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状态下 C基因启动子区 ( BCP)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二对半”,对 HBe Ag/ HBe 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 DNA片段 ,并对阳性的 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 ,测序结果和 Gr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对 17例 HBe Ag和 HBe 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 HBV DNA进行了检测 ,阳性 13例 ,测序结果显示 ,13例 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 T1762和 A1764的突变。结论 在乙型肝炎 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 C基因启动子区 T1762与 A1764变异  相似文献   

2.
张汉荣  刘新钰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4,30(6):406-408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血清的HBV 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7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和14例慢性重型乙肝(CSH)患血清的EIBV 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 (1)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在CASH组中的发生率显高于CHB组(71.4%和26.7%);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CASH组和CHB组的发生率无显差异(42.9%和48.0%)。(2)CSH组的HBeAg含量显低于CHB组;CSH组的HBeAb阳性率则显高于CHB组(71.4%和32.0%)。(3)CSH组和CHB组的HBV DNA定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C终止变异,对e系统有明显影响,与CSH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直接测序方法,进一步了解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区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DNAP基因区,通过直接测序方法与Genebank标准序列对比,对107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进行P区测序。结果:107例慢性乙肝患者YMDD变异率为32.7%,其中YIDD变异17例,YVDD变异15例,混合变异3例。YMDD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变异者;而YMDD变异组治疗前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未变异组;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之间治疗前的患者性别、年龄和HBeAg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DNA扩增、测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eAg和HBVDNA。结果 (1 )前C终止变异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重度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2 )双变异组和终止变异组的HBeAg含量均显著下降 ,而后者下降更明显 ,且e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 ;而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e抗体阳性率与终止变异组相似。(3)双变异组、终止变异组和对照组之间的HBVDNA定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前C终止变异对HBeAg表达的影响较CP双变异更大 ,对病情的影响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汉荣  刘新钰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2004,30(12):884-887
目的 研究抗HBe阳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抗HBe阳性无症状携带(AsC)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抗HBe阳性和55例抗HBe阴性乙型肝炎病人及28例抗HBe阳性AsC的血清HBVCP和前C基因序列。结果 (1)抗HBe阳性肝炎组的前C终止变异(nt1896G→A)的发生率显高于抗HBe阴性肝炎组(61.8%和14.5%);而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50.0%和45.5%);(2)同抗HBe阳性AsC组比较,抗HBe阳性肝炎组的HBVDNA定量呈高水平,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也显增高(61.8%和28.6%);(3)同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比较,抗HBe阳性重型乙型肝炎(CSH)病人的前C终止变异发生率和CP双变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0.0%和58.3%,50.0%和50.0%),HBV DNA定量也无明显差异,而CPnt 1752A→G变异发生率则显增高(80.0%和29.2%)。结论 前C终止变异、nt1846突变和病毒复制可能与抗HBe阳性乙型肝炎发病有关;而Cpnt1752突变则可能与抗HBe阳性CSH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双突变及前C区nt1896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及e抗原(HBeAg)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t1660~1935的HBV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CP区及前C区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130例经证实为HBVDNA阳性的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共有75例BCP区nt1762、nt1764双突变,HBeAg阳性组BCP突变者32例(58.2%),而HBeAg阴性组43例(57.3%)。检出前C区nt1896突变者20例,其中慢性肝炎10例(12.8%)、重型肝炎2例(25.0%)、肝硬化8例(22.2%);nt1896突变者在HBeAg阳性组3例(5.5%),HBeAg阴性组17例(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1896突变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BV DNA水平较无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P双突变及前C nt1896均与肝炎的慢性化、重型化及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前者对HBeAg的表达及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后者影响HBeAg的表达,并且增强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臧志栋  吴引伟  赵伟 《江苏医药》2007,33(6):563-56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检测1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同时检测患者HBV定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128例标本中nt1762、1764变异(双变异)共检出56例,nt1753、1762、1764变异(三变异)共检出10例,肝炎肝硬化(LC)组中双变异明显高于其他CHB组(P<0.05);双变异组的HBeAg、ALB明显低于无变异组(P<0.05),三变异组HBeAg明显低于双变异组(P<0.05).结论 BCP区双变异可减少HBeAg的表达,引起肝功能受损严重并导致肝硬化的发生,BCP区尚有新发现的变异如三变异也可影响HBe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C基因启动子变异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国蕾  张汉荣  孙梅  曹利 《江苏医药》2004,30(10):787-787
众所周之,HBeAg由前C/C基因表达,并受到C基因启动子(core promoter,CP)调控。CP和前C基因变异均能造成HBeAg表达下降或停止。本研究通过测序法检测基因型及CP基因序列,对基因型与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方法: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6月和12月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核酸定量法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YMDD变异.结果:治疗前有3例存在YMDD变异,治疗后6月和12月分别有13%和20%的患者发生YMDD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YMDD变异株与野生株一样自然存在,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高复制、高变异的特征。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变异可自发或治疗后发生,以YMDD变异尤为突出,并使得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与临床过程呈现多样华、复杂化。HBV基因型是根据每一毒株基因序列之间的规律性差异而决定。不同的基因型可以影响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的转换、疾病感染过程及转归和抗病毒耐药性的发生。笔者探讨了不同的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及病情过程和乙肝标志物转换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汉荣  刘新钰  钟备  方之勋  赵巍 《江苏医药》2001,27(12):885-88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C基因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的肝炎发作及慢性乙肝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和前C/C基因序列,并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变异(1726A→C、1727A→T、1730C→G)和nt1762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前C区主要变异为1896G→A。C基因变异常使C蛋白aa5、13、27、60、87、97及130发生置换,(2)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病人。临床上或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化,HBV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换。结论 同前C/C基因比较,CP变异与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基本核心启动子(BCP)A 1762T/G1764A变异及二者联合变异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变异特点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HBeAg阴性CHB患者60例,B组为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B两组HBV DNA水平,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B两组前C区G1896A及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的发生率.根据前C区及BCP区测序结果又分为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分析前C区及BCP区变异发生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中A组检出变异株47例,B组检出变异株15例,A组和B组CHB患者中G1896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40.0%和10.0% (x2=14.40,P=0.000);A1762T/G 1764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8.3%和15.0%(x2=8.35,P=0.003);联合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x2=14.58,P=0.000).120例CHB患者中G1896A、A1762/G1764A、联合变异的变异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无变异组HBV DNA含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轻、中、重度不同病情中,G1896A变异、A1762T/G1764A变异及联合变异的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HBV DNA持续阳性的主要机制之一.(2)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 1764A变异可能加重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HBV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治疗104周。观察SB,ALT,PA,HBeAg,抗-HBe,YMDD变异株。结果52周、104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30.2%。变异者ALT>40U/L,未变异者ALT保持正常,无反复;且变异者HBeAg无1例阴转。继续观察治疗变异者,第76周有部分出现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有6例在51~78周停药后,发生重症肝炎,但血清中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结论随服药时间延长,变异率升高;拉米夫定对部分YMDD变异者似有一定疗效;停服拉米夫定后发生的重症肝炎与YMDD变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核心蛋白由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编码,可包被前基因组mRNA形成核衣壳,在HBV复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如RNA干扰、抗核心蛋白抗体及构建核心蛋白突变体等方式实现其去功能化,可阻断核衣壳形成,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可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HBV-DNA定量和HBV-M模式对我院3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大三阳检出率(96.1%)最高,其次为小三阳检出率(77.9%),再次为HBsAg(+)HBcAb(+)(63.9%).大三阳的检出率与HBV-DNA的含量同其他HBV-M模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DNA和HBV-M模式的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乃玲  韦玉芳  赵文海  曾凡荣  刘丽 《江苏医药》2006,32(7):625-627,i000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产生原因。方法 65例肝活检患者中16例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2次以上检测全部阴性。6例血清ALT水平多次检测正常,结合病史诊断为HBV携带者;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肝硬化。结果 6例HBV携带者中4例病毒负荷10^4~10^5 copies/ml,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G1、S1 8例慢性肝炎中4例血清病毒〉10^5~10^6 copies/ml,2例肝硬化者低于10^4 copies/ml。免疫组化肝组织所见有HBsAg或/和HBcAg表达。结论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