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热入血室”是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一种外感病患,提出用小柴胡汤疏泄胆腑,使伏于血室之邪从少阳转枢外达  相似文献   

2.
“血室”一般指女子胞宫,即子宫。所谓“热入血室”则是指妇人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的一种病证。其病机在于妇人逢月经适来或适断之时,血室空虚,邪热乘虚内陷,与热相结,瘀阻不行而为病。临床表现为下腹部或胸肋下硬满,往来寒热如疟状,神志失常,夜间尤重,或身体灼热。舌绛,月经或少或多或中途停止等。“热入血室”病证首见于《伤寒论》。自宋代开始至金元时代,温病学派逐渐兴起,及至清代崛起了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对本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各有精识,临床辨治日臻完善。兹就个人体会所及,略加探析。  相似文献   

3.
妇人“热入血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论热入血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热入血室证,在《伤寒论》中凡四见,太阳篇三条,阳明篇一条。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直到如今仍在争论不休,对于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似乎也有些模糊不清,现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血室指的是那一个脏器?有人说是指肝脏,有人说是指冲脉,有人说是指子宫,也有人说是指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的一个夹室。近  相似文献   

5.
论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一证,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文有四条,概括了热入血室的成因、症状、治法及预后。由于文字过简,后世医家因之有不同注解。笔者师先贤之训,就个人体会粗陈管见,敬俟斧正。 概念 要清楚热入血室的概念,必须首先明确血室的含义。古今医家对此讨论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冲任说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近代医家蔡氏亦宗其说,认为血室即为冲脉血海。  相似文献   

6.
对“热入血室”这一疾病的认识,历来颇多分歧,近代医学杂志上也不乏有关报导。笔者在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条辨》的过程中,感觉张仲景和吴鞠通所论述的“热入血室”是同名而异实的两类疾病,似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何谓血室 《热入血室”,最早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后世医家对于什么是“血室”说法很不一致。有说是冲脉的,有说是子宫的,有  相似文献   

7.
8.
热入血室之病名,首见于《伤寒论》,按《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将其中三条列在太阳篇下篇,另一条则纳入阳明篇内,也有文本将前三条列入少阳篇者。一、血室部位之争。血室究在何处?由于仲景未明言,故而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 血室冲脉说。方有执曰:“血室为营血停留之所,经血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血室肝说。柯琴云:“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肝,冲脉说。沈金鳌云:“然则血室  相似文献   

9.
热入血室     
患者许××女41岁。福建福州人,住院号:62609。发病经过:患者于73年5月24日月经来潮时参加劳动,25日劳动后,回家洗澡,当时自觉背部有畏冷感,夜晚月经中止。26日起发热无汗,头痛且晕,四肢麻感,食欲不振,脘腹胀闷,时有恶心呕吐,无咽干口渴,小便短赤,27日来门诊治疗,曾注射庆大霉素及内服药片等,症状未见改善,体温续升,诸症加剧,于73年5月28日来院复诊,收入内科病房住院治疗。入院时症状:高热不退(40.3℃),体困倦怠,头晕且痛,周身痠楚,腰痠肢软,心悸不宁,恶心呕吐,脘闷不舒,饮食少进,  相似文献   

10.
“热入血室”始见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对血室的认识不尽相同,有认为血室即冲脉者;有认为血室即肝脏者地有溶合两者之说的;有人认为血室男女均有者,独张景岳力投众议,认为“血定即子宫”。他在《类经·三焦命门辩》中指出:“子户即予它也,欲名干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曰血室。”我们亦倡其说,其根据是;张仲景谈热入血定的四个条文中,三条只言妇人,唯221条未指明,以应为省笔,而且他又将热入血室的四个条文都列在《金匾·妇人杂病卧证并治篇》进行讨论。可见,血定即子宫是合于先师旨意的。我们从多年的…  相似文献   

11.
12.
整理总结并扼要介绍了唐容川关于“男子热入血室”论的基本观点。即:血室男女皆有,男子血室为丹田,其部位居于大肠膀胱之间。同时还将唐氏治疗男子热入血室的主要方法总结为:清利肝胆法、通腑泄热法、解表攻里法、和解少阳法、清热疏肝法、破血逐瘀法、清热滋虚法和凉血活血法等8种。其中前7种治法相对独立,后1种治法(凉血活血法)则常与前7种治法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证的论述,一共只有4条条文。现笔者基于仲景这些条文的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对此证的发挥与不同见解,对“血室”的含义以及“热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指出“血室”是发病的病所,且代指胞宫,因此,热入血室为女子所特有之疾病;“热入”是发病的前提,主要有热随经陷和热邪直中两种途径;“血热”是发病的关键,热扰血分、热与血结以及热迫血下是其热入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其治法主要有“小柴胡汤”“刺期门”,或者待其自愈。若见女子是由除下血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室空虚,而有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时,效此法治疗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关于热入血室证的论述,一共只有4条条文。现笔者基于仲景这些条文的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对此证的发挥与不同见解,对"血室"的含义以及"热入"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指出"血室"是发病的病所,且代指胞宫,因此,热入血室为女子所特有之疾病;"热入"是发病的前提,主要有热随经陷和热邪直中两种途径;"血热"是发病的关键,热扰血分、热与血结以及热迫血下是其热入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其治法主要有"小柴胡汤""刺期门",或者待其自愈。若见女子是由除下血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室空虚,而有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时,效此法治疗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热入血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入血室是一个特殊病证 ,首见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有 4条论述 ,“妇人中风 ,发热恶寒 ,经水适来 ,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 ,如结胸状 ,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 1 43条 )“妇人中风 ,七八日 ,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 1 44条 )“妇人伤寒 ,发热 ,经水适来 ,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 ,如见鬼状 ,此为热入血室 ,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愈”。 ( 1 45条 )“阳明病 ,下血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 ,但头汗出者 ,刺期…  相似文献   

16.
从"少阳、厥阴为枢"的枢机理论出发,阐析"热入血室"的含义。"血室"虽指为经期的胞宫,但"热入血室"只是病名,并不能用"邪伏居于血室"来解释病机。其病因病机应为妇人经水适来或适断,血气亏虚,外邪乘虚扰动少阳、厥阴阴阳出入之枢位,气血阴阳转枢不利所致。和解枢机为"热入血室"的正治之法,在治疗上应当针对病情深浅运用和解之法:邪扰少阳则透邪外达,邪陷厥阴则透热转气。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之和解法以治之。  相似文献   

17.
<正> 热入血室一证,首见于仲景之《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述内容相同,对热入血室的病因,症状,治法及予后,均作了概括论述。仲景以后,历代医家对热入血室的一些具体问题,都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各家虽然见仁见智各持一端,但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仲景之学,特别到清代温病学说形成以后,仲景热入血室学说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说,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兹就个人体会所及,对热入血室的若干问题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热入血室证     
<正> 热入血室一证,临床并不多见,仅就近年来所治有案可稽者两例,介绍于下,並谈谈对学习《伤寒论》中有关条文的体会。 [病例一] 张××,女,32岁,农妇,于1975年12月7日诊。患病已四十六天。初病时,头痛、发热恶寒,体温39.7℃,在当地服A. P. C、土霉素后,出汗很多,遂停用A. P. C。第二天适逢经期,经行两天即止(素常月经四至五天净)。此后症状以烦躁为主,遂去某医院,在门诊就诊时,突然出现抽风,即住院治疗。据述在住院期间,患者神情痴呆,意识模糊,至夜则胡言乱语。共住院九天,因疗效不显而出院。后在家又服桃仁承气汤加味、越鞠丸加味等数剂,肌注青霉素三天,  相似文献   

19.
热入血室,其病证少见,可以说有些中医工作者对此不很熟悉。今有一验例,特报告如下,供读者参考,以期能有所裨益。 张某,女,28岁,已婚。1995年春节前后,患风寒感冒,正值月经期间,服用一般解热消炎药后,病近愈,但经水颜色变深且量减。过2日后,每晚(20时以后)出现低热37.1℃~37.3℃,多梦,纳呆。疑为结核病,经临床检查予以否定。据证而辨,此为热入血室。因当时服汤剂不便,遂仿小柴胡汤之意服用了逍遥丸(水丸),每服6g,1日2次。服  相似文献   

20.
“热血入室”一证,是指妇人在经期或产后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一种病证,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此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早已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描述,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9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