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艳虹 《医疗装备》2022,(18):186-187
目的 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汁淤积症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乳房按摩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改善母乳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剖宫产妇女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2年产科病房剖宫产妇女200名产妇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及对照组。强化护理组采用心理疏导保持产妇心情舒畅,哺乳期喂养、乳房保健、护理知识宣教,每天上午、下午均对观察组妇女乳房情况检查对检查有乳汁淤积倾向患者进行热敷和按摩。结果强化护理组的母乳喂养率为83.0%,乳房胀痛率12.0%,重度硬结率为9.0%。结论强化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剖宫产妇女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乳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潘小路 《医疗装备》2023,(23):139-141
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采取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8名初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仪干预,两组均持续观察至出院,对比两组乳房胀痛程度、产后恢复情况、泌乳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产后72 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情况,缓解乳房胀痛,加速乳汁分泌,可促进其产后康复,进而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和乳腺炎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无乳汁分泌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本护理指导上按照经络走向选穴,采用不同手法,产后6小时即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结果 产后6小时即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达到91.9%,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形成了规范而有效的产后早期穴位按摩技术与流程,有利于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陈惠琼 《医疗装备》2022,(18):156-158
目的 探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开始分泌乳汁时间、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开始分泌乳汁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有效缩短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促进乳汁分泌,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疼痛程度在产后第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产后第3、4天较对照组轻(P0.05、P0.01);乳房硬度在第2天时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第4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部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治疗中的作用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入产后存在乳汁淤积产妇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依据产科常规开展护理)和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外加以穴位按摩)各46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后的乳房胀痛分级、泌乳量、补授乳量、母乳喂养及乳腺管畅通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的泌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使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h和48h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3d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产后入乳房护理可有效地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可预防和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缓解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乳房按摩,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和指导,比较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和乳房胀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比对照组要早,而且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不仅促进乳汁早期分泌,还能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0.
潘艺 《医疗装备》2022,(20):145-147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缺乳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76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乳房按摩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至产后第7天,比较两组泌乳量、血清催乳素水平、缺乳程度改善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5、6、7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乳房充盈度、乳汁质量、喂养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乳房充盈度、乳汁质量、喂养情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可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5P手法按摩乳房配合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5P手法按摩乳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乳房硬度和胀痛程度、症状消退和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硬度和胀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硬结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睡眠状态、食欲、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社会参与能力、躯体感觉以及生活满足感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5P手法按摩乳房配合大黄芒硝外敷能够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和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剖宫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h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每天3次,连续4天,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房舒适度显著提高和产后乳汁淤积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不仅可以提前泌乳的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还可降低乳房胀痛和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提高乳房的舒适度,可以有效提高纯母乳的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产科收治并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按产妇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及更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观察两组产妇术后第4日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例数及其比例。结果:术后第4日出院时,观察组:产妇乳汁充足,纯母乳喂养133例,纯母乳喂养率88.7%,乳汁中量17例,混合喂养率11.3%,无人工喂养;对照组:乳汁充足77例,纯母乳喂养率为51.3%,乳汁中量48例,混合喂养率为32%,乳汁极少25例,人工喂养率为16.7%。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产妇中医穴位按摩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许文玉 《医疗装备》2023,(23):124-126
目的 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64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 d。比较两组乳房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产后泌乳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产后3 d总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初乳分泌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性护理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能够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程度,利于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热敷乳房)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2天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小于对照组,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6.
杨丽莎 《医疗装备》2023,(11):124-126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62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乳房按摩,观察组加用微波治疗仪干预,均连续干预3 d。比较两组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及新生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 d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出生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究中药配合乳房按摩联合疗法在产后乳房产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预期期间我院妇产科探视足月分娩产后的90例初产产妇,参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模式,治疗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外加中药配合乳房按摩疗法,对两组患者前3d内泌乳量、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产妇7d内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64.4%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乳房按摩疗法在初产妇早期哺乳期的应用,在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产后乳房胀痛感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低频电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乳腺炎的发生率及母乳喂养的依从性。结果:治疗组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4.6%,总有效率为75.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乳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手法按摩与低频电脉冲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小燕 《医疗装备》2023,(19):151-152+156
目的 分析产后康复仪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乳房胀痛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乳房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泌乳功能(产后泌乳开始时间、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及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后乳房胀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观察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增强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按摩乳房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按常规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和测量两组乳房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1,②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