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中下段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并髁间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临床处理较困难 ,不论应用钢板还是应用带锁髓内针均难达到有效的内固定。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8月 ,我院应用自体不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 [1 ]作“髓内针”加克氏针、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 5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对其手术方法和术后康复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例 ,男 4例 ,女 1例。年龄 14~ 45岁 ,平均 30岁。病程 3d至 4周。患者均因车祸致伤。其中 2例股骨髁间呈严重粉碎性骨折。切取腓骨最短为 2 0 cm,最长为35 cm。随访时间最长 4年 ,最短为 10… 相似文献
2.
《吉林医学》2014,(32)
目的:探析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股骨髁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后从大腿下段和膝关节外侧入路进行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Olerud和Karlstrom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优,10例为良,2例为中,1例为差,优良率为90.63%。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感染的情况,经过内科会诊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痊愈。患者手术之后都没有出现创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畸形愈合或是钢板断裂等情况。结论:股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一定难度,因此在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好术前以及术后的相应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强化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髁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范围内的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严重骨折,常波及膝关节,治疗难度大, 如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我院2002~2006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难处理的关节内骨折,且多伴有移位的粉碎性骨折。严重肱骨髁间骨折,通常保守方法难以达到满意复位和牢固固定。我院1998年~1999年8月间曾对20例严重髁部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为开放性严重骨折,2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至取内固定物后3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其手术方法,内固定方式,以及影响功能的因素等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4~53岁,平均约33.5岁,根据国际上广泛应用的Radin骨折分类,将髁间骨折分为四度:°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有移位,但两髁间无旋转式分离;°骨… 相似文献
6.
7.
8.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为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复位固定困难。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多样,处理不当。常致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甚至关节僵硬。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动力髁钢板及髁支撑钢板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骨折H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0例,观察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6~24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1例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均可以负重行走,无肢体短缩,无膝关节内外翻,无内固定物断裂,无感染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Merchan方法评估疗效,29例优良,1例差。结论锁定钢板呈解剖形态,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血运破坏少,利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股骨髁间骨折属于严重的高能量复合创伤,治疗较为复杂,诸多原因可导致疗效不满意[1].笔者2000年5月以来使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5年至 2 0 0 2年采用切开复位 ,张力丝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病人 80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 5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 5~ 5 0岁 ,平均 32 .5岁。左侧 5 2例 ,右侧 2 8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1 0例 ,均为新鲜骨折。1 .2 骨折类型 :粉碎型 5例 ,短斜型 2 8例 ,长斜型 2 2例 ,螺旋型 1 1例 ,横行 1 4例。1 .3 手术时间 :伤后 1~ 1 2h内手术者 6 2例 ,其余 1 8例均在伤后 7d内手术。1 .4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仰卧位。均采用腓骨外侧纵行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 ,略加分离即… 相似文献
13.
矩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的治疗现状,探索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2-4 矩形髓内钉子分别于股骨内,外髁处逆行击入股骨骨髓腔治疗股骨干下1/3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和股骨髁间骨折共49例。结果:41例获得5个月-65年的随访无骨不愈合,骨延迟愈合及断钉,退钉者,其中38例新鲜骨折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89.5%。 相似文献
14.
股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髁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大部分属于高能损伤,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满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现在认为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用L形股骨髁钢板(L—CCP)、股骨髁动力钢板(DCS)和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2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手术时间(70±15.6)min,手术出血量(56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3.4~14.2月,平均4.7月.58例全部骨性愈合.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4.48%.结论 合理选择内固定器材、坚强固定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苏以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4,3(2):46-46
股骨下段解剖复杂,自股骨中段开始骨髓腔由细变为粗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常造成内固定不稳定,并引起伸膝装置粘连等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Ender氏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于1997.2~2002.10月共治疗18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粉碎型或严重移位的重度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难于获得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94年2月对32例重度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较好,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手术的观察组和行传统复位固定法的对照组。参考术后X线检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内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依据Sanders er al临床评分标准,观察组在治疗优良率上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方法适应范围广,内固定牢固,患者恢复活动快,可作为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方式首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