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既是症状,也是病名。《内经》曰:“目黄者,曰黄疸”,“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姜老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其中包括着现代的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癌、胆道疾病等。”姜老治疗黄疸经验丰富,现举数则验案,以示其一斑。 案一 康某,男,32岁。患者于一周前,中院胀满,发热,体温38.5℃,在本厂医务室治疗,服西药无效。4天后热退,巩膜及皮肤即出现黄疸。SGPT300单位,黄疸指数80单位。诊为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不思饮食,泛泛欲吐,小便色深似浓茶,大便3日未解,舌红,苔黄。此湿热俱重,以栀子柏皮汤及茵陈蒿汤加减:生大黄18g,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黄疸或出现肝功能障碍,常常诊断为肝炎,而忽视了妊娠期特有的或由内科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黄疸。为提高对此类黄疸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978年1月——1980年12月妊娠期黄疸40例做一临床分析。一般资料 1.发病年龄:40例均为20~40岁妇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淤胆型肝炎19例,并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19例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对二者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淤胆型肝炎起病急,主要表现感染中毒症状和肝炎症状,病程中出现黄疸和自觉症状分离现象,无进行性消瘦,不出现梗阻性黄疸的特有体征和各种检查所见。文中强调,不仅淤胆型肝炎的肝功化验有改变,而且肝外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有血清转氨酶增高。另外,肝外梗阻性黄疸也并非都是黄疸持续加重,有时淤胆性肝炎的黄疸程度更重,因此肝功化验与黄疸程度不能作为二者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婴儿肝炎综合征(HIS)。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因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以及肝内外胆道阻塞或畸形等原因引起肝脏炎症的临床症候群,以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在日本,则指原因不明于新生儿期发病的婴幼儿肝内胆汗淤滞性肝炎,并按有无肝细胞肿胀变性而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一股而言,狭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由感染所致的肝炎,广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则包括婴幼儿期的一切肝脏损害。黄疸一般在生后4周出现,少数迟至6个月时出现,同时伴有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多有肝脏肿大,50%病人伴有脾脏肿大。病人可有生长发育障碍。这类疾病在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明确病因后,按原发病诊断。1临床表现:可分轻、中、重型,演变为肝硬化者在婴儿中极少见。f1)起病缓慢而隐匿一多数在生后数天至3~4周渐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或加重。往往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或消退后又重复出现。(2)多数出生时大便为正常的黄色病后粪便颜色变淡或时黄时白或始终浅淡,其程度随黄疸轻重而改变,黄疸重时,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小便颜色加深呈茶色或浓茶色,黄疸轻时,大便呈淡黄色或黄色,小便颜色变淡。(3)部分患儿可伴纳差、呕吐、腹胀、腹泻和体重不增等。(4)肝脾肿大,以肝大为显著,早期质软,后期变韧,边缘稍纯,脾肿大一般在后期出现。(5)血清总胆红素值及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并呈波动变化,甲胎蛋白持续较长时间呈阳性。(6)妊娠早期经胎盘感染的病例,常呈慢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 患男,48岁,以纳差20d伴尿黄1周于1995年11月28日以“急性黄疸肝炎”收住传染科。患者入院前20d无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下降,近1周发现尿色发黄如茶水,继而全身皮肤发黄,无呕吐及腹泻,大便1日1次,无陶土样大便,无皮肤瘙痒,无剧烈腹痛及放射痛。20d来体重下降3kg。既往无肝病史,无肝炎密切接触史。半年来四肢驱干皮下出现神经纤维瘤(病理证实),部分于入院前半月行手术切除。查体:T36.8℃,P80次/min,巩膜及皮肤重度黄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是小儿较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肝炎,中医属“黄疸”病;无黄疸型肝炎,中医属“胁痛”、“症积”、肝气郁积、肝胃不和等范围。我科门诊于1977年一年内共观察治疗病毒性肝炎患儿44例。诊断标准是:1、有临床症状,2、多数有肝炎接触史,3、体征:肝大,有(或无)黄疸,4、化验检查:大多数有多项肝功异常及转氨酶升高。现将其临床症状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出现黄疸或肝功能障碍,常诊断为肝炎,而忽视妊娠期特有疾病引起的黄疸。现将我院1982年收治的2例妊娠中毒症所致黄疸报告如下。 [例1]29岁,初孕35周,1982年1月2日住院。入院前两周始感上腹胀,轻度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60/100,水肿( ),诊断中度妊娠中毒症(重型)。次日出现复视、嗜睡。眼底检查:双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第3天发现巩膜及皮肤黄染,肝浊音界不清。化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两大类型。急性黄疸肝炎属中医的“阳黄”范围,无黄疸型肝炎属中医的“胁痛”、“郁症”、“肝胃不和”、“积聚”的范围。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就对“黄疸”有所论述,如“目黄者曰黄疸”。并对病因提出“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瘴  相似文献   

9.
慢性特发性黄痘(Dubin-Johnson Syndrome,简称DJS)预后良好,对健康无重要影响,无需特殊治疗。但本病容易误诊为梗阻性黄疸或肝炎,现就本病的诊断问题,结合我院1973年来确诊的3例,报告于后。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症状:黄疽时轻时重,与受凉和疲劳有关。黄疸加重时感乏力,头昏,食欲下降,尿深黄。无皮肤瘙痒。大便正常。1例肝区疼痛,1例睡眠不佳。3例均曾被误诊为“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1975~1981七年中收治65岁以上老年人急肝82例,计黄疸型56例、无黄疸型14例、重症12例、其中急性重症5例,亚急性重症7例,有黄疸者68例。肝炎接触史14.6%,注射史23%。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肝炎症状、体征。血胆红素增高68例,HBsAg阳性3例。肝炎误诊率9.8%。有各种并存疾病者50例。血胆红素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数)3.77周。SGPT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数)3.5周。平均住院时间(中位数)31.16天,肝炎病死率12.2%。就老年人急肝特点进行了讨论:1.近年随着诊断水平、老年长寿的增加、住院率逐年上升,更能反映出实际发病率。2.老年乙型肝炎确属少见。3.老年急肝临床特点:①黄疸发生率高、程度深、消退慢。②诊断及时率低。③重症肝炎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④肝功能恢复慢。  相似文献   

11.
(2)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与黄疸型基本相同,仅以无黄疸为别。其症状一般是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右胁胀痛,有时放射到左胁及后背。心烦善怒,恶梦纷纭,有时失眠,心跳气短,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作水泄,小便色黄,右胁有硬块,按之有压痛,有的轻度发烧等种种症状。无黄疸肝炎比黄疸型症状略轻,但往往因无黄疸症状,  相似文献   

12.
黄疸“长期”不退的肝炎,一般称为瘀疸型肝炎。顾名思义,“瘀疸”就是黄疸瘀在血液中了。这种肝炎起病类似一般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常有明显的肝肿大、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最突出的特点是血中胆红素显著升高,表现为皮肤黄、眼珠黄,这就是医生说  相似文献   

13.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一种类型 ,临床少见 ,现报道 2例如下。1 病例简介1 1 例 1 足月男婴 ,生后母乳喂养 ,3天后出现黄疸 ,第 5天最重 ,然后黄疸稍变淡 ,持续 3周不退 ,1992年 9月 2日疑为肝炎就诊。查体 ,发育营养良好 ,肝脾不大 ,肝功能正常 ,血红蛋白为 16 3g/dl,网织红细胞为 0 0 3,血清胆红素8 35mg/dl,直接胆红素为 0 2mg/dl。1 2 例 2 早产女婴 ,生后 2天出现黄疸 ,第 6天比较重 ,黄疸持续 4周不退 ,因母乳不足 ,由母乳喂养改为混合喂养 ,期间黄疸退而复现。 1997年 4月 2 0日就诊。发育营养尚好 ,肝…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5岁。因间歇性冬季酱油色尿4年,加重1d 入院。患儿4年来每年冬季均在明显受冷后出现酱油色尿,持续1~3d,有时伴发热,腰背部不适,巩膜及面部黄疸。患儿生后18d 黄疸不退,伴发热,原因不明。8个月时曾患百日咳。查体见一般情况差,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  相似文献   

15.
<正> Dubin-Johnson综合征是常见于儿童的一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属直接胆红素增高Ⅰ型。我院曾收治姊弟2例生后黄疸8年及3年的患儿。父母祖居陕西蓝田,系近亲配偶,显然与遗传有关。例1 杨××,女,8岁,陕西籍,住院号134336。因皮肤巩膜黄染8年于1983年1月19日入院。患儿生后半年始现黄疸,时隐时现,至今未退。曾按“肝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常感乏力,小便色黄,食欲尚可,无白色大便。父母系姑表兄妹,身体健壮,无黄疸及肝炎史。弟弟3岁,两年前发现黄疸。体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右肋下2.5厘米,剑突  相似文献   

16.
在传染病房,经常可以发现一些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其他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或因黄疸住院,或因肝硬变住院。现将部分病例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例1】女,3岁2个月。因腹痛,黄疸21天住院。患儿于入院前3周出现腹痛,为阵发性,位于上腹部,但可忍耐,同时发现尿黄、皮肤黄染。近一周来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有进食差,乏力。病后无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在其他医院按“黄疽型肝炎”治疗,因病情无好转,近一周来黄疸加重而来我院。门诊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为阳性,以“传染性肝炎”收入病房。患儿既往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重病史,家族成员中无传染性肝炎患者。体格检查营养发育中等,精神差,易烦躁,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咽轻度充血,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证候和次要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观察16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特点:第一类,巩膜黄染重度,黄疸程度重,皮肤黄染晦暗,发热重,精神萎靡重,腹胀重,腹胀轻,呕吐重,大便颜色灰白,尿少色黄重,腹壁静脉曲张轻,腹壁静脉曲张重,肝大重,肝质地韧,肝质地硬,舌质紫黯,指纹紫;第二类,巩膜黄染中度,黄疸程度中.面色无华重,食欲不振重,食欲不振轻,呕吐轻,尿少色黄轻,便溏重,便溏轻,舌苔黄,舌质红;第三类,巩膜黄染轻度。黄疸程度轻,皮肤黄染鲜明,发热轻,精神萎靡轻,面色无华轻,肝大轻,肝质地软,大便颜色灰白。大便颜色黄,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分为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3个证型,病因主要为湿邪,其病理关键是湿阻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最后3个月,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至分娩后两周内消退,临床称之为“妊娠黄疸”,现代医学名之为“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其为孕期合并症,对围产期胎儿有十分不良的影响。笔者曾诊治此症5例,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5例患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临床表现主要为妊娠特发性黄疸及皮肤瘙痒。瘙痒多出现在妊娠28~30周,但也有在12周的;部位主要在腹部与四肢;程度轻重不一,一般手掌及脚掌瘙痒较重。黄疸一般在瘙痒发生后数日或2周出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较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谭日强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对肝炎各阶段的辨证和治疗,摸索到一些规律。本文仅就其独特见解和经验作一简介。一、关于急、慢性肝炎的辨证和治疗肝炎治疗大法是:有黄疸者,重点在辨湿热;无黄疸者,重点在理肝脾。此治肝炎之大法,自古遵循,毋需更章。谭教授认为急性肝炎之黄疸,治当清热化湿。具体运用:证见发热、口渴、便结、尿赤、疸色鲜黄者属热重于湿,用加减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苦参、厚朴、扣仁、滑石、芦根、郁金);证见头重昏胀、一身困倦、胸闷腹胀、呕恶、口淡不欲饮,苔腻较明显,疸色薰黄者属湿重于热,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口服预防足月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剖宫产出生的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2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口服。观察、检测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生后1~7 d经皮黄疸指数,同时记录严重黄疸的例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后第1天、第2天经皮黄疸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经皮黄疸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严重黄疸(经皮黄疸指数≥15 mg/d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可减轻足月正常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