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海 《家庭中医药》2005,12(1):31-31
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2.
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调节饮食的品种和数量,以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食疗方法之一。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可见季节的变化和调整食物的种类对保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在选择具体食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及其他因素,以增强饮食养生的功效。春季饮食重在散阴寒助阳气抑肝扶牌春季的饮食养生宜选择一些能帮助阳气升散、调畅气机的食物,而温性之品有散阴寒、助阳气之…  相似文献   

3.
二、调养饮食,平衡阴阳,防止内邪致病 顺时饮食:四季饮食,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天可适当饮用薄荷茶等以顺应春升之气,夏季可食用生姜等以顺应夏浮之气.秋季可多食乌梅等以顺应秋降之气,冬季可食用萝卜等以顺应冬沉之气。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抑其旺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王冰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相似文献   

4.
因时而烹、适时而调,这是中医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之变更;气候有温、热、冷、寒之差异;人体阴阳气血亦有消、长、盛、衰之不同。为了调整机体适应自然之变化,烹调饮食应当注意适当调节。《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溢,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周礼·天官》也说:“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宜食辛以发散,冬坚实宜食咸以和饮。”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从选料、配制、烹调到菜肴的色、香、味等方面都应符合四季养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儆膳正要》日:“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饮食种类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6.
药膳可以帮助人们健体强身,治疗疾病,但是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药膳对人体有益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国古代医家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过明确的论述。战国时的扁鹊就曾指出:“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饮膳正要》在“四时所宜”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所以使用药膳时要讲究食性和药理的合理调配,讲究宜忌。  相似文献   

7.
六月养生提要阴历六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天地之气收敛下降而开始变得重浊。这个月的天地之气主养一年四季,使万物生长度盛繁华,许多植物达到顶峰。夏天流汗多,饮食宜增加咸味,减少甘味,以滋补人的肾脏,本月肾脏精气衰弱,脾脏兴旺,应少食肥腻味重的食品,适当吃...  相似文献   

8.
护理是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为了保障人民健康,总结交流护理经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术发展,笔者将16年来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中医辩证施护在护理工作中,要按照中医理论要求,根据不同病理证候实施不同的护理。1.1八纲辩证施护:“治寒以热,凉以行之。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故真寒假热,宜热药冷服;真热假寒,应凉药热服。“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故寒证应热食,忌生冷之物;热证应凉食,忌辛辣香燥之品。表证应寒暖适腚,汗出为佳,应避风以防复感外邪;…  相似文献   

9.
腹胀是肝炎病程中的一个症状。腹胀多属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细菌过度繁殖,造成食物在消化道过度发酵,肠腔积气所致。中医认为,肝炎腹胀病涉肝、脾、胃,从胀满的性质来说有寒、热、虚、实、气、水之别。《金匾要略》中指出;“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者,皆属于热。”此多为肝胆脾胃湿热;从腹满的特点来看,腹满时减按之不痛为虚,腹满不减按之痛为实;饮食下咽食后即胀为肝胃不和;朝食不能暮食,午后胀甚,多为脾胃虚弱;若终日胀满,纳呆困倦,此脾虚湿困之候。从治疗原则来…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饮食思想中,把饮食保健的意义提高到以" 尊生"为目的,在各类饮食著作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发挥。何良俊认为美食必以安身、存身为本说:"修生之士,不可以不美其饮食。所谓美者,非水陆毕备异品珍馐之谓也,要生冷勿食,坚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相似文献   

11.
子刚 《科学养生》2006,(9):18-19
古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并强调食养必须遵循“辨饮食之宜忌”及“平衡膳食”的原则。中国传统医学古书《金匮要略》所言:“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指的就是饮食与人体健康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就饮食原则而言,病人宜补益饮食,加强营养,以补气养血;宜食易消化之品,以顾护脾胃;宜作汤食,以促进乳汁分泌。不宜生冷水果及寒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及涩滞经脉;不宜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耗损气血。  相似文献   

13.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反映于舌象。舌苔乃胃气所生,验苔可察胃气之存亡,苔之厚薄,能反映邪气之深浅轻重。病情有寒热虚实之分,饮食有寒、温、平性及酸苦甘辛成之异,病人之饮食或宜、或忌、或多、或少,可根据舌象辨证施食。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饮食宜滋补,通过进补,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顺应体内潜藏的阳气,遵循"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少食生冷。不过,如果过度进补,或过食温燥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可改善机体的糖代谢而维持正常水平,合理饮食。①宜多食含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如芹菜等;②少食含糖高的水果,宜食含糖低的如西瓜等水果。③宜食高维生素的副食品,或具有清热的中药。④根据体重合理调配主食,使气味和合,补精益气;⑤忌用高糖类食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机体内糖代谢的正常维持。保持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医治病不但重视以药物祛除病邪,更注重饮食的调养作用。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而疾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故在指导患者饮食时,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属性的饮食,从而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辅助治疗目的。 1 同病异食:相同疾病由于病机病症不同而食用不同的饮食。如胃脘痛患者,因饮食所伤者,应食山楂  相似文献   

17.
胃肠病的饮食宜忌浅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饮食可养人,也可治病,但也可致病。《金匮要略》强调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见,饮食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用中医观点谈谈胃肠病的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18.
"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初自明代医家万密斋<育婴家秘>,是针对小儿"纯阳""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以及针对世俗育儿常过分强调暖衣、饱食之流弊提出来的,并解释所谓"饥,谓节其饮食也;寒,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  相似文献   

19.
有关饮食     
<正>日进饮食,必须碎咬细啮,徐徐咽下,方不伤脾。食后慢行百步,用手摩其腹,庶几饮食可消。最忌食后就寝,耳无所闻,脾即不磨,肺气又不为之四布,惟有郁结成病而已。至于夜食,尤当屏绝。——清·陈德求《医学传灯》古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此四时之宜,以和阴阳,而安六腑。然天  相似文献   

20.
《养生月刊》2004,25(12):1106-1108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成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宣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