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 《河北中医》2002,24(8):582-583
慢性肝病 (慢性迁延性肝炎、继发性肝硬变 ) ,多因急性肝炎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其病程较长 ,病情复杂 ,迁延难愈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颇深 ,治疗方法多样。《金匮要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慢性肝病 ,病位虽在肝 ,实则累及脾肾 ,然以脾虚为本。临证施治 ,岂能只着眼于治肝 ,而应首当考虑实脾 ,扶助中州 ,恢复脾胃功能 ,更有效的抑制肝炎病毒 ,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或减缓肝细胞纤维化过程及调控提高免疫功能 ,截其传变 ,以期恢复和重振肝脾功能 ,此乃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尤其对久…  相似文献   

2.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列腺素E2(PGE2)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6例,脾胃虚弱型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NO、SOD及PGE2活性。结果浅表性胃炎伴出血、糜烂、反流症患者NO、SOD及PGE2指标均低于浅表性胃炎单纯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患者的NO、SOD及PGE2含量较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的NO、SOD及PGE2含量较高。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NO、SOD及PGE2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中医证候学提供病理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黏膜保护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列腺素E2(PGE2)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各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6例,脾胃虚弱型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NO、SOD及PGE2活性.结果 浅表性胃炎伴出血、糜烂、反流症患者NO、SOD及PGE2指标均低于浅表性胃炎单纯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患者的NO、SOD及PGE2含量较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患者的NO、SOD及PGE2含量较高.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NO、SOD及PGE2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中医证候学提供病理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分型论治 ,已有很多论著发表。本文仅就临诊心得与同仁探讨 ,以期在中医治疗慢性肝病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1 慢性肝病非一方一药能治肝脏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 ,其功能多 ,涉及消化、血液、内分泌等系统 ,病情复杂 ,变化多 ;而每个病人又存在体质、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饮食习惯、七情六欲等等不同情况 ;肝病的发生、发展各个阶段、正邪盛衰演变、病势进退亦不相同 ,岂是一方一药能愈 ?笔者认为 ,一方统治 ,便是慢性肝病疗效不佳的原因所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治疗优势便是通过辨证论治来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02例CAG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信息资料,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患...  相似文献   

6.
张俊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4):176-177
顾丕荣论治慢性肝病的特色张俊上海市金山县亭林医院(上海201505)顾丕荣老师乃沪上名老中医之一。论治杂病学验俱丰。治慢性肝病,立论犹多独特新见。兹就随师临证的粗浅体会,掇其概要,介绍一、1解肝痛理气不若养血颜某,女,46岁。患者曾因腹水难退,197...  相似文献   

7.
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肝病并胃黏膜病变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建军 《光明中医》2011,26(1):78-79
目的 观察中药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肝病并胃黏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慢性肝病并胃黏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肝复胃汤配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6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相似文献   

8.
侯岩  崔丽萍  张明香  颜迎春 《环球中医药》2012,5(4):253-254,276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的中医症候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2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中出现症候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倦怠、急躁易怒、烦躁、神疲、口干、困重、太息。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血瘀阻络>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不足>气滞湿阻>寒湿。结论 肝郁脾虚贯穿于慢性肝病的整个病程中,气机的不畅、正气的不足是肝病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谭竞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6-427
我国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由于我国属乙型肝炎感染高度流行区,肝炎后肝硬化又是目前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长,是当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而确定中医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因此对慢乙肝、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黏膜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中医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NF-α、IL-8及IL-4水平.结果 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TNF-α、IL-8和IL-4均高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TNF-α、IL-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不同证型TNF-α、IL-8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TNF-α、IL-8含量最高,而虚证(胃阴不足型或脾胃虚弱型)以及肝郁脾虚型TNF-α、IL-8含量较低;IL-4含量在肝胃不和型及肝郁脾虚型较高.结论 不同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IL-8、IL-4、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是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和观察预后的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中医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NF-α、IL-8及IL-4水平。结果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TNF-α、IL-8和IL-4均高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TNF-α、IL-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L4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不同证型TNF-α、IL-8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TNF-α、IL-8含量最高,而虚证(胃阴不足型或脾胃虚弱型)以及肝郁脾虚型TNF-α、IL-8含量较低;IL-4含量在肝胃不和型及肝郁脾虚型较高。结论不同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IL.8、IL-4、TNF-α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是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掌握病情和观察预后的十分重要的检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从4个方面,即: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指出实证多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或接近正常;虚证多有细胞免疫降低,以脾肾阳虚型最为突出。免疫功能的检测对证型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保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因子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前列腺素E2(PGE2)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免和比色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7例、肝郁脾虚6例、脾胃虚弱7例、胃阴不足13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NO、SDO及PGE2均低于单纯型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NO、SOD及PGE2含量较高。结论:不同证型慢性胃炎患者NO、SOD及PGE2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不同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者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黎明 《新中医》2008,40(7):102-102
痞证是指患者自觉心下胀满不舒,按之濡或硬,不疼痛或轻微疼痛的一组症候群.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多有痞证发生,现就其辨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6例、脾胃虚弱型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结果 单纯型浅表性胃炎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的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和胃阴不足型患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较低,表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胃黏膜分泌功能较弱.结论 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胃黏膜分泌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7.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分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9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肝胃不和型60例、脾胃湿热型7例、肝郁脾虚型6例、脾胃虚弱型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结果单纯型浅表性胃炎胃泌素、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与伴有出血、糜烂、反流的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和胃阴不足型患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较低,表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胃黏膜分泌功能较弱。结论 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胃黏膜分泌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胃黏膜微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析,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下观察胃小凹形态并分型,分析体质分布特点及体质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结果: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湿热质、气虚质分布最多,其次为气郁质、阳虚质。观察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湿热质、气郁质以E型为主,阴虚质以D型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以C型为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特点不同,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慢性肝病伴失眠分四型施治。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理气,条达情志,宁心安神;肝胆湿热型,治宜清泄肝经实火、湿热;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肾柔肝,养心安神,兼清湿热;痰蒙心窍型,治宜镇肝熄风,豁痰开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舌形分布规律,探讨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CAG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12月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239例CAG患者一般资料、舌象资料及胃镜、病理报告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舌形与胃黏膜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