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药物雾化装置及湿化液定时气道滴入进行气道湿化,实验组患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发热、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以及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38例病人中,发生发热、刺激性咳嗽、痰培养阳性及VAP的人数分别为13、15、12、10人;对照组的32例病人中,发生发热、刺激性咳嗽、痰培养阳性及VAP的人数分别为24、21、20、19人。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述4项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人工鼻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VAP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湿化效果达到生理性需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人工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持续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探索最佳气道湿化途径。方法选择10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抽取0.45%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内滴入法湿化气道(湿化液同),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能准确控制湿化液,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例ICU气管切开吸氧患者根据气管切开的吸氧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人工鼻吸氧与普通吸氧的痰液性质(痰液粘稠)、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和吸氧效果。结果人工鼻吸氧在痰液粘稠、痰阻情况、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普通吸氧组显著减少,而在吸氧效果方面却优于普通吸氧组。结论人工鼻吸氧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了比较安全、方便、有效的吸氧治疗方法,保证了氧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将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划为对照组,26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痰痂形成率、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排痰,减少痰痂形成率及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覃美珍 《现代医院》2008,8(12):45-46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采用沐舒坦湿化液持续深部湿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81例与对照组(B组)81例。A组使用沐舒坦加生理盐水液气管深部持续湿化,B组使用传统湿化液(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加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间断气道内注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肺部感染率为14.8%,刺激性咳嗽为4.9%,痰液阻塞1.2%,B组肺部感染率为46.9%,刺激性咳嗽为30.9%,痰液阻塞23.5%,A组并发症减少,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沐舒坦持续深部湿化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湿化,能达到满意湿化,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俊辉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46-1147
目的 探讨适合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湿化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微量泵持续滴入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和痰痂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微量泵持续滴入法可以有效减少刺激性咳嗽和痰痂形成的发生率,为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让容易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昏迷且建立了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率、痰液性状,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痰液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气道管理方案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痰液性状,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脑溢血、脑梗死昏迷、呼吸衰竭、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医生为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需要做痰培养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但上述患者因不能咳嗽、咳嗽反射消失,无法将痰液咯出,需吸引器吸痰,这就给留取痰标本带来了困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一次性输液器留取痰标本送检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临床应用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朱文娟  时兢 《医疗装备》2013,26(2):38-39
目的:观察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人工气道,对照组采用间断注入湿化法,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气道安全可靠,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和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的同时增加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痰痂的形成得到控制,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的情况和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6.67%,肺部感染率为1.67%。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为63.34%;肺部感染率为8.33%(均p0.05)。讨论: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大多处在昏迷状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临床护理,进行预防干预要急时,防止发生意外。护理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痰液附着气管壁形成痰痂,对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近两年(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确诊为神经外科脑出血并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护理路径差异将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由50例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相同护理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例数、植物人例数和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效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42例烧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短时间小雾量热湿化雾(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传统常温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21例中刺激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痰痂发生、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时间小雾量热湿化气雾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临床管理路径在老年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91例老年患者,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 2016年7月至12月46例予以临床管理路径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痰堵、误吸、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入院第5天,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痰堵、误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临床管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效降低痰堵、误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患者行以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短,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还可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61-66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主动与被动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GICU)收治的44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9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被动人工气道湿化(持续微量泵入湿化液)护理,研究组采用主动人工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器内加45%生理盐水)护理,连续护理3 d后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研究组的湿化过度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刺激性咳嗽、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0.00%、2.27%、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12.82%、15.38%、1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吸氧患者采用雾化主动湿化相对常规微量泵持续泵入被动湿化具有更显著的湿化效果,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应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4例.对照组予以人工叩击排痰法,观察组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73.5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症状、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2、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机械振动排痰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且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陈慕媛 《中国校医》2014,28(2):158-15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对70例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设立气道湿化管理小组,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湿化管理。结果70例患者中5例昏迷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未实施堵管,1例切开局部出血,5例他科带入耐药菌者现痰培养显示耐药菌培养转阴;其他患者加强护理后均顺利拔管,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结论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节约社会资源、增强护士职业价值观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在肺叶切除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肺叶切除术后连续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d,仍有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且咳嗽排痰不畅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切开气管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31例)和非预防性气管切开组(20例)。观察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预防性气管切开组[25.8%(8/31)比40.0%(8/20)、19.4%(6/31)比35.0%(7,20)、38.7%(12/31)比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叶切除术后连续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2d,仍有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且咳嗽排痰不畅的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