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肺虚的辨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肺为五脏之一,主气司呼吸。人至老年,脏腑虚衰,始见于肺,故肺虚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虚证。《黄帝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疾病是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老年病。故保肺理虚在老年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难经》曰“东方实 ,西方虚 ,泻南方 ,补北方”。这是根据五行生克关系 ,配以五方而提出的用泻心火、补肾水治疗肝实肺虚证的一种配穴治疗法。泻南补北实为“补母泻子法”对于具体病证的变通运用。肝实肺虚证从病机上说是阴血不足 ,心火旺盛 ,引起动肝火 ,肝木太过 ,反克肺金而致“木实侮金”。《难经》对本证的治疗取泻心火补肾水法。因火为木之子 ,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可以泻心火以泻肝经气热 ,心火降则火不刑金 ,肺金得实 ;虚则补其母 ,肺虚理当补其母 (脾土 ) ,但如木气太过 ,乘土过深 ,虽补土而仍不足以荫养其子 ,则可补肺金之子 (…  相似文献   

3.
泻南补北针法是《难经·七十五难》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提出的“补母泻子”针法中的一种特殊治法,认为“东方实,西方虚”,可用“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治疗。东方属木,东方实是指肝脏偏盛;西方属金,西方虚是指肺脏偏虚。南方属火,火乃木之子;北方属水,金乃水之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因此,对肝实肺虚之证可采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从而达到夺肝母之实,资肺母之虚。本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据笔者临床体验,本法不限于肝实肺虚之证,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阴虚兼有火盛的证候均有较好疗效。一、针法及其分类泻南补北针法,按照所取穴位的不同经属,可分为本经泻南补北和异经泻南补北两种。临证两法既可交替运用,也可相伍为  相似文献   

4.
《医贯》系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著,是赵氏一生对“命门学说”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咳嗽论篇无论是阐述机理还是辨证用药,都集中反映了其独特的温补学思想。今试作浅析。外感咳嗽,补脾为主,虚则补母外感风寒咳嗽,历来都以祛邪发表为主,而赵氏却宗《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责之于肺虚,“盖肺主皮毛,惟其虚也,故腠理不密,风邪易以入之。若肺不虚,邪何以而入耶?”“若专以解表,则肺金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间而来者,何时而已耶?”咳嗽虽因于肺,而其治则在脾,“宜以补脾为主,而佐以解表之药”,因为脾为肺之母,“脾实则肺金有养,皮毛有…  相似文献   

5.
肺系疾病后期之共性病机为肺虚络瘀,即出现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或肺阳虚等各种虚性病症和肺络瘀阻的表现。从理论基础、作用机制、病机理论等方面,阐述中药“涌泉”穴位伏九敷贴治疗肺系疾病肺虚络瘀证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6.
年过花甲之人,机能渐趋衰退,抗病能力低下,即所谓“里气虚馁,卫阳式微”也者,故常宜补益填壮。我国传统有“一冬补过,一年康健”之观念,亦相沿已久矣。然补有清补、平补、温补、峻补之别,宜各视体况而进箸。兹简述几则常见之症,以为引玉之砖:(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因起源于脾肾肺三脏虚衰,脾虚运化转输失常,痰浊壅聚;肾虚气化不利,水泛为痰;肺虚痰贮为饮。外邪入侵,寒冷伤肺。饮食偏嗜,甘肥酿痰。气候转变,诱发“伏痰”为患。治理时,须辨明寒热,审察标本虚实,未发时以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中医学者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治疗多从心、肝、脾、肾出发,较少论及肺。从心肝肺影响气血运行的角度,以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及经络学说为工具,通过论述肝与肺的功能及生理病理特性,即“肺藏魄”“肺在声为哭”“在志为悲”“肝主疏泄”“肝为五脏之贼”,生理上,心肝相生为母子,行血与藏血互用;心肺互制同居上焦,气血互用;肝肺互制,龙虎回环调畅气机。病理上,肝在五行属木,木易郁而心火塞,从而乘肺金致肺气虚。同时结合现代研究,提出心脏神经官能症起于肝郁,而肝郁肺虚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机演变结局之一的观点,并提出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当需辨证论治,对于肝郁肺虚证的患者可疏其肝郁、补其肺气。  相似文献   

8.
“泻南补北”法首见于《难经·七十五难》中“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意为临证肝木实,郁而化火,木火刑金而扰其清虚出现的肝亢肺衰之证,其治则为泻南方心火而补北方肾水。古今医家多以“泻南补北”法治疗心肾不交之病症,而疏其论治肝实肺虚之病理变化核心,故本文基于《难经·七十五难》“泻南补北”法探析肝实证之临证理法及效验。  相似文献   

9.
梁志荣  黄明  李学辉 《河北中医》2003,25(8):596-598
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张锡纯 ,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用药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现仅就其治肺用药特点略谈如下。1 脾肾旺则肺自强 ,补泻结合防治肺疾病肺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 ,单纯治肺往往收效不著。必须根据虚则补其母应用培土生金法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六腑之气血皆赖脾胃以生 ,故肺脏虚证皆可培土以生之。在补土当中既注重气血的调理 ,又注意对脾阴的治疗 ,以达到阴阳协调平衡 ,肺金自旺 ,如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咳、肺虚喘咳、劳热咳嗽、肺虚咳衄等多用培土生金之补母法 ,补脾气用人参大补元气 …  相似文献   

10.
肺气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脏腑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肺是五脏之一,肺卫之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防线,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医脏腑研究工作中,关于“肺”的实质的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为此,我们选“肺”实质研究为课题,先从“肺虚易感”和“肺虚自汗”入手对肺气虚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研究情况小结于下。一、研究目的根据中医“肺主皮毛”的理论,皮毛系指一身之表,包括皮肤、腠理、毫毛。中医  相似文献   

11.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这一段经文载于《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即为肝实,西方虚”即为肺虚,“泻南方”乃是泻心火,“补北方”亦称补肾水,指出了属肝实肺虚的病证,治疗时应采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法则。这一法则是按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制定的。为什么东实西虚证要采用泻南补北的法则呢?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慢性气管炎以咳嗽、痰喘、胸蹩等为主要症状,应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喘”、“痰饮”范畴。在临床上虽然表现不同,但因久咳伤气,一般属肺、脾、肾虚。而在肺、脾、肾三者之中,或偏肺气虚,或肺脾两虚,或肺、脾、肾三者俱虚,尤以老年慢性气管炎表现虚象为著。肺虚易招外邪(容易感染),脾虚易生痰湿(痰多),肾虚不易纳气(发生喘息)。故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系肺脾肾三者失调,在本质上属虚寒(亦有偏虚热的)所形成的。治法,当以调理肺脾肾为主要环节。现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中医治疗该病的一些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最早记载于《难经·六十九难》,后世针灸医家应用五输穴对该理论进行了临床发挥.目前,五输穴“补母泻子”的临床运用也是《针灸治疗学》总论讲授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历来的教材都仅就“肺虚、肺实,肝虚、肝实”加以阐述,给学生理解带来不小的歧义,笔者现将个人理解陈述如下,以做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培土生金,调理虚劳脾弱肺为娇脏,易损难复。虚损劳瘵患者之所以长期缠绵不已,不能说与娇脏难复无关。当肺气虚弱到一定程度时,往往进而子盗母气,使脾失运化之能而出现脾病。在这肺脾同病的阶段,是为上损及中,病情为进,预后不良。考虑到子固能令母虚,而母却能令子实。因而在治肺无效后,转以治脾,此法称为“培土生金”,或称“隔一”治法。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脾寓资生气血之义,气血充盈,当然对肺虚有利。所以《内经》云:“饮食入胃,游  相似文献   

15.
《难经》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南、西、北分别称代肝、心、肺、肾四脏,因而本难所言是属五脏的疾病与治疗。一、虚、实的含义及肝实、肺虚的发生虚、实在古医经中是有其特定含义的。《黄帝内经·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  相似文献   

16.
老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亦是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FC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对其治疗和管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徐凤芹教授治疗老年FC特色鲜明、辨证严谨、疗效显著;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中夹实,多以肺脾肾亏虚为本,肠燥津亏为标;在治疗上,强调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肺脾肾同补,复气机升降,谨慎运用攻下、滋腻之法;强调血结肠腑常作为病情进展、迁延不愈的重要病理因素,但老年患者多因虚致瘀,强调以补虚之法达到活血通便的效果;对于顽秘久秘,病机复杂者,自拟“加减通幽汤”治疗,全方药性平和、通补兼施、标本兼顾。本文总结徐凤芹诊治老年性FC经验,并整理相关临床案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FC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8.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喘息的范畴。其病本于肺、脾、肾三脏受损。肺虚则肃降失常,气逆于上而为咳;脾虚则转输无权,水不化津而上泛为痰,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虚则蒸化无能,真气不能摄纳而为肾喘。因此,咳嗽、咳痰、喘息构成了本病的主要症状。慢性气管炎虽时有标实,但其本仍虚,其病虽始于肺或脾,而终必及肾。我们据此自拟并配制了扶正固本丸,  相似文献   

19.
成德方 《河南中医》2001,21(3):30-3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生理功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脏腑功能逐渐衰退 ,正气日虚。此时 ,极易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气机逆乱而作喘。笔者受《素问·咳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的启发 ,结合临床实践 ,感悟到 :五脏六腑 ,皆能致喘 ,非独肺肾。现将五脏虚在老年虚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治疗略述如下。1 五脏虚与喘1.1 肺虚  肺主气 ,司呼吸 ,宗气的生成与肺密切相关 ,宗气有贯心脉而行呼吸之功。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呼出体内的浊气 ,吐故纳新 ,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此即…  相似文献   

20.
言为心声,语言表达思维,语言思维是神明的外现。生长壮老已是人生发展的五个阶段,人到老年,脏气渐衰,神明不精,常常出现反应迟钝、言语错乱、善忘、情感异常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甚者可渐至痴呆。祖国医学认为,这与五脏精气渐衰,神明不精相关。《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老年言语善误,《内经》责之肺气之虚。笔者探研经旨,结合临证,以为老年言误,其因多端,不独主于肺虚,兹浅析之。1老年言误不独肺虚“五藏者,身之强也。”人身以五脏为中心,当人生四十岁以后,五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