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舔疮治验     
舌舔疮系儿童容易罹患的一种常见病,病变在口唇及其周围,病程较长,多在两个月以上,或达数载而不愈。农村较城市更为多见。临床表现:患儿口唇及唇周出现边界明显之红斑,伴有丘疹及鳞屑。病程长者口唇可出现皲裂或糜烂状态,皮损面积逐渐扩大,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现代医学称之为“念珠菌皮炎”,多由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舌舔疮系儿童容易罹患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口唇及唇周围出现边界明显之红斑,伴有丘疹及鳞屑。病程长者口唇可出现皲裂或糜烂状态,皮损面积逐渐扩大,自觉有灼热及痒感。现代医学称之为念珠菌皮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病程较长,多在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肺念珠菌病多继发于其它疾病,病程迁延,不易治愈。我们用大蒜液雾化吸入治愈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 赵××,男,27岁。肺叶切除术后年余,1981年突然发热,咳嗽,胸痛。胸片见右肺斑片状阴影,痰涂片及培养三次均为白色念珠菌,诊断为念珠菌性肺炎,经制霉菌素及克霉唑治愈。1982年5月又出现发热,咳嗽,胸痛。胸片见两肺斑片状密影,血象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痰涂片及培养多次  相似文献   

4.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口唇周围易发疱疹,临床上多以外涂红霉素软膏治疗,可自限,但病程长,疱疹范围大,疼痛,可皲裂出血,易遗留色素沉着,影响美观.笔者予口服六神丸配合碘伏外涂治疗口唇周围疱疹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受损,易受二重感染,尤以白色念珠菌为多见,笔者对我院1996年6月-2001年6月本病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53岁,于2015年11月2日就诊。主诉:口唇、双侧眼睑及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5年余。病史:5年前因抑郁症后出现口唇、双侧眼睑及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曾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多家医院,查颅脑MRI(2012-3-19于北京东直门医院)示:1.侧脑室旁脱髓鞘,2.垂体形态饱满。诊断为亨廷顿舞蹈病,口服氟哌啶醇片(一次2 mg,每日1次)、阿普  相似文献   

7.
本组 34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7~ 55岁 ,平均 32岁。均为口唇单纯疱疹。将新鲜蒜瓣捣成蒜泥或切成薄片 ,贴敷患处 ,2 5~30 min后洗去 ,2小时后再敷 1次 ,可连续贴敷 2~ 3次 ,间隔 6~ 8小时再重复上述治疗 ,至疱疹萎陷或结痂为止。一般贴敷 4~ 6小时疱疹即行萎陷 ,结痂 ,均在 1周内脱痂痊愈。病程短者疗效较佳 ,贴敷后患处可有 2~ 3min的烧灼样疼痛 ,无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口唇单纯疱疹多为疱疹病毒所致 ,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或发热患者中出现。大蒜素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作用 ,因而能明显缩短其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构建小鼠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观测广藿香油对模型小鼠阴道菌落数以及病程的影响。结果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好的体外抑菌活性,MICs为0.07~0.27mg/ml,且对阳性对照药克霉唑无效的3株病原菌仍然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少模型小鼠的阴道菌落数,且可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病程。结论广藿香油对白色念珠菌有很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小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成为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新型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对白念珠菌黏附人口腔上皮细胞及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00,50,10 mg·L-1黄芩苷分别与白念珠菌悬液、白念珠菌与口腔上皮细胞混合液、白念珠菌与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管形成率、白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及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百分率.结果:100,50,10 mg·L-1黄芩苷均能抑制白念珠菌芽管形成及对口腔上皮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白念珠菌标准株与临床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的芽管形成及黏附性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氯己定洗剂治疗妇女外阴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外阴感染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滴虫性、淋菌性外阴炎,生殖器念珠菌病病程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由于受阴道上皮多层细胞形成吸收屏障以及阴道血管屏障的影响,口服化学药物及抗生素不易渗透阴道皮脂膜进入病灶部位,达不到有效浓度[1]。笔者使用甲硝唑氯己定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糖尿病的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从血液流变学以及临床观察指甲、口唇的变化,证实瘀血是形成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的重要因素。在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病程越长,瘀血越重,合并症越多越重,所以在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抓住活血化瘀这一关键环节,兼以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 ,80 %~ 90 %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是真菌 ,可以互相自身传染 ,除寄生在人的阴道外 ,还寄生在口腔 ,肠道。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阴道炎 10 4例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10 4例均为妇科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5 0岁。病程长短不一 ,最短 6天 ,最长 3个月。临床表现不一 ,白带量多 ,或外阴瘙痒。 10 4例均常规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均找到孢子和假菌丝。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 ,严重时坐卧不宁 ,异常痛苦 ,还可伴有尿频 ,尿痛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 ,质稠厚呈凝乳…  相似文献   

13.
胡义保 《山西中医》1993,9(1):17-17
霉菌性肠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侵犯消化道所引起。笔者自1989年以来,运用连梅汤加减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效果满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患儿有营养不良或体质衰弱史,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史。大便发绿、有泡沫粘液或呈豆腐渣样,每日3~10余次不等。口腔出现细碎白膜。粪便镜检霉菌(+)~(++++),或经粪便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kis、克柔念珠菌C.Krusei、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抑制50%生物膜浓度(SM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丝形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分别为64、128、256、256、128μg/m L;SMIC50分别为512、512、512、512、512μg/m L;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姜黄素能抑制这5种非白念株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周边菌丝的形成。结论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减低法评价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 各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是1 000μg/ml、2 000 μg/ml;2 000μg/ml及200μg/ml的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 黄芩苷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最低药物浓度SMIC_(50),SMIC_(80)分别是500,1 000 mg·L~(-1);100,1 000 mg·L~(-1) 的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没食子酸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没食子酸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口腔较常见粘膜病,具有传染性,多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滥用以及分娩产妇阴道感染等所致.本病发病率有增无减,尤其以基层农村多见,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口腔念珠菌病36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7岁,2008年11月19日就诊.患者入院前1周,背部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不等的红斑,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3d前,患者口腔内出现水疱,自觉不适,伴口唇微肿、疼痛,且皮肤上红斑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采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口腔溃疡6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3例口腔溃疡患者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6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口唇黏膜、舌体表面有溃疡面,舌质红、裂痕,少苔或无苔;口唇及舌体疼痛,每食刺激食物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影响说话及进食。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临床中用蒲公英治疗以下几种病证,常获捷效,现介绍如下。 1.复发性口腔溃疡。该证多由心火亢盛,胃火燔灼,或肺胃之热既盛,心肝之火亦炽,正虚津涸,火热上炎所致。临床多出现口唇干焦,或燥裂出血脱皮而结血痂,舌边溃疡,或满口糜烂,上腭焮红,齿龈干燥,舌红舌痛,心烦不寐等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蒲公英,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曾治张××,女,45岁。患者口腔溃疡糜烂多年,每于工作烦忙、劳累之时发作。这次发作已达月余。舌面和口唇各有赤小豆样大小的溃疡点多个,舌边及上腭粘膜有糜烂点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