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耳穴疗法临床文献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当代耳穴疗法优势病种.方法:从耳穴疗法相关文献发表的年代、数量和比例关系入手,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反映20年来耳穴疗法在临床各类疾病中的治疗量和份额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总结其优势病种.结果:近20年来耳穴疗法所涉及的病证已达256种,其中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科、运动系统、妇产科病证数居多;在治疗频次较高的12种病证中,痛症(含头痛、痛经、癌性痛等)占首位,其次依次为失眠症、减肥、胆石症、呃逆、近视、痤疮、便秘、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色素沉着、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罗容  章薇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87-1289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除外)的针刺研究文献数量在当代针灸优势病种中占有一定优势,说明针灸治疗该类疾病具有稳定疗效[1]。黄琴峰[2]从多角度数据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推荐消化系统针灸有效病证为呃逆;常用有效病证为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代耳穴疗法优势病种。方法:从耳穴疗法相关文献发表的年代、数量和比例关系入手,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反映20年来耳穴疗法在临床各类疾病中的治疗量和份额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总结其优势病种。结果:近20年来耳穴疗法所涉及的病证已达256种,其中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五官科、运动系统、妇产科病证数居多;在治疗频次较高的12种病证中,痛症(含头痛、痛经、癌性痛等)占首位,其次依次为失眠症、减肥、胆石症、呃逆、近视、痤疮、便秘、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色素沉着、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和总结温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证型)、选穴规律,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搜集近5年来温针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相关文献,对其治疗疾病的病种(证型)、经脉及腧穴的使用频次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八大系统疾病中,运动系统疾病种类最多(16次),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次),疾病以膝骨关节炎出现频次最高(48次),其次为痛经(17次);证型中,虚寒证出现频次最高(32次),其次为寒湿证(27次);经脉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主要选取局部腧穴以及腰腹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的腧穴。结论:温针灸在临床应用广泛,其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主,膝骨关节炎最多见;实证、虚证均可应用,证型以虚寒证为主;经脉多取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遵循局部选穴以及取腰腹四肢等肌肉丰厚处腧穴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从PubMed中检索到的近10年的英文针刺(acupuncture)临床文献的分析,研究近10年国际针刺临床病种变化,为今后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的扩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扩大针刺临床份额提供有益思路。1文献的检索和分类文献来源: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条件:Sear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47-1450
目的:探讨内关及其配伍的针刺病谱,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针刺内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比例、疾病比例对内关及其常见配伍的针刺病谱进行分析。结果:内关针刺病谱主要分布于脾胃系和心系;单穴内关针刺病谱中冠心病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足三里针刺病谱中呃逆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三阴交针刺病谱中焦虑抑郁文献比例较高。结论:内关主治"胃""心"疾病;单穴内关治疗冠心病、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呃逆、内关配伍三阴交治疗焦虑抑郁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7.
火针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了43种针灸治疗的适应证,有力地推动了针灸走向世界.同时,这也开始了全面回答针灸到底能治疗哪些病的第一步,但是从临床角度观察可以发现,不仅各种针刺手段的优势病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针刺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其优势也有所偏重.为了客观评价火针疗法的优势病种,笔者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别从年代分布、病种分布、治愈率等方面对1994年至2007年我国火针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火针的优势病种,以期指导火针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现阶段铺灸疗法的适应证及优势病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等7大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所有铺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进行分析,统计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文献所属各疾病系统的数量,其适应证及优势病种,研究病例数和对应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82篇文献,铺灸的主要适应证达40种,涵盖9大疾病系统。在运动系统中适应证最多,占所有适应证的17.50%(7/40),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所有适应证的15.00%(6/40)。优势病种主要分布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妇科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有3个优势病种,为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和类风湿关节炎;呼吸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妇科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原发性痛经;神经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卒中后瘫痪。结论:现阶段铺灸的适应证较为广泛,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但铺灸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是动态变化的,其治疗疾病谱仍有拓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耳穴疗法的优势病种归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分析耳穴疗法的疾病谱和优势病种,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耳穴。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1996~2006年间的耳穴临床报道论文1600余篇,统计耳穴治疗疾病的病种和相应篇章数、病例数,计算百分率。结果:耳穴疗法优势病种共16种。结论:耳穴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优势,尤其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灸法应用病种的特点。结果:灸法治疗各科病种共193个,内科最多(72个),占所有病种的37%;在2 516篇文献中,灸法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多(1 107次),占各科总频次的44%,其中治疗面瘫和癃闭最多,频次分别为139次和108次,其次是外科、妇科;疗效分析显示,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儿科、外科和皮肤科疗效最优,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应用频次及总体疗效的双重考虑,将应用频次≥10次,有效率大于所在科属平均有效率的病种进行统计并列为灸法的优势病种,共有29种。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明显;灸法应用于内、外科的寒性疾病居多,证型虚实夹杂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皮肤科的热性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索“芒针”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特点。芒针的临床主要适应症是前列腺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及其后遗症、胃下垂、肩周炎、三叉神经痛。芒针在以上各疾病中的常用穴各异,不同穴位有不同针刺深度,各疾病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不同疾病的疗程各不相同。使用芒针前需严格消毒,进针时要掌握针尖方向和针身刺入深度,行针勿用力过猛,出针应顺势缓慢,在胸背部、小腹部使用芒针时要防止刺伤脏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大鼠行为学评分角度综述有关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肯定了针刺在不同疾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的疗效。在实验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分方法。本文对运动功能缺损情况的评价、认知功能障碍评价、大鼠情绪评分、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在针刺治疗不同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现行使用的某些评分方法因自身局限性尚需要改进,而且还应开发更多的评分方法以更好地评价针刺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Different micro needle system therapies have different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ominant diseases for which each therapy is appropriate are positioned relatively vaguely,and even the acupoint selections for the same disease are differen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ominant disease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icro needle system therapy is a scientific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explored urgent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data mining study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scalp acupuncture, abdominal acupuncture, eye acupuncture, wrist-ankle acupuncture, hand acupuncture, the second metacarpal bone lateral needling, facial acupuncture, mouth acupuncture and nose acupuncture, the diseases reported more in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of each therapy were extracted to find out the same symptoms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micro needle system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icro needle systems for the same disease were compared horizontally, and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cond metacarpal bone lateral needling, facial needle, mouth acupuncture and nose acupuncture were biased towards a partial corresponding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 part and the other part, and the eye acupuncture was biased to interfere with the whole by adjus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organs, and the auricular, scalp and abdominal needles had the bo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rist-malleolus acupuncture and hand acupuncture were often used in various disorders of the meridian-collateral level. The differences were researched and summarized to more accurately guide clinicia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icro needle system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值或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总有效率为98.26%,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异病同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近5年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范围与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PubMed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出两种状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和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非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370篇文献,其文献发表数量呈现先增加再逐渐减少的趋势,治疗的疾病有121种,尿潴留和原发性痛经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失眠症等,共纳入15707例患者;作用于关元穴的治疗方式有20种,以单纯针刺和艾灸为主;针刺角度以直刺为主,深度多在1-1.5寸之间,平补平泻法和补法是其常用补泻方法;常见病治疗频次主要为1次/日,不同疾病的配穴和疗程各有不同。敏化态关元穴共纳入24篇文献,文献发表数量趋势无明显变化,主治疾病有16种,共纳入919例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为热敏灸,以热敏化形式为主。结论 非敏化态关元穴的主治疾病范围较广,且治疗方式多样,具体治疗时间、配穴和疗程因疾病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敏化态关元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查阅1978-200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种及每个疾病文献报道的频次,通过分析归纳,初步从文献角度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优势病谱,为临床选用针灸治疗病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挖掘缪刺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的2000年1月-2020年1月缪刺法临床相关文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总结缪刺法的疾病分类、行针手法、腧穴选取及优势病种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 缪刺法疾病分类以神经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运动系统类疾病和其他类疾病;行针手法中以针刺泻法频次最多;腧穴应用中以肘膝关节以下频次最多;优势病种见于面肌痉挛、肱骨外上髁炎。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缪刺法腧穴选取,优势病种,行针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分经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杂病诊治,文章首先介绍历代分经论治头痛理论渊源,并从经络循行理论分析指出针灸教材中头痛一章中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存在缺陷,进一步探讨分经理论论治头痛应用于针灸要与运用药物归经理论遣方用药相区别,既要考虑到特殊药物归经对于该病针灸按经选穴的应用价值,也要认识到头部不同部位经络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针灸治疗颈椎病多针对不同分型辨证、辨经施治,临床除用常规毫针外,还配合电针、穴位注射、灸法、耳针、火针、腕踝针等多种手段,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疗效好。针灸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存在的主要问题: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远期随访;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建议今后严谨科研设计,加大样本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