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赵永艳  田庆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16-321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需求情况,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内容、方式、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预防措施在需求内容中居于首位,发放科普手册是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医护人员需考虑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知信行执行影响.方法 将手足口病患儿家属240例按1∶1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研究组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率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儿家属询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执行知信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先关知识的掌握、减少询问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初诊和复诊时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问卷的发放,比较236例家属健康教育前后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治疾病意识和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伍结芳 《智慧健康》2023,(8):190-193
目的 研究分析童趣性健康教育应用于学龄期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学龄期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童趣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儿依从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儿各项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依从率为95.00%,家属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患儿依从率为75.00%,家属满意度为72.50%,试验组患儿依从率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童趣性健康教育应用于学龄期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及患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3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6例和对照组216例。对观察组的患儿家属进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治疗、护理等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护理等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规范地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交叉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案,为降低患儿感染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给予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指导,了解患儿家属对疾病、家庭护理知识的了解,并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再对患儿家属进行上述调查,分析其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护理的掌握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多发于3~6月份,1~3岁患儿为多发人群;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对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疾病传染性增强时段、临床治疗原则和常用治疗药物了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一定护理知识,有利于减少患儿交叉感染,缓解患儿家属情绪,可有效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住院患者家属对手足口病的掌握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手足口病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以专业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后,患者家属手足口病知识平均得分由(63±1.64)提高到(91±4.96)(t=36.9,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家属手足口病知识平均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家属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医院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保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属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医院-社区-家庭)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保健行为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疾病传染源、发病季节、传播途径及病变部位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4.00%好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行为能力好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增加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提高保健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以问卷方式对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就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对疾病|治疗日常生活护理复发的预防及复诊等了解需求强烈,健康教育方式倾向于与护理人员一对一交谈发放科普手册、宣传栏和墙报。结论应该对患儿家长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了解疾病及相关知识,掌握家庭护理知识,以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斯金纳强化理论指导家属健康教育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浙江省台州医院接诊的10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其家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斯金纳强化理论下指导家属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焦虑状态以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满意度、焦虑状态以及社会支持水平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给予斯金纳强化理论下指导家属健康教育形式的干预,可有效提升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缓解焦虑情绪,更好地支持患儿的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放射性32P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患儿家属的护理宣教,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997年5月~2004年5月行放射性32P敷贴治疗的皮肤血管瘤婴幼儿3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患儿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护理知识宣教,发放宣教小册子和宣教图片,进行必要的电话随访指导。结果经过加强宣教后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患儿家属人数明显提高,实验组中的痊愈、基本痊愈的治疗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治疗护理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家长加强知识宣教及护理指导,使得家长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护理,增强疾病治疗效果,减小放射性皮炎和皮肤感染的发生,对患儿早日康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家庭护理综合健康宣教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主体为我院2017年1-6月门诊诊治的可以居家隔离的62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家庭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在家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士开展健康宣教(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食欲改善以及口腔、皮肤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家属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家庭护理综合健康宣教在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庭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与健康宣教运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以双盲抽签法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个性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实施个性化护理及健康宣教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患儿治疗护理效果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记录并分析。结果:经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儿病症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病症痊愈时间快,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互联网式健康教育应用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5月2日至2018年2月2日16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分成80例/组。一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另一组实施互联网式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家属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3.61±0.24 d)、痊愈时间(6.52±1.13 d)更短,教育四周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84.58±1.16分)、疾病特征(85.51±2.25分)、消毒隔离(86.63±3.32分)、预防护理(85.58±2.16分)得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6.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4):315-317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在急性荨麻疹患儿家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荨麻疹患儿7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组,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患儿为对照组(n=32)、2019年7月~2019年12月入院患儿为研究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CNP模式的个性化健康宣教,随访6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后家属照顾能力量表(FCTI)、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92.11%高于对照组71.88%(P0.05);干预后研究组FCTI、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2.71%与对照组9.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NP模式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可提高急性荨麻疹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照顾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避免患儿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7.
贺芝兰 《现代保健》2014,(32):82-84
目的:探讨儿科出院保健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正常出院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未予以护理延伸服务,而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则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皆于出院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优良率与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延伸服务应用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予以患儿更好的照料,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发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治疗小儿发热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后,家属可熟练掌握发热的基本护理,有效预防患儿因发热时间过长引起其它疾病。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在小儿发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营养不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营养治疗,对照组实施护理常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6个月后随访发现,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健康行为规范率以及家长的健康知识丰富率和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加强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规范健康行为,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总结2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重视观察和对症护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治愈20例,好转7例,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