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糖尿病病人24h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观察到糖尿病非临床肾病时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呈现增高,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与糠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结论提示检测糖尿病病人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判断肾脏损害,以便尽早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糖尿病病人24h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观察到糖尿病非临床肾病时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呈现增高,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结论:提示检测糖尿病病人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判断肾脏损害,以便尽早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志者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贝那普利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及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24 h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24 h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社交质量、症状与不适、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睡眠质量、工作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和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4周治疗后,两组血压、UAER、尿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并用贝那普利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早期DN临床疗效比常规西药联合贝那普利疗效显著,其机理与降低TGF—β1改善DN早期的肾脏高灌注、高滤过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海波  王丽  刘飞  潘培森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96-3598
目的:检测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分析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对于新生儿窒息引起的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0例和轻度窒息组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3组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并与常规检测肾功能的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比较。结果:窒息新生儿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的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提示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在早期的含量变化(24 h内)较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肾功能损害,血、尿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可以作为早期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但血、尿β2微球蛋白较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更为灵敏,尤其是尿液标本采集方便、无损伤,因此尿β2微球蛋白作为早期判断窒息后肾功能是否受损的常规检测项目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3例高血压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项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效果稍佳。(3)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8.91%,特异度为97.92%,诊断符合度为98.76%。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2)3个月后,治疗组的UAER、α1—MG、β2-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蛋白的排出,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与肾小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尿α1-MG及尿β2—M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且24h尿UMA与尿α1—MG及尿β2—MG均呈正相关(r=0.427,0.446)(均P<0.01)。结论 尿α1—MG、尿β2—MG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表明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存在肾小管功能的损害,提示肾小管损害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β2-微球蛋白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测定1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同时以12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B2-微球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易并发肾脏损害,在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值及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内时,即常有肾功能损害.因此,及早发现肾脏损害,进行相应的防治是改善糖尿病肾病(DN)预后的关键.据此,对50例2型糖病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μAlb)与BUN、SCr、尿常规进行测定、比较,以求发现2型糖尿病相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汞接触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尿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Tamm-Horsfall糖蛋白为指标,观察其在慢性汞接触者中的变化,以评价汞致肾损伤的早期监测价值。结果显示慢性汞接触者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血清及尿Tamm-Horsfall糖蛋白含量降低,尿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显著差异。尿汞浓度与上述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慢性汞接触所致肾损伤的早期主要为肾小管损害,包括近端小管损伤、髓禅升支和远曲小管损伤。血清及尿Tamm-Horsfall糖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对慢性汞接触者的肾损伤有早期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DN组)、单纯糖尿病者(DM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尿β2-MG含量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24 h尿白蛋白的定量测定。[结果]早期DN组血、尿β2-MG浓度明显高于DM组,DM组血、尿β2-M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24 h尿白蛋白的量显著高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P﹤0.05),而单纯DM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血Cr在正常对照组、早期DN组和单纯DM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β2-MG是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尿β2-MG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肾损害,有效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 方法 测定60例单纯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β2-微球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浓度,并与40名健康人群进行比较.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β2-MG、CysC均高于对照组(P<0.05),耱尿病肾病组β2-MG和Cys C均高于单纯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β2-MG和Cys C浓度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监测β2-MG和Cys C对于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240例以及另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本次检测中,所有标本采集均严格依据标本采集操作规程要求。对两组研究对象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对实验组患者实验室指标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肾脏疾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处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实验组患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单项指标中血胱抑素C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分别为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146/240)60.8%。结论:在肾脏疾病患者诊断中,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是敏感指标,在肾脏疾病患者早期筛查、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治疗2周;福辛普利治疗组30例,用福辛普利10~20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治疗2周,观察血压控制情况,并观察其对24h尿蛋白定量、心率、血清肌酐定量的影响。结果福辛普利治疗组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明显减少24h尿蛋白的排泄,而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清肌酐定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福辛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取得较理想降压效果的同时,明显减少24h尿蛋白的排泄,而对心率、血清肌酐定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福辛普利联合肾康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年龄35-70岁;男性24例,女性19例,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片(上海施贵宝)1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加入肾康注射液(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6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14日;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扬子江)10mg,口服,每日一次;控制血糖、血脂等其他方法各组相同。结果治疗后后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不同程度减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I联合肾康注射液及单独应用ACEI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但联合组疗效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福辛普利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UAE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早期DN,能使24小时UAE显著下降,有明显肾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延缓DN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美玲 《现代保健》2011,(17):62-6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九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动态血压技术及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来评定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后的降血压、降尿蛋白、肾保护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尿mALB、血和尿β2-MG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功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损害患者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变化.探讨血、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肾损害患者,健康对照组60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尿蛋白量.[结果]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别;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0.01)、血β2-MG(P<0.05)、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0.01)、尿β2-MG(P<0.05)、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克肌酐(P<0.01)、尿β-MG/克肌酐(P<0.0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肌酐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0.05)、血β2-MG(P<0.01)、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0.05)、尿β2-MG(P<0.01)、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克肌酐(P<0.01)、尿β2-MG/克肌酐(P<0.01)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肌酐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β2-MG、尿Cystatin C、尿β2-MG、尿Cystafin C/克肌酐、尿β2-MG/克肌酐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Cystatin C、血清β2-MG灵敏度高于血清肌酐.[结论]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串灵敏指标,通过检测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可发现慢性肾小球肾炎、糖乐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