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  相似文献   

2.
非职业性砷中毒是由于口服含砷的药物或农药,食用砷剂处理过的蔬菜和水果,或居住在熔炼厂周围长期吸入受砷污染的空气所致,但因工业废渣污染水体,由饮用水引起砷中毒报导尚属少见。某磷肥厂周围的居民,曾两次因饮用含砷废渣废水污染的河水而引起砷中毒,两次中毒均发生在冬季,其原因、情况及临床症状基本相同,为从中吸取教训,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一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金川县砷中毒的病情及流行特征 ,查明引起砷中毒的高砷来源。方法 对经检测饮水砷含量超标的村进行病情调查 ,同时对该村的地理、地貌、饮用水源及环境中砷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测定内环境和外环境介质中砷含量。结果 饮水砷含量检测有 3个共饮泉水源超标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0 2 87mg/L ,超标 5倍多 ;共调查 375人 ,查出患者 6 2人 ,患病率为 16 5 3% ,其中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83岁。结论 四川省存在地方性砷中毒。共饮泉水中砷含量超标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由于没有其他环境砷污染 ,水砷含量高是自然形成的 ,因此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4.
砷是一种环境毒物,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和工农业用途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环境中居民发生急慢性砷中毒甚至癌症.地球化学性因素导致的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地砷病)是影响面广、后果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因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和因燃用高砷煤导致空气和食物污染而引起的燃煤型砷中毒.目前地砷病至少威胁着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口;其中饮水型砷中毒在我国大陆地区9个省(自治区)存在,受威胁人口约185万,燃煤型砷中毒是全球惟一存在于我国贵州和陕西两省的病型,受威胁人口122万[1].  相似文献   

5.
砷污染饮水引起砷中毒报告马伟运,张伟,杨列昕,王洪玲,陈斌滕州市某镇曾发生了一起生活饮用水受到砷污染引起了砷中毒的环境污染事故,现报告如下。某化工厂以磷肥和硫酸为主要产品,自1992年8月1日起陆续购进一批高砷矿石,含砷量为12%~13%,超过化工部...  相似文献   

6.
某化工厂砷污染饮水引起的砷中毒调查报告马伟运,陈斌,王洪玲(滕州市卫生防疫站)调查某化工厂使用高砷矿石,污染饮用水原,导致砷中毒的发生情况。经检测,饮水中含砷量为2.1~4.0mg/L;暴露人群的砷中毒发生率为87.23%(205/235),非生产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和土壤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中砷含量,瓜果蔬菜中的总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测定。结果在抽取的85名居民日常饮用水中,水砷范围14.41~90.34μg/L,中位数为43.88μg/L。采集的瓜果蔬菜砷含量范围为0.001~0.771 mg/kg,均数为0.0598 mg/kg,超标率为43.04%,其中瓜果蔬菜中砷超标率呈现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食用污染严重的叶菜类蔬菜中摄入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达到71.77%。本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土壤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砷污染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通过食用自产瓜果蔬菜染砷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吴丽萍  林昆 《卫生研究》2007,36(3):357-360
目的探讨泰国某锡矿区环境砷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与人群慢性砷中毒的关系。方法创建该锡矿区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砷污染的环境监测和慢性砷中毒病人的发生地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砷污染状况以及慢性砷中毒病人的空间分布特征。用空间内插法(IDW)形成该地地下水、耕作层土壤的砷污染趋势面,并结合缓冲地带划定及查询功能,等级相关分析等对慢性砷中毒病人出现及未出现区域的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按照当地环境卫生标准,将地下水、耕作层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空间分级,找出了相对危险区域。慢性砷中毒病人的出现区域与未出现区域的地下水中砷的含量及土壤类型明显不同(P<0.05),但与土壤中水溶性砷含量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饮水砷浓度是该地慢性砷中毒的决定因素,而土壤类型影响慢性砷中毒的发生;GIS的空间趋势面分析对了解砷污染的状况和人群病情监控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南锑冶炼砷废渣致水源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水源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水源性砷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水源性砷中毒,主要是砷碱渣污染水源所致,主要特征为急性和亚急性中毒,具有突发性、隐匿性、群体性,分布为饮同一水源,其年龄、性别无差异,可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血液、泌尿系统。根据患者的尿样及饮用水源的砷含量显著增高,可以确诊。结论通过对湖南锑冶炼业砷污染水源致砷中毒调查发现,水源性砷中毒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预防砷对水源的污染,砷中毒事故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坝子村砷中毒30年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子村砷中毒30年追踪调查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4)安冬,胡小强,何光煜煤烟污染型砷中毒是近二三十年在我国贵州发现的一种地方病,它是由于居民室内敞灶燃用高砷煤而引起的。煤烟污染型砷中毒的远期危害究竟是什么?作者从1987年起对1964年发生...  相似文献   

11.
因饮水砷污染而造成慢性砷中毒,在台湾、智利、阿根廷、美国和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均有报告。近年来,在日本也发现因矿山周围地区的大气及水均被砷污染而引起慢性砷中毒。土吕久地区的调查指出,这种中毒以皮肤症状为主,但也有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的病例。然而目  相似文献   

12.
刘惠云 《职业与健康》2001,17(9):151-152
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而肺心病患者合并砷中毒则比较少见。肺心病患者合并砷中毒时其中毒症状出现早,病情也往往较重,故其治疗与护理要求有其特珠性。我科自2000年元月以来,收治因砷污染而引起急性、亚急性、慢性砷中毒患者250余例。在250余例中毒患者中,凡原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化验检查尿砷、发砷超标虽不严重,但中毒症状较重,起病亦早,特别是原患有肺心病患者合并砷中毒时病情较危重。  相似文献   

13.
四起急性水源性砷中毒715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4起砷污染饮用水致急(亚急)性砷中毒共715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分级、应急救治方案.方法 对砷污染饮用水致急(亚急)性砷中毒715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作综合分析后进行诊断分级,应急救治方案采用二巯丙磺钠为主的2~4个疗程驱砷救治,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量合剂、对症和支持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715例急(亚急)性砷中毒者,由4起砷污染饮用水源引起,这4起污染饮用水的砷含量分别为3.5、2.28、3.26和32.5 mg/L,超标227~3249倍;其中急性中毒85例和亚急性中毒630例的初检尿砷含量分别为0.27~10.00 mg/L [(3.23±2.7)mg/L]和0.2~11.20mg/L[(1.16±1.37)mg/L];心肌酶异常为44/82例(53.7%)和258/477例(54.1%)、肝功能异常为36例(42.4%)和206例(32.7%)、肾功能异常为8例(9.4%)和159例(25.2%)、心电图异常为18/42例(42.9%)和125/489例(25.6%).本组病例诊断为急性砷中毒85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50、18和17例);诊断为亚急性砷中毒630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52、20和13例).本组715例砷中毒患者,经采用应急救治方案抢救后,全部均获治愈,无一例意外和发生并发症.结论 急(亚急)性水源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切实可行,应急救治方案科学合理,中毒患者尿砷值含量与受损的器官个数、临床表现、诊断分级等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砷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性砷中毒是指由于长期饮用含高砷地下水,或暴露于燃用高砷煤,引起以皮肤色素沉着或(和)脱失、掌跖角化等皮肤改变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血管、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症状的全身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多为慢性中毒,是地方病中发现历史最短、了解最少的一种地方病。由于其危害不只限于摄入砷的一段时期,在中止摄入后,仍可持续较长时间,尤其砷可引起恶性肿瘤等,因此引起广泛关注。1病因和分类地方性砷中毒可分为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饮水型最常见,燃煤型仅见于我国的某些地方。饮水型是由于饮用高砷水,直接由消化道摄入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一起饮用污染水引起亚急性砷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饮用污染水的村民有342人进行入户调查、体检并对其尿样进行检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废弃矿洞水砷含量为2.40 mg/L,末梢水砷含量0.63 mg/L,水源水砷含量0.01 mg/L,水源水、末梢水、废弃矿洞水检测汞含量未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对342名饮用污染水村民尿砷检测,均值为(1.089±1.64)mg/L,临村45名没有饮用污染水村民尿样进行砷对比检测,均值为(0.134±0.163)mg/L。结论 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诊断亚急性砷中毒病例8例,判断本次事件为一起饮用水污染引起的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6.
某厂职业性砷中毒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60年代至90年代的多次调查表明,该厂的钴冶炼车间存在着工业性砷污染,已引起了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砷暴露职工中有严重的砷吸收、砷性肝肿大和砷性皮炎。尿砷和发砷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别也具有非常显著性。三氧化二砷引起的慢性肝病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五华县农村井水中砷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矿产资源较丰富,钨、锌、铅、钼矿均已被开采,其选矿废水或尾砂等有可能含有砷元素。五华县农村多数群众饮用井水,若井水被砷污染,长期饮用高砷的井水,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作者旨在查清全县乡村饮用的井水中砷含量水平、分布规律,为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确定,除查明环境中砷含量及个体病例外,人体生物材料毛发中砷含量高低亦是一个比较重要依据[1,2]。为了解三峡库区燃煤地区有无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根据“全国地方性环境砷分布调查”的要  相似文献   

19.
一起高砷工业废水污染生活饮用水事故调查马伟运,王洪玲,陈斌1992年10月,因某化工厂使用高砷矿石,生产废水污染地下水源引起砷中毒事故。该厂过去使用的硫矿石砷含量为0.0093~0.038%,废水砷含量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近期所购高砷矿石,砷含量为1....  相似文献   

20.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是目前世界上仅存在于我国贵州、陕西两省的一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型,患者除具有典型皮肤病理改变外,尚涉及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卫生问题[1-2].由于砷对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所以砷的毒作用机制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仍然是当前砷中毒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组多年来在对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的追踪调研中发现,燃煤型砷中毒会导致严重的肝损害,肝硬化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燃煤型砷中毒肝损害机制是研究重点,并希望通过机制研究找到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基于人群研究取材困难、混杂因素多的局限性,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模拟病区患者砷暴露形式,采用病区高砷煤烘玉米粉制备的饲料喂养动物,建立大鼠砷中毒模型,侧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燃煤砷暴露致大鼠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深化燃煤型砷中毒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