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 ,以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 对 2 78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经手术探查的病例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 95 %。L5~S1、L4~ 5节段为腰椎间盘突出好发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分为 :(1)中央型 ;(2 )旁中央型 ;(3 )椎间孔型 ;(4 )外侧型 ;(5 )脱出型。结论 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临床病理联系、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CT扫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现就本院241例以腰椎间盘退变为临床诊断的腰椎CT检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CT影像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50例作L3~S1间隙CT水平薄层扫描,对突出物的CT影像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根据突出物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判断急性突出诊断符合率77.77%,慢性突出诊断符合率93.10%,穿破后纵韧带压迫硬膜囊诊断符合率58.33%.结论CT检查能客观地显示突出物和突出物形态、大小、密度、陈旧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 6 5例中 40~ 6 7岁 44例 ,约占 6 8% ;发生于L4 5、L5 S1椎间盘者 5 2例 ,占 80 % ;CT影像上表现为凸出于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影 ,突出方向以中央型和外侧型多见 ,本组病例中央型和外侧型突出者 6 3例 ,占 98%。结论 :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 ,可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种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明富  许美  倪凤民  孟庆云 《放射学实践》2005,20(11):1017-1019
目的:比较4种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搜集857例临床及CT资料完整并经4种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疗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4种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达82.27%,其中CT-PLD组、X-PLD组、胶原蛋白酶组及MED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81.90%、66.02%和92.00%。4种疗效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MED组与CT-PLD组及MED组与X-PLD组间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PLD组与X-PLD组、CT-PLD组与胶原酶组间疗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前行常规CT扫描及准确诊断,是微创手术的关键;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是微创手术疗效的保证;CTPLD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表现,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3~20岁,平均18.3岁。结果2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CT表现为:①中央型16例,占76.19%;②旁中央型3例,占14.29%;③椎间孔型2例,占9.52%。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中央型,伴发征象少,与成人不同;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及腰骶部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和CT诊断及手术对照(附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X线平片腰椎间盘突出(LDH)诊断正确率。方法:118例LDH手术病例全部摄腰椎正侧位片和CT扫描,然后加以对照分析。结果:腰椎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椎体后下和后上缘的唇样变及骨赘形成有明确定位意义。椎体上下缘凹陷和硬化征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征象,也是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的见解。结论:充分认识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特征,能够提高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T及脊髓造影CT(CTM)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91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共突出椎间盘108个。术前均有CT及CTM检查结果。对照手术逐一分析了CT及CTM的误诊病例。结果:CT及CTM的正确诊断率92.6%(100/108)及98.1%(106/108)。CTM可以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部位、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移位,神经根袖的充盈缺损,神经根水肿增粗以及游离椎间盘碎块的移位。结论:当CT平扫未见异常或诊断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作CTM也许会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复发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笔者复习了100例椎间盘术后因症状未能缓解或有所加重患者的腰椎平片、CT和MRI片。结果:发现18例因1个或多个椎体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者发生椎体滑脱。6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其中2例伴有椎体滑脱),手术区域疤痕组织增生明显,部分患者有硬脊膜腔受压或受牵拉移位。结论:术后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发生,患者症状是否好转,与手术方式和椎板切除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椎弓峡部不连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弓峡部不连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方法对40例椎弓峡部不连患者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40例中发生于L2、L3椎体各1例,发生于L4椎体10例,发生于L5椎体28例。MSCT显示双侧椎弓峡部“裂隙征”40例(100%);“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及“椎管宽大征”38例(95%);“椎体游移征”5例(12.5%)。此外,MSCT能够多平面、立体地显示椎弓峡部不连的部位、形态及脊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结论裂隙征是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对椎弓峡部不连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结果:CT仅确诊1例,其余误为胆囊癌3例、局限性结节增生1例。5例均显示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胆囊壁增厚,其中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缺乏特异性CT征象,容易误诊,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灶和完整黏膜线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1)分析影响CT对支气管扩张检出的重要因素;(2)探讨具有指导临床治疗意义的支气管扩张的CT分型方法。材料和方法:对58例患者行常规CT扫描,选择其中22例行靶区高分辨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果:(1)经CT共检出54例支气管扩张症,其敏感性为93%,2例假阴性,2例误诊;(2)找出了易漏误诊的支气管扩张CT征象;(3)在传统的支气管扩张CT分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定义了蜂窝型,从而使支气管扩张CT分型发展为4型。结论:在常规胸部CT扫描基础上合理使用薄层高分辨CT扫描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支气管扩张的CT分型为临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TP共12例,其中女性10例(83.3%),男性2例(16.7%),年龄14—56岁,中位年龄为31.8岁。有症状者共9例(69.1%),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中上腹部不适,体检发现3例(25.0%)。12例病人术前均行CT检查,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SPTP在CT上表现为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较大(≥5cm)。平扫病灶以囊实性混杂密度为主,实性部分以边缘分布为主,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12例肿瘤均有包膜,多数伴有病灶内出血和囊变;病灶无论大小及在胰腺所处位置,均未见胆管、胰管的扩张;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罕见。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其中实质部分的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出血、囊变及周边包膜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退变809例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80 9例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表现与CT所见。结果 根据不同的CT表现特征 ,把腰椎间盘退变分为椎间盘变性膨出 96例 ,椎间盘突出 713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对脑室及脑室旁肿瘤的定位诊断的价值和分析CT定位误诊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五年的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和脑室旁肿瘤50例。术前均经CT检查。本文将病例分为四组分别从脑水肿,脑积水、脑室外压及脑室闭塞等征象加以分析和讨论。第一组:肿瘤起源脑室位于脑室内17例;第二组:肿瘤起源于脑室并突向脑室外13例;第三组:肿瘤起源于脑室外向脑室内生长9例;第四组:肿瘤位于脑室旁12例。结果:第一组脑积水为100%,但无脑水肿和脑室受压;第二组脑积水占84%,脑水肿占60%(轻度脑水肿45%,中度脑水肿15%),脑室受压占23%;第三组脑积水和脑水肿均为100%,脑水肿轻度占67%,中度占33%,脑室受压占56%;第四组脑积水占92%,脑水种为73%(轻度占50%,中度占23%),脑室受压为100%,中线移位67%。CT术前定位诊断误诊率达42%。结论:CT对位于脑室内实质性肿瘤可作出准确定位。对脑室内囊肿不易准确作出判断。对于第二、三组病例的起源的鉴别可根据脑室是否闭塞以及脑水肿的情况得以初步结论。对于脑室外肿瘤可以观察脑室受压加以鉴别。CT定位不准主要对脑水肿的改变,脑室闭塞与否的改变及脑室内囊性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52例同时作CT和X线平片检查的胸腰椎骨折病例。结果:本组37例为单椎体骨折,15例为多椎体骨折,压缩型骨折占389%,爆裂型骨折占458%,骨折脱位型占10%,安全带型占56%。结论:CT对胸腰椎骨折诊断、分型及了解合并损伤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