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头翁汤的成分分析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中成药》1995,17(3):35-36
白头翁汤最早出于《伤寒论》,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主治热痢。近年来,对其成分分析和临床应用的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凡肝经所过部位,病机为郁、火、湿、毒者,均按异病同治的原则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且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溃疡性结肠炎[例一]某男,40岁。主因间断腹泻,便脓血3年,加重20天,于2006年3月初诊,多次查血WBC1.1×109/L,HB10g/L;便常规示:红细胞( )脓细胞( );结肠镜检查: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并见多发性浅溃疡。症见:腹痛、腹泻日4~5次,便中有脓血,消瘦,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略弦。中医辨证:肝郁脾虚,肝脾失和故见上症。治宜舒肝健脾、解毒止泻。药用白头翁…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翁汤为治疗热毒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的要方 ,本人在临床上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 ,应用此方治疗湿热所致各证 ,均取得良效 ,特介绍如下 :1 湿热带下闵某某 ,女 ,40岁 ,工人 ,1 999年 5月 1 3日就诊。白带增多已 2年余 ,近两月来 ,带下色黄 ,质稠 ,兼有血色 ,味腥臭异常 ,外阴瘙痒难忍 ,腰痛乏力 ,口苦 ,饮食减少 ,苔黄腻 ,脉数。经妇科检查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 ,证属湿热带下。治宜清热利湿 ,败毒止痛。内服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 1 2 g ,秦皮 1 2g,黄柏 1 2g ,黄连 1 2 g ,苍耳 6g,甘草 4g。 3剂。水煎服 ,每日 1剂 ;外用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肠炎几个病例。结果:患者急性肠炎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白头翁汤在治疗急性肠炎,特别是急性肠炎属于湿热阻滞型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白头翁汤来源于《伤寒论》,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痢。证见腹痛下痢,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  相似文献   

6.
谢利梅 《北京中医》2005,24(3):166-167
本文运用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分类方法,对白头翁汤近10年的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发现白头翁汤临床的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肠系病变方面;并且白头翁汤运用于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之“湿热内蕴证”。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均可以运用白头翁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白头翁汤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组方严谨,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药,功擅清阳明之湿热,泄厥阴之郁火,解血分之热毒,治湿热痢疾.  相似文献   

8.
张保国  许卫锋 《中成药》2010,32(9):1581-1583
<正>《伤寒论》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要功能,是中医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近年来,临床工作者用小柴胡汤原方或其加减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白头翁汤,为噘阴病而设,常治“热利、下重者”、“下利、欲饮水者”。余师仲景方意,谨守病机,活用该方治疗湿热之淋证、湿温、痿证等病,收效尚佳。兹录病案,介绍如下。一、产后血淋:王某某,27岁,干部,1979年8月7日初诊。患者产后一周,小便涩滞不利,溺血紫红,尿时痛甚。且感头昏咽干,心烦寐差,胸闷纳少,腹热胀痛,恶露喑红稍有臭秽。舌质红、  相似文献   

10.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治安 《四川中医》2001,19(4):78-78,F003
本文主要是通过笔者多年临床运用白头翁汤的成功经验介绍,以说明该方并不局限于仲景《伤寒论》治疗厥阴下利以及治疗痢疾的范围,只有辩证准确,使用恰当,该方可以用于治疗人体多个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并能取得满意效果。以提示古方今用天空广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黄芪桂枝五物汤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匱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传统用于血气运行不畅,痹于肌肤所致的血痹证。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白头翁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索近年来白头翁汤及其加减方有关药效学研究文献,分析整理,探讨其药效学研究的概况.白头翁汤及其加减方体外实验对多种病菌具有较强地杀灭和抑制作用,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抗炎及愈合溃疡作用,具有调节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因子、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动物肠管的运动,有显著地抗腹泻和对抗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药物疗效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香豆素、皂苷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与单味药相比,水煎后未发现新的结构类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温脾汤载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该方具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的功能.传统用于阳虚寒积所致的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喜温喜按,手足不温,或久痢赤白,长年不止,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等症.该方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为泻下剂类攻补(阳)兼施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14.
白头翁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敏 《新中医》2000,32(12):48-48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组成,原方用治痢疾病.笔者临证除治痢疾外,尚用治他病,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1 癃闭廖某,男,78岁,1999年1月12日初诊.因尿频、点滴不畅、小腹窘迫急胀数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增生,常服前列康等药有效.后症状加重,再服上药疗效不佳,病重时需导尿,西医建议手术,患者虑其年龄大而惧怕手术,转诊笔者.诊见:尿频、点滴而下,小腹窘迫急胀,口苦,舌质淡、苔黄腻,脉弦.证属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治宜清肝经湿热,通后窍启前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2010,32(7):1190-1195
龙胆泻肝汤载于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撰写的<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十味药物组成.该方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脾胃素虚为本,脾虚失运为标。证属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方用白头翁汤。治疗26例,治愈14例,显效9例,好转3例。指出:只有先攻除稽留胃肠之邪,推陈致新,才能邪去正复,但对久病体虚者不要攻伐太过,宜攻补兼施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7.
谢利梅 《北京中医药》2005,24(3):166-167
本文运用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分类方法,对白头翁汤近10年的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发现白头翁汤临床的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肠系病变方面;并且白头翁汤运用于中医辨证为肝经湿热之"湿热内蕴证".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均可以运用白头翁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白头翁汤沉淀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华旭  丁林生 《中成药》2002,24(4):293-296
目的:对白头翁汤沉淀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精制方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结果:沉淀中分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并与汤剂中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论:沉淀中化学成分为汤剂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白头翁汤临床新用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某,女,11岁,学生。1989年2月17日初诊。患者2月前因感冒发热继发双眼睑水肿、血尿,经门诊化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肾炎,用青霉素、激素等药治疗40余天,血尿好转,但体温仍在37.5℃以上,且时高时低,而转求中医治疗。刻诊: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疗效观查。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22%。结论: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