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平均年龄44.8岁,高发年龄组为31-40岁组,占47.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鼻阻塞,对单侧鼻腔新生物进行多部位多次活检,可在术前确诊。治疗时整块切除肿瘤和上颌窦内侧壁,可降低术后复发,本组2例经鼻内手术切除肿瘤,19例经鼻侧切开并切除整块肿瘤及上颌窦内侧壁,其中前者1例(50%)复发,后者4例(21.8%)复发,总复发率为23.8%,其中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  相似文献   

2.
于文秀  陈瑞英 《河北医学》2000,6(6):511-512
探讨上颌窦根治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应用鼻内窥镜对50例上颌窦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鼻腔上颌窦观察。结果:上颌窦内感染、纤维化、包裹积液者17例,下鼻道造口闭锁者10例鼻甲肥大压迫阻塞窦口者8例,鼻中隔偏曲者4例,肿瘤及息肉复发者8例,过敏因素1例,综合因素者2例。结论上颌窦内感染、纤维化、包裹积液,阻塞是发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鼻内窥镜行中鼻道开窗术61例98侧,同时切除鼻腔息肉及筛窦病变。手术后鼻腔宽敞光滑,鼻通气良好、引流通畅。48例(78.7%)的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10例(16.4%)症状明显改善,7例(11.5%)术后3~6个月息肉复发,上颌窦阻塞,再次手术后通气良好。该手术可清除筛窦病变,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鼻窦粘膜及开放窦口,有利于鼻腔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至1998年9月我们为鼻窦炎、鼻息肉、上颌窦囊肿等14例行上颌窦鼻腔联合径路鼻内窥镜手术。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行双径路手术14例、16侧,其中男6例,女8例,双侧同时进行2例,单右侧7例,单左侧5例。病例选择条件为鼻窦炎、鼻息肉病变较重侧或两侧同时进行,上颌窦囊肿及上颌窦根治术后复查。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进行(鼻腔3次表麻,上颌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鼻内窥镜下常规切除钩突,开放前组或全组筛窦,扩大上颌窦口,术区填放麻醉棉片。于病变侧第4牙上方…  相似文献   

5.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比较多见的鼻腔及鼻窦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鼻和鼻窦肿瘤的0.4%~4.7%。临床倾向复发和恶变。因其多为单侧发病,尤其与鼻息肉共存时,容易导致误诊而影响根治。现就我们近年发现的3例作一报道,以供借鉴。1病历摘要1.1例1:男,50岁。病例号:6954。因左侧进行性鼻塞5年,流黏脓涕于1998年5月20日就诊。查体:左鼻腔中鼻道充满多个灰白色肿物,触之不易出血。副鼻窦CT示:左鼻腔及筛窦、上颌窦软组织影。术前2次病理回报均为息肉。故局麻下于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切除术。术中肿物易出…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 ̄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鼻病例。  相似文献   

7.
1979~1986年收治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43岁;病程1~8年,平均3.88年。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3例鼻涕带血。肿瘤原发于鼻腔、上颌窦及筛窦3例,鼻腔及筛窦3例,中鼻道及嗅裂1例。2例有恶性变。4例行鼻内肿瘤摘除及筛窦根治术,1例行上颌窦及筛窦根治术,1例癌变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8.
1978 年5 月~1990 年6 月共收治上颌窦恶性肿瘤22 例,其中上颌窦癌21 例,肉瘤1 例。男18 例,女4 例。40 ~59 岁占全组65 % ,平均492 岁。Ⅲ期14 例,Ⅳ期8 例,无Ⅰ、Ⅱ期病例。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占59 % 。单纯手术2 例,综合治疗( 手术+ 放疗)20 例。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631 % 、362 % 。放疗均在手术后进行,说明要提高上颌窦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首先要注重早期诊断,扩大性根治手术等综合治疗,而控制局部复发是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下蝶,额,筛窦囊肿开盖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8例副鼻窦囊肿的病人,男4例,女4例,年龄28-72岁,平均54.3岁其中额筛窦囊肿5例,蝶窦囊肿3例,1例伴上颌窦囊肿,既往经鼻外进路行筛窦囊肿摘除术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凸眼,头痛和鼻塞,1例蝶窦囊肿临床无症状,经CT扫描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局麻下应用鼻内窥镜行囊肿开盖术,简捷,经济,手术确定,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可保留鼻窦粘膜的功能,故鼻窦囊肿应为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首选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内翻性乳头状瘤被认为是一种界限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和恶变.本文报道46例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例,占26.1%.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广泛的手术切除,本组45例行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广泛切除术,仅1例经鼻腔行肿瘤切除术,1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26.1%,其中良性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恶性变4例.本文还就有关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其有关手术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经鼻内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ie M  Xu G  Li Y  Zhang G  Li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65-116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对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和同期治疗的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 5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纤维瘤和1例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均完全切除。4例骨化纤维瘤,2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1例2次手术后全部切除,随访10个月无复发;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3年未见肿瘤生长。1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中2例恶变,8例1次手术完全切除,2例术后发现残灶,YAG激光处理,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18个月发现残留和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除1例失访外,平均随访36个月,均未再复发。结论 内镜手术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该术式对于部分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标准外进路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自1993年1月~2004年6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3例有癌变,癌变率为15%。均行外科治疗。随访1~11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均为乳头状瘤合并有癌变者)。局部复发率为25%(5/20)。结论 术中连同上颌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占鼻肿瘤的0.15%~4%,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6%-48%)、易恶变(7%-27%)和转移及多中心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其发病机制和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几年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恶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各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对术式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1997年11月~2006年12月共77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统计分析和随访调查,根据Krouse分级系统将肿瘤分为4级,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2年显示肿瘤复发率:经鼻内镜手术者1例(9.1%);经鼻侧切开手术者2例(4.2%);经柯一陆手术者2例(28.6%);经传统的鼻内入路手术者2例(66.7%);经鼻内镜联合柯一陆手术者1例(12.5%)。经鼻内镜手术组与经鼻侧 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鼻腔鼻 窦肿物,应警惕内翻性乳头状瘤发 生的可能,术前务必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再根据Krouse分级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纯性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柯-陆氏手术、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3种术式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收治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行单纯鼻内镜手术者80例作为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者80例作为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者80例作为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收集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 结果 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和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鼻内镜手术组(P<0.05)。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Ⅰ期、Ⅱ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鼻内镜手术组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高于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和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P<0.05),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低于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手术组、鼻内镜+柯-陆氏手术组、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为0例,3组Ⅱ期和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但治疗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高,Ⅲ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适合采用鼻内镜+柯-陆氏手术及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郭欣  马艳丽  陈付华 《四川医学》2013,(10):1521-1523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鼻侧切开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分级复发率、术后疼痛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分级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优于鼻侧切开术,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及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7.
李大军 《中外医疗》2016,(18):53-54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5.71%,对照组复发率为22.86%,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10例有前期手术史,均为单侧发病。手术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25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2例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鼻侧切开术,3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径路行肿瘤切除术,随访3年,复发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进 《医学综述》2012,(24):4273-4275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体会和优势比较。方法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内镜组5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传统组行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组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优于传统组。结论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操作准确、摘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2006年1月-2009年3月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68例,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或联合上颌窦前壁径路(Caldwell-Luc术式)肿瘤切除术。手术创腔痊愈后1、3、6个月复查,以后随访。全部病例随访12~40个月(平均18.6个月)。结果:68例中2例术后复发,66例未复发,治愈率97.1%。1例复发病例经再次手术后,随诊1年未见复发。结论:未侵及鼻外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均能通过单纯鼻内镜或鼻内镜联合柯-陆术式很好暴露肿瘤根基部,并彻底切除。具体手术方式决定于乳头状瘤根基部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