吸烟、过敏史(药物、花粉等)、家族鼻炎史,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度,挖掘预防和控制疾病发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汕头市城区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汕头市城区3~14岁儿童哮喘患者100例和非哮喘儿童100例,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调查和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被动吸烟、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等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史、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家庭装修、被动吸烟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气质类型和婴儿期喂养方式对于儿童哮喘发病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一2013年12月诊断为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1411例住院婴幼儿进行分析,并对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411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婴幼儿死亡44例,病死率3.12%。单因素分析表明,与本组存活婴幼儿比较,年龄〈3个月、严重感染、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环境差、既往反复感染史、人工喂养、有手术史、多脏器功能损害、内环境紊乱、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个月、有先天性心脏病、反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手术史、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及内环境紊乱,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个月、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史、反复感染史、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及内环境紊乱为婴幼儿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护与防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杨征  圣祝平  申旭冬  张小红 《大医生》2023,(20):124-126
目的 探讨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住院精神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并发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实验组(发生感染,2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感染,56例)。回顾性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汇总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饮酒史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接受封闭式管理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构成比、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吸烟史、住院季度构成比、侵入性操作诊疗史与抗生素滥用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病、既往饮酒史、住院时间≥3周、采用封闭式管理是导致精神医院专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脑卒中登记库中760例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新发445例,复发3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脑卒中家族史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4.75,3.99,4.01,3.20,P均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颈动脉斑块和卒中家族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 itB12)等指标,并与63例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①心肌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ol及V 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心肌梗死组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单因素分析结果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7-2011-05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纳入回顾性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感染史、饮食不当、治疗不当、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年龄(P〈0.01),感染史(P〈0.01)、治疗不当(P〈0.05)、糖尿病病程(P〈0.05)、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史(P〈0.01;OR=4.192)、治疗不当(P〈0.01;OR=3.719)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P〈0.01;OR=0.299)、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OR=0.457)为保护因素。结论:感染史、治疗不当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的越来越丰富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血糖水平、CRP、颅脑损伤类型及血肿量等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GCS、年龄、血糖值及脑肿胀等6个指标与预后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S、年龄、血糖及脑肿胀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临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因素很多,它们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彼此影响的。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术前GCS评分、年龄、术前血糖值及脑肿胀这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藏族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共纳入64例藏族冠心病患者,其中早发冠心病组22例,晚发冠心病组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家族史、HDL-C和LDL-C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3.374,P<0.05)、TG水平更高(OR=2.369,P<0.05)、HDL-C水平更低(OR=0.014,P<0.05)和LDL-C水平更高(OR=3.008,P<0.05)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阳性家族史、TG升高、HDL-C降低和LDL-C升高是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1:7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监测研究,对19项口腔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口腔炎的发生率为37.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1:2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口腔pH值:吸烟、口腔疾患史、含5-Fu/MTX方案、病期、白细胞计数降低度、侵入性操作、化疗周期、义齿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性别、Kamofsky评分、焦虑抑郁、有无使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职业、文化程度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口腔感染发生为因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白细胞计数、含5-Fu/MTX、病期是消化道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白细胞计数、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疗方案、病期是引发化疗后口腔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正确含漱、科学饮食控制等干预,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1~10月间行脊柱手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1例患者,选择同期入选行脊柱手术但术后未发生DVT患者50例作为匹配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生物学特征、吸烟酗酒史、凝血状况、下肢血管状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临床处置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凝血四项检查结果构成、术中是否输血、术中失血量构成、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P<0.05)。(2)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失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与术后发生DVT具有统计学关联( P<0.05)。结论高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是脊柱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采用物理抗凝治疗并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减少下肢DVT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多因素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119例,良性肿瘤患者47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包括乳腺肿块内部和后方回声、边缘特征、血流分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对所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111例,误诊8例,良性肿瘤44例,误诊3例,其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3.4%、93.6%及9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和8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所有观察指标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毛刺、微钙化、血流分布、阻力指数及纵横比〉1与乳腺恶性肿瘤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多因素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可能造成IH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84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4.3%,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术后制动时间、麻醉方式、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骨水泥、肢体延长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BMI、抗凝药物的使用及肢体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DVT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术前积极预防,术后精心护理,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继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61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无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又分为一过性及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损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在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低血压25例、心动过缓25例,发生率均为40.00%。血流动力学损害者26例(42.62%),其中一过性6例(9.84%)、持续性20例(32.78%)。单因素分析提示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的因素有:重度狭窄(≥70%)、球囊后扩张、高血压病史、使用激光雕刻支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5.02、8.3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P均〈0.05)。结论CAS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给予充分的心电、血压、心率监测;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