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宗临床实验已经证实 ,无论对于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均能有效预防卒中。显然 ,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后动脉的通畅程度。在术后早期 ,0 8%~ 5 %患者由于手术的缺陷、抗凝治疗不足等原因发生颈动脉血栓形成和闭塞[1 ] 。而发生于术后数月或数年的以内膜改变为主要机制的再狭窄 ,可能使患者重新出现症状或导致血管闭塞 ,使治疗失败。目前 ,在美国每年进行 1 0万例左右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 ,该手术在我国也逐年增多。随着手术例数的日益增多 ,再狭窄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简介Eastcott等[2 ] 于 …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历史回顾本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颈动脉疾病(carotidarterydisease,CAD)可能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1905年,Chiari等首先报告了CAD可能与脑卒中有关。1936年,Sjquist第一次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了颈动脉的闭塞。1951年,Fisher等经过对1100多例颈动脉的尸检后指出:在颈动脉本身的病变中,其内膜的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卒中的临床症状。1953年,Strully等报告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  相似文献   

3.
J  Max  Findlay  B  Elaine  Marchak  David  M  Pelz  Thomas  E  Feasby  杨芳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03-519
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的治疗专家已经在病例系列研究中报道了极好的结果,大量的随机试验正在对CAS和CEA进行比较。然而,目前把CAS列为替代CEA的常规治疗手段还为时过早。审核:业已证实,通过定期向手术医师反馈对CEA适应证和结果的审核情况能够显著改善这种手术的操作。推荐同时在当地和地区水平对CEA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经验。行标准内膜切除术2例,血管补片成形术3例,外翻式内膜切除术18例(其中2例同时应用动脉内膜切除器行颈总动脉内膜切除)。结果术后1例标准内膜切除术及1例血管补片成形术病人出现新发梗死灶,余21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预后,同时结合内膜切除器行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7.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估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至2004年4月施行的92例96侧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包括TIA1例、脑卒中2例、轻度颅神经损害3例、假性动脉瘤1例,但均非手术操作缺陷所致。死亡1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缺血性并发症多与手术操作不当相关,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降低此类并发症率。显微外科技术还有助于远端颈内动脉显露和降低颅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左侧狭窄35例(53.85%)、右侧30例(46.15%);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中度狭窄17例(26.15%)、重度狭窄48例(73.85%),均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未使用转流管,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30 min,均未使用补片,达Ⅰ期缝合。术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感觉麻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舌咽神经损伤,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1例术后12个月颈动脉再狭窄率50%,但无症状临床,予保守治疗;1例术后4个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后经对症治疗恢复;1例术后9个月死亡,原因不明。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可以保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目前仍是公认的预防和治疗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脑梗死的首选方法[1]。我科自2011年-2015年应用CEA治疗53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51~83岁,平均63岁;既往高血压39例(73.58%),高脂血症21例(39.62%),糖尿病11例(20.75%),冠心12例(22.64%),吸烟史15例(28.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患者的死亡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2011年9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02例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6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统计术后死亡患者例数及其死亡原因,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有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术后并发症对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吸烟患者所占百分数分别为32.9%、1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死亡组与生存组男性、70岁以上所占百分数分别为100%、89.8%,25.0%、25.7%;两组在性别、高龄构成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伴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无症状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的百分数分别为3.0%、0%,差异无显著性。mRS评分<3分的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所占百分数分别为91.4%、100%,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脑出血发生率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为2.0%、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术区血肿发生率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为6.9%、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9)。而术中转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栓子的数量≥20、心脏并发症、术后脑梗死等患者在生存组与死亡组所占百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既往有吸烟史、术后并发脑出血或术区血肿的患者CEA死亡率升高,术前详细评估,积极预防术后脑出血及术区血肿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为了改善脑血液供应,预防并治疗因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动脉管径狭窄>70%)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手术方法,亦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完全闭塞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1].随着麻醉及术中监测技术的提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的重点已从单纯满足手术需要发展到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颈动脉造影证实,其中右侧者9例,左侧者7例;双侧者2例。20侧颈动脉狭窄均程度为:狭窄程度70%~99%者12侧;30%~69%者8侧,其中狭窄程度为40%者1侧。结果18例施行20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疗效好者16例,中等者1例,差者1例,其中2例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后疗效均好。术后经3个月至2.5年的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无脑卒中发生,并且脑缺血表现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4.
在第17届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 Stroke Coherence,ESC)上,英国诺丁汉皇后医疗中心的Goode等报道,外科手术解除颈动脉闭塞不仅能够通过清除栓子源使有症状患者受益,而且还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颅外动脉的闭塞性病交能引起脑缺血和梗塞。许多病人的脑缺血能在脑梗塞发生前被认识。颅外动脉粥样硬化在许多未经治疗的病人将导致脑梗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有效地纠正粥样硬化血栓性和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手术的病发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地下降。经颈动脉内膜切除后的存活者,其症状发生率和梗塞发生率都正在下降,而且在较长的生存期间可望生活得更好些。手术后病人发生新的梗塞通常是继发于新起的病变,而不在业经手术过的动脉的分布区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上的地位已经确立,而且颅外动脉手术也具有预防意义。不过,作为对缺血性中风及其病因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应用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脑内出血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93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发病率为0.41%。值得注意的是8例中有6例术前并无与术后出血部位有关的任何神经症状。在8例中,1例出血可能与使用肝素有关,导致脑软化灶内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对侧颈内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而实施CEA病人的临床资料,每隔1年行1次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定期检查双侧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随访1~110个月,平均32.8个月,从实施CEA到对侧颈内动脉出现显著狭窄时间为50.7个月;出现对侧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达70%以上12例。这12例虽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冠脉疾病,但与非进行性狭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EA术后对侧颈内动脉出现进行性狭窄的显著危险因子尚未发现,定期检查及密切观察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术(CAS)两种方式,两种手术方式现报道未见明显区别[1-2].本组从2004年至2011年总结了共85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作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5例患者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48~ 74岁,平均58岁.病程20 d至15年.2.临床表现:左侧45例,右侧40例.术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68例,术前脑梗死15例.合并高血压42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35例,合并冠心病28例,术前有吸烟史42例.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对于颈动脉狭窄和溃疡是采用手术还是内科治疗,一直存在争论。尽管如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还是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仅美国1982年就施行该手术85,000例。为评价手术效果,作者查阅了1975年至1985年间发表的200篇有关文章,加以总结。作者首先分析了总的手术结果。平均死亡率为2.1%;病残率为3.5%。作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病人的神经系症状严重情况和手术时机,将病例综合为Ⅰ~Ⅳ级。Ⅰ级:颈动脉狭窄不伴有神经症状。Ⅱ级:具有一次以上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Ⅲ级: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研究对单中心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步骤进行总结,以促进术中规范操作及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