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少娟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76-176,17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中药涂擦及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肢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得更显著;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d、治疗第14d以及治疗后30 d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4d、第30 d肢体运动功能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电针加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取40名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入组,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予西药及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注申捷结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把65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每日肌注申捷注射剂20~40mg。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注申捷注射剂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取的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刺组(60例)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60例),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纯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病情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d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d后的FMA和MBI的评分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JF能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燕利 《现代保健》2013,(14):109-11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一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地给予药物治疗,康复组20例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规范地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的FMA评定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袒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周期为6周,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对照组(27.31±11.30)和观察组(26.58±10.11)相比,治疗6周后,对照组(46.33±12.02)和观察组(64.88±12.50)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都明显升高,P<0.05;而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升高,P<0.05;而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梗塞致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完善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干预前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Ma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a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和6月,康复组Fugl-Mayer值、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43(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其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将康复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均得以改善,前后差异对比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19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早期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指导能够促进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单纯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健康教育配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Barthel指数法评分)等日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偏瘫功能12级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16)
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手段,设置对照为常规治疗,分别采用FMA和Bartk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Bartkel指数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治疗中基于临床常规治疗上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继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并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干预,对比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后,其Barthel指数、Feg-Mevyer积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95-129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并发症控制;观察组给予早期(1周内)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微创术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依据其个人差异予以传统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针刺足三里穴、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HNISS)评分、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FAC下肢行走评分及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的神经功能缺损(HNISS)评分、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2.41±3.01)分、(63.44±13.2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FAC下肢行走评分为(3.65±0.61)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为(30.13±2.45)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下肢行走能力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