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荣 《工企医刊》2014,27(6):1118-11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且实施系统护理,然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痊愈43例,显效45例,有效34例,无变化14例,有效率为89.7%,其中16例出现出血并发症,9例患者溶栓治疗后6小时后颅内出血,对其进行脱水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处理,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系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贝 《中国卫生产业》2013,(9):60-60,62
目的分析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总结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从2008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详细全面的护理计划,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各个阶段实施护理计划,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分析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过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精心护理和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的NHISS评分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治疗前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36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75.00%。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溶栓治疗中经全面、系统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显著地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减少病人心理、生理的痛苦,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或恢复,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评定标准评定。结果 20例溶栓病例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或恶化2例。结论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护士的密切配合及有效观察和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的39例患者中,20例临床痊愈、18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结论:临床上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桂玲 《现代保健》2011,(31):67-68
目的介绍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护理中的体会,给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采用尿激素酶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经本院针对性护理,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其中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出血。结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尿激素酶溶栓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治疗的适用度,降低复发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在患者接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绝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行为能力,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发挥rt-PA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近些年很多专家关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将近些年关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5例)和机械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法,机械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方法。根据Barthel评分标准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取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来判定血管再通率。结果药物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5.6%,血管再通率为73.3%;机械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7.8%,血管再通率为100.0%。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相当,但各有其局限性,应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01/09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20例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给予全程观察护理,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胃肠道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再选取同期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晓霞 《工企医刊》2014,(3):750-75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再通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rrjk》2017,(16)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时,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溶栓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甲期(6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肯定,笔者自2004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该方法治疗60例,经配合全程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过程和护理要点。结果经过5 d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脑系专科病情平稳,临床未见活动性出血迹象,转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出血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及处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赵新华 《健康必读》2008,7(4):99-99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但随之带来的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对2000年5月—2006年6月住院的36例ACI患者使用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构建及其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启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同时将rt-PA静脉溶栓地点前移到急诊重症监护室。以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绿色通道管理流程实施前rt-PA静脉溶栓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DNT60 min比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溶栓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DNT较短,DNT60 min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后24 h与72 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构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自就诊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DNT60 min比率,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病残率,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急性期内,对于脑梗死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出现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目前,静脉溶栓已然成为了临床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但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当前使用静脉溶栓的普及率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疾病预后。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情况,以及开展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过程中、溶栓后的相关护理步骤,综述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接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5/45),对照组为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应用急诊重症监护室(ICU)一体化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ICU一体化护理路径,分别将两组患者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康复训练时间、溶栓率、致残率、死亡率、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溶栓时间、入院至康复训练时间、溶栓率、致残率、死亡率、轻度神经功能损失率、中度神经功能损失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采用急诊ICU一体化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溶栓时间窗与康复训练时间窗,提高溶栓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小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83-1584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护理组(80例)和常规护理组(8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护理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护理水平,笔者对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的40例ACI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