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而对于晚期胰腺癌、胆管癌,尤其是高位胆管癌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其手术治疗仅为局限性姑息治疗,常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T形管外引流术等,虽可有效地解除梗阻,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早期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由于肝门部结构复杂,肿瘤邻近重要血管,有些肝门部肿瘤使肝门紧密粘连,很难解剖出肝管供吻合之用;肠道食物可逆流入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引起胆道感染等。因此,姑息手术方法疗效不好,创伤大,生存质量低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始终是外科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主要以梗阻性黄疸、胆管扩张、肝损伤为其临床表现,后期患者肝功能恶化,容易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肾衰竭等病症,大部分患者就医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支架以及胆道腔内射频消融、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作为姑息性微创治疗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且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相比,ERCP具有患者痛苦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本文整理相关文献,综述经ERCP内镜下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胆道梗阻病死率很高,由于肝胆胰区的解剖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解除胆道梗阻、通畅胆道引流、减轻黄疸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关键。内镜治疗胆道疾病的成功率较以往大大提高。针对不同疾病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可以选择鼻胆管引流术、内镜胆管内支撑术及联合引流等多种内镜治疗方式以及在内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以延长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侵袭能力强,就诊时有20%~40%出现黄疸,在晚期胆囊癌黄疸发生率高达90%。梗阻性黄疸是胆囊癌较突出的临床问题,这种恶性胆管梗阻如不能解除,常由于进行性胆道梗阻并胆管炎致肝功能衰竭而加速死亡,预后很差。因此对于胆囊癌并胆道梗阻的病人应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即使不能做到治愈性切除、姑息性手术,也应解决胆道梗阻性黄疸所导致的肝损害和全身性影响,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癌、十二指肠壶腹癌、胆管癌、胆囊癌、恶性淋巴瘤以及一些转移性恶性肿瘤压迫胆管。这类患者中的绝大部分临床分期属于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很差。解除胆道梗阻是消除黄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目前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外科引流术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后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7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在DSA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经此途径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 137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74.7±151.5)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50.1±100.6)μmol/L (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29 ±0.77)个月.结论 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用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胆道支架植入治疗的232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术后早期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32例均成功实施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并置管引流,术后早期疗效显著149例、有效36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79.74%(185/232)。肿瘤类型、梗阻水平、梗阻长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肝内病变、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术前血小板计数(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早期疗效的重要因素(P均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早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在改善MOJ患者肝功能、减黄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PLT、CA125水平和术后胆道感染是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为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且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和肿瘤生物学侵袭性高,大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外科治疗的机会。故手术切除率很低,仅为10%,5年生存率3.4%。目前对晚期胰腺癌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解除胆道梗阻和十二指肠梗阻、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的姑息手术引流方法 .方法 自胆总管置入T管,将T管另一端置入十二指肠降部,双荷包固定.共21例,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80min.结果 21例术后无异常反应,无胆瘘或肠瘘,黄疸消退出院. 结论 T管胆道搭桥内引流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手术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的一种简易有效的姑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因肝胆胰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这类患者就诊时多已属晚期,仅少数可接受根治手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不能根治患者的直接死因主要是黄疸、胆道感染和脓毒血症。因此,控制黄疸、保护肝功能和预防感染、以及由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各脏器功能变化,是提高外科疗效的重要基础。施行姑息性的胆道引流以缓解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基本的治疗目的。一些姑息性减黄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 的 探讨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在上段胆管癌晚期患者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 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上段胆管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3组:姑息性切除肿瘤+T管外引流组、切除肿瘤+胆道硅胶支撑管内引流组、单纯胆道硅胶支撑管组,分析3组术后的肝功能恢复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生存时间等。结 果 发现胆道放置硅胶支撑管组的患者较T管引流组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快,胆管炎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生存时间均延长,预后明显改善。肿瘤姑息性切除+内置硅胶支撑管的患者与单纯胆道硅胶支撑管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 姑息性治疗晚期上段胆管癌时,采取内置硅胶支撑管引流胆汁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低手术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由于手术切除率低,大量病人需要采用各式的胆道引流术以缓解黄疸或胆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包括:内镜下、经皮肝穿下或术中胆道支撑引流、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15例胃癌晚期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施行了减黄手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晚期胃癌所致黄疸 3例 ,胃癌术后复发肝门、肝蒂淋巴结转移压迫性黄疸 12例。其中 5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2例减黄术 ,10例营养性空肠造口。 12例成功实行胆汁内引流或外引流手术。其中 4例病人沿肝下缘解剖肝门 (2例切除部分肝方叶 ,显露Ⅰ级或Ⅱ级肝胆管 ) ,行胆管十二指肠桥式内引流术。 4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 ,经胆囊后壁试穿吸出胆汁后 ,沿穿刺针切开胆囊后壁、肝实质及第Ⅴ段肝胆管 ,边切…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真正达到根治性切除者很难,根治切除率一般为20%~40%,患者终因局部复发率高而死于肿瘤的进展。姑息性治疗主要针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消除十二指肠梗阻与缓解疼痛,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胆管癌沿胆管壁纵轴扩散,导致复杂的肝门胆管狭窄,顽固性胆道梗阻,多数病例因细菌性胆管炎或肝功能衰竭死亡,不能切除的胆管癌,如不加处置,平均存活3个月,胆道引流可延长至4~6个月,加上局部消融治疗措施可改善姑息治疗的效果,如姑息性腔内近距离放疗,可平均延长存活时间至4.3~5个月,如再复合外照射治疗,平均存活时间可…  相似文献   

16.
已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减黄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胆管癌以硬化性胆管癌居多,肿瘤以局部生长为主,病程发展缓慢,较晚才发生肝脏或肝外转移。姑息性外科手术引流解除胆道梗阻后病人能存活较长的时间,病人通常死于肝功能衰竭和/或继发于梗阻未解除所致的胆道感染。WetterL‘’在讨论Klafskin瘤的鉴别诊断时指出,有31%  相似文献   

17.
经腹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中经腹腔放置四氟乙烯(tetrafluoroethlene,TFE)胆道内支架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5例经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下的胆总管,向肝内胆管探查,开通被肿瘤阻塞的胆管,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支撑肿瘤狭窄段胆管,做姑息减黄治疗。本组共放置Wilson-Cook公司的ST-2胆道内支架20根。其中5例于左、右肝管各放一根,引流全肝;7例仅放置1根,引流半肝(右肝管6例,左肝管1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退顺利,生存质量好。术后无黄疸生存时间3月-2年以上。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中经腹腔放置TFE胆道内支架是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手术操作简单,内引流效果确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永光  马晓鹏 《腹部外科》2005,18(5):267-268
绝大多数肝门部恶性肿瘤是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解除黄疸症状[1]。姑息性减黄可以通过手术或内镜技术达到目的。内镜方法是处置肝门部癌性肝管狭窄相对微创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其是通过内镜下扩张狭窄、局部凝切肿瘤和置入胆道引流管,实现胆汁内引流,以达到部分解除梗阻、缓解黄疸症状的目的。肝门部癌性胆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压迫以及胆囊癌压迫。内镜下解除肝门部肝管癌性狭窄有两种方法: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姑息治疗中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优越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65例MOJ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的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后接受7 d营养支持,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肠外组(PN组,33例)和肠内外联合组(PN/EN组,32例),检测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营养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胆道梗阻解除后均能耐受营养支持,PN/EN组患者较PN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胆碱酯酶水平上升,营养指标好转,血脂代谢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结论 MOJ患者在解除胆道梗阻后,实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的营养支持手段,能更加快速有效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肝功能的负担及血脂的堆积,因此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胆道梗阻病死率高,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恶性胆道梗阻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外科手术切除率较低。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或姑息性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开腹胆道支架置入后加瘤体碘125粒子放射治疗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