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区驻地自1962年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疫区不断扩大,近年已成为危害军民健康较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证实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EHF的主要传染源。多年来,我们针对驻地EHF疫区的特点,采取以灭鼠为重点的措施,坚持营区4、10月份突击灭鼠,随后巩固灭效,监测鼠情,有效地控制EHF在部队中发生,自1986年以来,整个部队EHF的发病率始终在0.016‰以下,保障了部队指战员的身体健康。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灭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的预防EHF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填写统一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逐级上报市卫生防疫站 ,鼠密度用夹夜法调查。结果 :10年间共发生EHF患者 2 92例 ,男性占 6 7.81% ,女性占 32 .19% ;地区以乡镇最高 ,占 92 .12 % ;职业以农民最高 ,占 87.0 0 % ,呈高度散发 ;年龄以青壮年 (2 0~ 4 9岁 )最高 ,占 6 7.81% ;月份以 4月份最高 ,占 18.4 4 % ,其次为 1月份 ,占 14 .18% ;灭鼠用药 ,1994~ 1997年用急性药 ,1998~ 2 0 0 3年用慢性药 ;灭鼠率 ,1994 - 1997年较低 ,为 6 9.35 %~ 74 .2 0 % ,1998~ 2 0 0 3年较高 ,为 85 .2 0 %~ 95 .31% ;EHF发病率 ,自 1994 - 1997年逐年上升 ,1999年最高 ,自 1999~ 2 0 0 3年逐年下降。结论 :EHF患者有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月份的差别 ,其发病率的高低与灭鼠率的高低有关 ,高度重视和做好灭鼠工作 ,是预防EHF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绍兴市1966年—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悦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8):414-417
为探讨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动态和规律,对该市1966—1998年EHF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绍兴市1966—1998年EHF年发病率在0.29~82.6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77/10万。发病水平以80年代最高,90年代平稳下降。EHF病例分布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高发疫区相对局限。全市EHF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与以往相比,秋冬峰病例在全年病例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发病高峰推迟,且有消退趋势。黑线姬鼠、褐家鼠为本市EHF的主要宿主动物,疫区类型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作者认为开展灭鼠和免疫接种是防制EHF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景善鹏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16-91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9~2002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三十年代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为了分离病毒,探讨实验敏感动物和组织培养方法,花了四十年时间。陕西于1955年发现EHF,1959—1980年对EHF疫区和非发病区进行了长期研究,1973—1975年做了专题调查,随后取得了血清学调查数据,首次提出汉中县为非疫区,1976年应用非疫区原代黑线姬鼠淡色亚种(Apodemus agrarius pallidior)为实验动物来分离EHF病毒,1977年从EHF病人早期血液标本中分离到4株病毒。同时,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的要求以及全国病原研究协作会议纪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本文就三年21个EHF疫区(点)流行病学资料,探讨EHF病人与褐家鼠带毒率的地域关系。资料来源与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调查、景观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标本采集:病人及健康人血清逐户  相似文献   

7.
为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地区常见的其他野生小型兽类能否被感染,我们先后对疫区猎获的野兔进行调查,从野兔体内检出了EHF抗原和抗体,证明野兔能自然感染。实验采用的野兔来源于湖北EHF疫区的咸宁、潜江等县。受试血清有EHF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在1∶5120~10,240;正常人血清;猎人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分别为:EHFV HA_(1018)株鼠脑抗  相似文献   

8.
葫芦岛市2009-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指艳  郭晓巍  王晓博 《医学动物防制》2011,(11):1062-1062,1064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疫区分型,以制订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监测手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并计算鼠带毒率,和对EHF恢复期病人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分型。结果有较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3~6月份发病数占全部发病的49.77%;高发人群为青壮年的男性农民;恢复期病人血清检测推断为家鼠型。结论疫区型别为家鼠型,未向混合型疫区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进一步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与发病的关系,摸清流行规律。我们在对疫区不同月份鼠类种群分布、EHF抗原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广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分布特征,揭示流行规律,根据全国EHF地理流行病学调查的统一方案,对广西EHF疫区类型、宿主动物种群组成及其携带EHFV 情况,于1985年至1986对EHF 人间流行和宿主动物传染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运城地区灭鼠控制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效果考核及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灭鼠是控制EHF的有效措施,灭鼠后EHF发病率下降91.42%,剔除EHF自然下降的百分比,灭鼠的保护率是39.72%。灭鼠防病、保粮的经济效益分别是14.57万元和3538万元,合计3553万元。贴现后费用效益之比是1:66.效益与费用差额是3301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我市1973年发现该病,至1989年陆续有病例报告,自1990年以来本市EHF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为阐明本市EHF的流行规律,了解宿主动物的种类组成,确定主要传染源,分析感染场所和疫区类型及人群隐性感染状况和确定EHF疫苗接种类型等问题,使EHF的防治工作具有科学依据,本站于1998年3月份在红光镇进行鼠类种群分布,密度及病毒(抗原)携带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1984年我们从疫区家猫体内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并从其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1985年以来,我们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探讨其排毒途径并通过流行病学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而且发现人工感染后的家猫,从尿、粪、唾液中均能排出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在EHF的发生和流行中起到传染源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19—2020年包头市达茂旗动物鼠疫疫区处置经验。方法 参考2019—2020年包头市达茂旗动物鼠疫疫区处理以灭鼠和灭蚤为主的方法,总结分析动物鼠疫疫区处理的效果和意义。结果 2019—2020年包头市达茂旗动物鼠疫疫区处置累计出动灭鼠人员8 424名,投放灭鼠烟雾炮72 820 kg;疫区内15个村(嘎查)248户农牧民家居民户均未捕获鼠和蚤,27个疫点均未发现任何活动鼠洞和活鼠。2019—2020年达茂旗共调查疫区范围271 km2,布夹8 232个,捕获鼠619只,其中长爪沙鼠512只。2019年鼠密度3.46只/hm2(415/120),长爪沙鼠密度3.37只/hm2(405/120);2020年鼠密度1.35只/hm2(204/151),长爪沙鼠密度0.77只/hm2(116/151)。2019—2020年疫区监测点监测鼠892只,其中带蚤鼠169只。2019年鼠体染蚤率12.63%(82/649),获蚤总数135匹,总蚤指数0.20;2020年鼠体染蚤...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年,四川省南充地区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有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二十余年来,疫区不断扩大,故对 EHF 病毒株的分离工作已刻不容缓。国内外学者先后用黑线姬鼠、大自鼠和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和适应传代病毒获得成功,为我省EHF 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我们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T)检查了疫区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6.
对诸暨市4个镇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调查表明:①我市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带毒率为22.68%,雄鼠带毒率高于雌鼠;②疫区类型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17.
<正> 1986年南宫市首次发生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为探讨鼠类种群分布规律,为防制和控制该病流行提供线索,对不同生境的鼠类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调查试点和时间:依疫情选定疫村、非疫村和田野三类试点。于3月下旬和11月上旬随同全民突击灭鼠活动前后均进行调查。二、调查方法:试点于灭鼠前后均采用夹夜法。晚放晨收,连续3天,专人负责,现场分清鼠种,详细记录。及时取鼠肺117只,由河北省卫生防疫站检验EHF相关抗  相似文献   

18.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临沭县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 ,结果表明 :疫区的六个鼠种均带有 EHF病毒 ,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4 .7% ,春季室内鼠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 8.9% ,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 ,病人也明显增多 ,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 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 ,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 ,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  相似文献   

19.
德州市 1982~ 2 0 0 1年二十年流行性出血热 ( EHF)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本市 EHF流行有以下特点 :纵向观察年发病率起伏不定 ,平均年发病率 12 .90 / 10万 ;疫区不断扩大 ,无减少趋势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但有 3~ 6月份季节性高峰 ;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 ,占 80 %以上 ,男性多于女性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带毒率最高的优势鼠种 ,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临床类型主要是轻型病例 ;经 IFA检测 ,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 ;检测病人双份血清 Ig G或 Ig M,加 AL T辅助检查确诊不典型病例 ;长期坚持室内外灭鼠 ,以防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0.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依陆傍海,为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2℃,平均湿度66.2%,年平均降雨量601.8毫米。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适于鼠类生息繁殖。1984年4月广饶县报告首例EHF病人。此后,发病逐步扩大到所属5个区县、54个乡镇,共发病425例,分布392个行政村(392/1781),最高年发病率15.55/10万(1986年)。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1984~1990年对5个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自1987年以来实施突击灭鼠和全面推广毒饵盒常年灭鼠措施后控制发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可疑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全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 1.3 血清EHF抗体检测 采集EHF病人、可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