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血常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共85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血常规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红细胞计数(RBC)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比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血常规检测对临床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判断患儿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杨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36-2737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改变是否与血常规改变具有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医院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所诊治的1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的女患儿有55例,男患儿有80例.住院期间监测血常规,WBC小于或等于109/L者为对照组,WBC小于10109/L者为研究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有75例,对照组有60例.首先是对照组在入院后即将进行血常规检查,经过两天后就可以复查,出院前再次复查一次.治疗组在进院后的三天化验心肌酶五项(HBD、LDH、ALT、CK、CK-MB),进行密切观察,两次化验中任意一次CK-MB升高均属于心肌酶升高.最后检测心肌酶与心肌特异性同工酶(CK-MB)的改变是否与血常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儿心肌酶的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3.
血常规及心肌酶测定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手足口病有小规模流行甚至局部暴发的可能。笔者所在地区1月~5月份共发生手足口病160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腺病毒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手、足及口腔粘膜出现大量散在疱疹,疱疹突起、放亮,有大量胞液。此病常在0~4岁婴幼儿中间发生流行,能引起患儿多脏器损害,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如能及早地确诊该病,对增加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有重要意义。作者以12名正常儿童(0~4岁)作为对照组,1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测定组,分别测定血常规及心肌酶谱,对测定结果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手足12病是发生于儿童和婴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是具有特征性皮疹和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2-3],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l6)和肠道病毒7l型(EV71)最常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呈进展性,易致死亡^[4]。现将2008年11月-20lO年10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处就诊的7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常规解读     
肖帅真 《家庭医学》2006,(20):46-47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15~19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经验,为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提高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75例为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利巴韦林+维生素C+维生素B输液治疗。依据病历资料对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结局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性、<3岁患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危群体,占比分别达到了69.33%、90.67%。皮疹主要位于四肢(100.00%)和口腔(97.33%),在其他部位也可见皮疹。发热以低热(50.67%)、中热(44.00%)为主,高热较为少见(5.33%)。手足口病主要在4-6月(76.00%)发生。经利巴韦林+维生素C+维生素B输液治疗及其他针对性治疗3-15d,平均(6.2±2.8)d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利巴韦林+维生素C+维生素B输液治疗及对症治疗,具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在诊断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诊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测的100例健康者为探究主体,分别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00例,以上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联合血生化检验,观察2组受检者的检验效果.结果: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本院收集的100份血液标本按照检验方法分成对照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观察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联合血涂片镜检).对比两组血液标本正常概率和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正常概率为70.00%,检测准确概率同样为70.00%,两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将其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又称水疱疹及口炎,是以发热,手掌、足跖、口腔内等部位发生皮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多见以皮疹为主的轻症病人,但在多数病人的辅助检查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各脏器损伤的表现。现把我院近三个月来门诊及住院的150例手足口病病人的辅助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价值,评价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临床价值,为疾病检验、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择100份血液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行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比分析观察1组、观察2组经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相符率、具体异常情况表现以及占比情况。结果:观察1组与观察2组经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后镜检结果相符率为63.00%、不相符率为37.00%。就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表现看,观察1组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正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情况下,观察2组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率为18.00%,白细胞正常/下降/升高与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下,观察2组血涂片镜检结果的异常率为12.00%。结论:相较于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大大提高了血液标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另外,可以根据受检患者情况联合血液分析仪检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以提升疾病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刘承巨 《中国保健》2009,(19):940-941
血常规是通过对血液的检测,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检查意义在于,能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不断地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就从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两个具体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杭州市重症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比较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后的差异,寻求早期预判重症HFMD关键指标。方法对2014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98例重症HFMD患儿进行统计分析。采集重症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差别。结果 498例重症HFMD患儿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6∶1,1岁~3岁患儿占76.7%。重症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6±1.2)岁,重症HFMD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占76.5%(381/498)。EV71感染的患儿肢体抖动和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P0.05)。EV71感染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明显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P0.05)。结论年龄小、EV71感染、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增高,出现肢体抖动和呕吐等临床症状,是预判重症发展为危重症HFM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崔丹 《现代保健》2009,(22):150-150
目的对血液自动分析仪筛查出的细胞异常血象,进行人工细胞形态镜检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对189例血象涂片后用瑞氏染色,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镜检。结果189例异常血象中147例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检出率达78%,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异常细胞,弥补仪器固定的局限。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避免了人为的计数误差,使计数结果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不能完全代替镜检,血液涂片作为形态学检查的基础,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李相会  吕凤菊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12-57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之间的差异,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对早产新生儿的诊疗。方法:以剖宫产及阴道产早产儿212例为早产组(女性96例,男性116例);以足月产新生儿304例作为足月产组(女性135例,男性169例),采集两组新生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对血常规项目中的13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早产儿的血常规值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血常规值无明显性别差异;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新生儿血常规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除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测定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除红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两组间血常规的统计与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邹攀 《现代养生》2014,(16):61-6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进行血常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门诊体检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详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通过血常规变化的比较,可以初步的判定小儿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与临床特征,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收住院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82.5%,发热97.5%,肢体抖动100%;白细胞(WBC)﹥12×109/L占77.5%,血糖升高占30%,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47.82%,无死亡病例。结论肢体抖动等是重型手足口病的常见表现,白细胞增高、心肌酶异常和血糖升高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常规检验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涂片镜检血常规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的住院病人经过化验的400例正常标本,作为观察组,以1000例异常标本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标本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观察组中的400例血涂片检查中,发现有6例异常,假阴性率为1.5%;而在对照组中的1000例血涂片检查中发现47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47.2%。结论对于任何的血液分析检测的结果都需要再进行涂片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1127工程"实施以来,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在乡镇医院已基本普及,我院于2008年配置了U-RIT-2900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和其他类型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一样,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病理条件下,其测定结果并不可靠或难以确定,还需进行镜下复检。但是在一些乡镇医院,由于怕增加科室成本和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信赖仪器而很少或基本不进行人工镜检。我们通过在仪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例较典型病例,来探讨一下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