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玉皇  侯疏影  薄红 《中国药业》2012,21(14):74-75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医院2007年以来开展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医院加强ADR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医院应将ADR监测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组286例,男100例,女186例;对286例ADR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ADR286例中,女性患者较多;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史凤芹  慈洪丽 《齐鲁药事》2007,26(7):442-44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我院上报的2004-2006年的27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4年的260例ADR报告,按报告人职业、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程度、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60例ADR中,医师上报率占71.53%;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60岁患者发生率最高,占49.61%;主要发生于静脉滴注给药;涉及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居多,占51.36%,包括药品20种;涉及国家重点监测品种6种;临床症状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41.38%。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和完善ADR监测工作,从而保障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陈开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76-2376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以及民众对医疗保健产品需求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开展ADR监测工作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医院是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加强医疗机构的ADR监测无疑具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16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最终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本组160例ADR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用药途径以及临床用药表现,分析单一及合并用药情况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本组160例ADR患者男女性别之比为1.35∶1,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在1~10岁年龄段及71~80岁年龄段为两个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抗微生物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91例,占56.88%;本组中最为常见的ADR临床症状为发热、寒战、瘙痒以及皮疹等;本组160例ADR病例合并与单一用药发生ADR比率为3.57∶1,表明合并药物造成ADR的发生率较高;本组ADR病例总有效率为97.050%,表明大部分ADR患者在停止服用可疑药物或服用地塞米松以及异丙嗪等对症抗过敏药物后出现好转或治愈。结论各级医院必须健全ADR监测网络,增强医护工作者对ADR的监测水平,特别要加强对重点药物的ADR监测工作,认真收集各科的ADR事件报告并及时通报给临床。只要医、药、护三者之间做到密切合作,将会有效提高对ADR的监测水平,从而有效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工作,总结经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1 038例ADR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监测显示用药合理,只有少数存在不合理用药,通过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医院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基层单位,大多数医院的临床药学室承担着ADR监测工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ADR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因而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有效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医院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药师是提供药品服务的直接参与者和指导者。无论是传统的医院药学,还是现代的药学监护(临床药学、血药浓度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学咨询等),单纯的收方、发药、供应已不再是医院药师工作的全部,开展药学监护,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指导医师、护士、患者用药等已是医院药师的重要职责。据有关文献显示,中国每年有250万人次的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入院治疗,约19.2万人死于ADR[1]。ADR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充分发挥医院药师在ADR报告和监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更…  相似文献   

10.
医院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基层单位 ,大多数医院的临床药学室承担着ADR监测工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是ADR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因而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 ,有效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促进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 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药品具有两重性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也会对机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 ,许多ADR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的 ,这些ADR有的是由于药品的自身因素 ,有…  相似文献   

11.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也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医院作为ADR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者,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2006年7月期间所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医院作为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 单位,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成立ADR监察小组以来, ADR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向着更加广泛及持续发展。 现对我院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我院ADR监测工作的评估 1.1 建立医院常规的ADR监测工作体系 ADR监测工作是 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医疗管理工作,为了使医务人员自觉的树立 ADR监测意识,使ADR报告制度化及各项ADR工作的具体实 施,我们坚持抓好全院性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及总 结奖励工作,如举办各科监测员及医护人员有关药物监测方面 的专业知识讲座;编印不良反应专刊及合理用药刊物,及时反馈 本院ADR报告及国内外最新ADR信息;举办全院性合理用药 及各类药物专题讲座,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召开全院性总结 大会。对推动全院深入开展该项工作起了非常积极作用。 1.2 ADR报告表的填写 科主任、护士长亲自填表报告,是 ADR报告数量及质量的保证。各病区主任、护士长以及监测小 组成员密切关注这项工作,认真观察病人用药过程,亲自填报药 物不良反应报告,体现对医疗用药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5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小勤  叶翠英 《中国药房》2005,16(3):211-2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1年多来收集的5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 :50例ADR中 ,过敏反应居多 ,其次为神经系统的ADR ,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造成 ;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 ,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 ;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 ,其次为中成药中的双黄连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开展ADR监测的机构、采取措施、宣传方式、教育培训、信息收集、参与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结果:该监测模式能及时发现ADR,有效预警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我院ADR监测模式有效、可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杏花  史红军 《中国药房》2011,(44):4221-4222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基层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为进一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ADR监测的汇总分析报告和质量指标,及各年为更好开展ADR监测工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 我院采取了成立监测组织,构建监测网络;把监测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范围;开展多层次培训与宣传,提高ADR报告质量;监测工作为临床服务;开发院内网络上报系统,简化上报程序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ADR监测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结论 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ADR监测工作的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促进措施,能很好地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李璇  刘红建  旷南岳 《安徽医药》2018,22(2):285-285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提高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某院2012年—2016年807例ADR报告.结果 807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2例,女性患者45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构成比较高,占52.8%;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74.29%;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占比25.77%)、中成药(占比15.69%);引起ADR前10位药品的剂型大部分为注射剂,ADR报告中最多的药品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应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用中成药制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