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HIF-1α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设立不同O2浓度组,在常氧(20%)、不同缺氧(10%、5%、1%)条件下,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 h后,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和羟脯氨酸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中成纤维细胞的活力、细胞周期和胶原合成水平.结果 不同程度缺氧各组中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且S期比例也增高;随着O2浓度的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水平逐渐增加.结论 缺氧条件下能增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提高胶原合成水平.这一结果 很可能是通过HIF-1α及其调控的缺氧通路产生作用.提示阻断瘢痕疙瘩内HIF-1α调控的缺氧通路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瘢痕增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 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 10^3U/ml的TNF-α能显著减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且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当TNF-α浓度增至10^4U/ml,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TNF-α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瘢痕内缺氧环境减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肉芽、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p53的表达,采用权重方法分别对各组瘢痕的HIF-1α、p53表达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各自规律及相互间关系。结果 随着瘢痕的成熟,HIF-1α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53表达强度在1年内逐渐增强,相互间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 p53在瘢痕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协同p53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耗氧来减轻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从细胞及组织水平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PDGFR-β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DGFR-β在正常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分布;②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群体的PDGFR-β的表达;③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DGFR-β的亚细胞分布。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正 相似文献
8.
新血管的形成和葡萄糖转运、糖酵解的增加是实体肿瘤的两个普遍特性,肿瘤的新血管形成及肿瘤对缺氧微环境的适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毁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瘢痕疙瘩的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53例瘢痕疙瘩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标本,并按生长期分为A(<6个月)、B(6 ~12个月)、C(1~2年)、D(>2年)4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正常皮肤、浸润部、增生部及老化部成纤维细胞DNMT1的表达并比较差异;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及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DNMT1mRNA的表达.结果 DNMT1在成纤维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72%)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8%,P =0.001);瘢痕疙瘩生长期较短组成纤维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100%,评分:10.47±1.85)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生长期较长组(45%,评分:7.71 +1.80,P =0.007);瘢痕疙瘩浸润部(100%,评分:10.47±1.85)成纤维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增生部(78%,评分:6.63±1.75)与老化部(38%,评分:5.53 +1.55,P=0.001).结论 DNMTI在瘢痕疙瘩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瘢痕疙瘩生长期的延长,DNMT1的表达有降低趋势;随着瘢痕疙瘩中央成纤维细胞老化,DNMT1表达降低.提示DNMT1在瘢痕疙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瘢痕疙瘩浸润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alpha,HIF-1α)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我室已构建的FasL-pcD-NA3.1(+)质粒与pcDNA3.1(一)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新的FasL-pcDNA3.1(一)质粒并加以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质粒、FasL-pcDNA3.1(+)与FasL-pcDNA3.1(一)质粒分别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构建侵袭力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HR-8348L、HR一8348F和HR一8348As,未转染细胞HR一8348B为空白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化学缺氧法构建四组细胞的缺氧模型,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缺氧0h、6h、12h及24h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 FasL-pcDNA3.1(一)质粒符合要求,FasL片段大小约900bp,测序结果正确率99.2%;单层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见HR一8348F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目为(12.930±2.434),显著多于HR-8348B(8.133±1.959)、HR-8348L(7.670±2.093)和HR-8348As(7.870±1.685)细胞(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HIF-1α蛋白于120kD处显色,缺氧0h与6h,各组样品中HIF-α仅表达微量,HIF-1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HR一8348F细胞内HIF-1α水平较0h和6h时明显增高(P<0.05),而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内HIF-1α表达与6h时无明显变化(P>0.05),HR-8348F细胞HIF-1α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P<0.01).结论 缺氧环境中结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是除低氧分压外另一个诱导HIF-1α表达增高的因素,FasL与 HIF-1α水平呈正相关,高侵袭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水飞蓟宾(SB)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的SB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B 干预前后成纤维细胞中mTOR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值,随着SB浓度的逐渐增大及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00 μmoL/L的SB作用下,mTOR及HIF-1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常氧和缺氧条件均降低,不同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B通过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TOR和HIF-1α的表达,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瘢痕疙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SMAD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MAD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FB)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细胞内免疫荧光法测定SMAD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SMAD3在KFB和NFB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差别不大(P>0.05),KFB核内的荧光强度强于NFB。结论:SMAD3在KF3细胞核内的分布高于NFB。 相似文献
14.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2)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RNA干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增殖以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3条CTGF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克隆到pRNAT-6.1/Neo载体中;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KF中CTGF和I型胶原的表达,计算KF细胞数目.结果 合成的3个CTGF siRNA载体中CTGF siRNA3的干扰效果最强,将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3.13±0.17降至0.71±0.02,并能将KF中的I型胶原的mRNA水平从2.04±0.10降至0.60±0.04(P<0.01).KF对照组5 d的细胞数目为(10.50±0.25)×10~4,而CTGF siRNA3组5d的细胞数目为(6.83±0.29)×10~4(P<0.01).结论 CTGF RNA干扰能抑制KF的CTGF表达,产生抑制I型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缺氧诱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研究进行总结.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对病理性瘢痕缺氧微环境产生的相关原因、HIF的构成及HIF与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蛋白,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瘢痕疙瘩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同时提取两组蛋白质,经初步消化、过柱、洗脱、收集后,加样到WCX2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芯片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PBSII-C型)读取数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组织相比较正常皮肤组织,蛋白芯片捕获262个蛋白峰。其中有33个蛋白质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变化,有11个标志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22个标志蛋白相对正常皮肤是低表达。结论:运用SELDI分析了瘢痕疙瘩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可为将来确定瘢痕疙瘩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 分别用 5 ,10 ,15 ,2 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但剂量超过 2 0Gy ,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 10~ 15Gy之间 ,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 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激素和干扰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氢化可的松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各部分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是否相同,对6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氢化可的松(0.1mg/ml和0.5mg/ml)及干扰素α-2b(1000μ/ml)后的增殖情况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氢化可的松浓度为0.1mg/ml时,所有细胞均被抑制;当氢化可的松浓度升至0.5mg/ml时,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不能存活。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各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反应略有不同,瘢痕疙瘩老化部的成纤维细胞不受影响,而其它细胞均被抑制。提示瘢痕疙瘩老化部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2b的敏感性与其它成纤维细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分别用5,10,15,2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但剂量超过20Gy,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10~15Gy之间,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0例结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中H1F-1α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HIF-1α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阳性率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3.3%(22/30)和10.0%(1/10),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HIF.1et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过度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