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蓝-绿光联合照射法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将其中胎龄≤32周和(或)病情不稳定者归为A组(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蓝-绿光联合照射)、对照组(单面蓝光照射);胎龄〉32周和(或)无严重并发症、适于搬动的患儿纳入B组(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蓝-绿光联合照射)、对照组(双面蓝光照射)。记录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PSB)、黄疸消退日龄、光疗总时间。结果A组观察组患儿平均PSB明显低于对照组[(219±31)μmol/L比(257±39)μmol/L,P〈0.01],平均黄疸消退日龄明显小于对照组[(10.3±3.0)d比(16.2±4.2)d,P〈0.01],平均光疗总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87±34)h比(123±49)h,P〈0.01]。B组观察组患儿平均PSB、平均黄疸消退日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总时间为(59±23)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面蓝光照射,与双面蓝光照射效果相当,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
李永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2-113
目的观察蓝光联用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蓝光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未结合胆红素(I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TBiL为(124.30±24.7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56.40±29.6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BiL为(89.10±11.3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8.50±12.60)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3d黄疸消退,对照组在治疗后5~7d黄疸消退。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蓝光联合大黄液直肠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500例患儿,并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间歇蓝光照射组、持续蓝光照射组。对两组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间歇蓝光照射组,在治疗前血清间接胆红素由原来的225~352μmol/L,降至为治疗后的112~180μmoL/L,平均下降了68~120μmol/L:持续蓝光照射组在治疗前血清间接胆红素由原来的230~382μmol/L,降至为治疗后的118—185μmol/L,平均下降了70~11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能达到持续蓝光照射同样的效果,而且间歇蓝光照射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持续蓝光照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新生儿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1例血总胆红素〉342μmol/L的足月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48h持续蓝光治疗,其中27例联合输注白蛋白治疗(A组),24例联合换血治疗(B组)。光疗开始后6、12、24、48h检测静脉血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住院时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6、12、24h胆红素下降差值B组大于A组(P均〈0.01),但治疗48h后2组总胆红素下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3例患儿出现听力损伤,3个月后复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B组与A组听力减退发生率(12.5%vs11.1%)及住院时间〔(9.1±2.1)vs(9.9±2.8)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换血疗法仍为首选方法,但总的疗效与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疗法相当,在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医院亦可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方法。  相似文献   

5.
魏苗苗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2-18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模式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断蓝光照射疗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疗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1%,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80例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光疗后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三组比较,4h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8h组(P〈0.05),12h组与4h组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水平没有差异(P〉0.05)。间歇光疗的副作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总照射时间越长,血清胆红素降低越明显,间歇时间短有利于方便护理,减少染色体损伤机会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患儿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损伤,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60例,其中足月儿100例、早产儿60例,将足月儿与早产儿均随机分为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其中持续治疗组采用连续24 h蓝光照射治疗,间断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12 h后停12 h,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足月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d、2 d、3 d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下降幅度相近(P0.05);早产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 d、2 d、3 d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早产间断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持续治疗组(P0.05)。足月持续治疗组与间断治疗组疗效相近(P0.05),早产间断治疗组疗效优于持续治疗组(P0.05);足月与早产间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持续治疗组(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沿河土家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足月儿组疗效相近,早产儿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疗效更佳,同时所有患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安全性更好,因此临床应首选间断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洪余清 《中外医疗》2010,29(14):19-20
目的探讨蓝光加金双歧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将1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98例,2组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病因及程度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连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观察组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茵枝黄及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口服金双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24h后胆红素值(258.6±35.6)μmol/L,48h为(212.5±35.6)μmol/L,72h为(192.8±34.1)μmol/L,黄疸消退情况:平均每2.9天降至标准以下。与对照组相比较,24、48、72h胆红素值及退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2.73,3.73,2.71,5.94;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加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预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8例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干预组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未给予早期干预。同时监测各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峰浓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48%(11/31)和66.67%(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组和对照组中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分别为(218.S1士34.52)μmol/L和(271.51±56.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