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内经》论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阐述了《内经》对消渴病的认识。病因病机方面,《内经》认为消渴扫生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柔弱、气血衰少、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及咸味,二阳结,热蕴于内等有关。在分类及临床表现方面,《内经》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鬲消”、“脾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10个名称。其临床表现则主要是:身热、多汗、多饮、善饥、消渴、咽干、口干、善渴以及多尿、饮一溲二,脉微小等症候,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内经》提出了“治之以兰,除陈气”,“治消瘅.....则高梁之疾也”等治疗方法;提出了“脉实大者,病久可治,脉悬小坚者,病久不可治”,“饮一溲二,死不治”等预后,从《内经》对消渴的认识得出,消渴不但有虚实之异,还有阴阳寒热之分。强调治疗应辨证施治,不徒有清泄解热,且有芳香发散,  相似文献   

3.
《内经》反治法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正治法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反治法机制、适应证、方剂结构以及与瞑眩的关系等内容,认为应用调动机体主体性反应的反治法可动摇病理稳态,阻止功能代偿向结构代偿转化,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应认真研究光大。  相似文献   

4.
所谓治则,是指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治法即是在治则的指导下,根据辩证的结果而拟定的具体治疗方法。为了探源索流,兹就《内经》的治则、治法,结合后世发展,略陈管见。1 根据病位定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因其轻而扬之.”“轻”是指邪在肺卫而病势轻浅的病证,“扬之”,是解除表邪的治疗方法,后世谓之解表法。然表证有表寒、表  相似文献   

5.
《内经》对汗并无专论,笔者从相关篇章中筛选经文,加以归纳,认为仍不失其完整性。《内经》首先明确指出了汗的来源及化生,进而论及生理、治疗作用,尤其在汗的多少、有无与卫气、阴阳、脏腑等关系的分析上,阐述十分清楚,这对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汗法及汗证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内经》的计时法及其应用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记时方法、时辰名称以及后世记时变迁等角度,论述《黄帝内经》的时辰意义,认为《黄帝内经》的时辰观为“真太阳时”。据此,作者认为真太阳时正是中医时间医学应用的关键,指出了真太阳时与北京时、当地时之间的换算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有关肝与瘀血关系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对其要点进行了剖析。认为根据《内经》论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①肝病易致血瘀。②肝病致瘀,病机复杂,非止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一种。主张在辨治肝病时,不可忽视辨病的原则。应当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联系肝病易致血瘀的特点,在遣方用药中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以利于提高对多种肝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灸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简、便、廉、效诸特点,在古代颇为盛行,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很重视灸法,而将其与针刺、汤药并称,《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馋石、针艾治其外。”灸法属外治法范畴,临床功效独特,可弥补针药之不足,故《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灸法的特点、治病机理、适应范围及禁忌症等,《内经》中均有所阐述,整理并加以研究探讨,对于继承和发展灸法是大有裨益的。 1 灸法的起源地域  相似文献   

9.
浅谈《内经》养血化瘀法淮阴市中医院(223001)蒋莉【关键词】《内经》养血化瘀法妇科临床运用《内经》化瘀之法很多,因瘀血之成因不同而各异,概括起来共有十法。养血化瘀法为其一法,已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临床。兹就《内经》有关经义及该法在妇科的临床运用浅述如...  相似文献   

10.
《内经》论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因地异质、因地异寿、因地异情、因地异邪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内经》有关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内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说明其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出深入研究《内经》有关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内容对中医的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完整的《内经》康复数据库,研究《内经》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方法 :以现代康复医学功能障碍的内涵和分类为标准,对《内经》中的条目进行逐一分析、收集和分类,并采用关键词的形式建立数据库。结果:建立了运动、感觉、呼吸、二便、听力视力、言语、精神功能障碍共七类包含424条条文的《内经》康复数据库。结论:《内经》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四个方面对七类功能障碍进行了阐述,表明《内经》已具有中医康复的雏形。《内经》对各类功能障碍的阐述以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为多,治则治法和预后较少,其内容对当今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以功能障碍为纲、以关键词为目建立康复数据库的方法,为中医康复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功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分期活血化瘀法,随症加减,治疗功血39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82.06%,总有效率为87.18%。结论:中药分期活血化瘀法治疗功血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疾病,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本虚总言之为气的不足。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以活血化瘀、益气祛痰为原则,讨论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中疑难急症之一。临床上多由于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陈莹教授认为肾虚、脾虚、血热均可导致血瘀,故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剂,治疗血瘀型崩漏,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5.
狼疮性肾炎(LN)是最主要的继发性肾脏病。西医治疗具有价格昂贵和副作用大等缺点,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疗效。瘀血是其发生和进展中的重要因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各症型的治法,伍以活血化瘀,结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痰、瘀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阐述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并重点从痰瘀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等论述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策略。近年来体质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受到重视,认为痰瘀体质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因此在血脂异常治疗中应注重配合痰瘀体质调理。  相似文献   

17.
对温病血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是温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其形成与热、毒、痰、虚关系密切。5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更加重了瘀血的程度。结合有关文献,就温病血瘀的形成原因、证候特征和理法方药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瘀是温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其形成与热、毒、痰、虚关系密切.5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更加重了瘀血的程度.结合有关文献,就温病血瘀的形成原因、证候特征和理法方药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被誉为“医家之宗”,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古典医籍。中医典籍语言普遍比较特殊而且晦涩,国外读者一般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古汉语知识,因此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使中医知识的对外传播产生一定障碍。《黄帝内经》中存在大量数词,其中大部分是虚指数词。中医学内涵丰富,这些数词并非表示确切的数字,而是具有特殊的含义。对虚指数词英译的研究,旨在从微观上提高翻译质量,帮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进一步促进中医学知识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杨清  高鹏  徐玉芳 《中医学报》2016,(4):578-5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利尿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脑尿纳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