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原发部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集的7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24例男性健康者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鼻咽癌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血浆EB病毒(EBV)拷贝数,并通过EBER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对比其阳性率。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含量较健康对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EBER阳性率较慢性炎症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DNA定量检测可用于判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情诊断与预后,而EBER原位杂交技术则可检出鼻咽癌病理组织中游离EBV,二者联合检测可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获得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分析四川南充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V)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共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鼻咽镜活检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分子杂交技术以及PCR荧光定量行EBV核酸定量(EBV-DNA)检测及HPV分型检测,分析EBV、HPV共感染状况与人口学特征、分期、治疗相关副反应、近期疗效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总体EBV感染率为81.7%,HPV感染率为40%,28.3%的鼻咽癌患者存在HPV和EBV共感染;中晚期患者EBV感染高于HPV感染,EBV单感染患者CR率为29.4%,HPV感染(HPV单感染+EBV/HPV共感染)患者CR率为63.6%,差异接近有统计学差异(P=0.074),四种感染状态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T分期等方面无差异。结论:鼻咽癌EBV感染率高于HPV,中晚期患者EBV感染率更高,<60岁患者HPV感染更常见;鼻咽癌患者存在一定比例EBV/HPV共感染状态;鼻咽癌EBV感染背景下,合并HPV感染可能是预后良好的一个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RNA、潜伏膜蛋白(LM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c-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AN(encoded small RNAs,EBERs),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1及cyclin D1、c-fos的表达。结果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 RNAs阳性率为100.0%(36/36),LMP-1阳性率为44.4%(16/36),cyclin D1阳性率为52.8%(19/36),c-fos阳性率为61.1%(22/36)。LMP-1表达与cyclin D1、c-fos表达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鼻咽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1的检出,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癌基因c—erbB-2相关性。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阳性乳腺癌及EBV阴性乳腺癌标本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BV阳性乳腺癌组c—erb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P〈0.01)。结论:部分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c—erbB-2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周睿  朱婧  张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902-3905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研究证实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定量水平在鼻咽癌疾病进程、治疗及转归的过程中均会发生相应的规律性改变。因此,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就EBV-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曲媛  车轶群  沈迪 《中国肿瘤》2014,23(1):72-76
[目的]探讨N期鼻咽癌EGFR、VEGF、EBER表达与放化疗敏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疗法研究143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组织EBER、EGFR和VEGF表达: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2例N。期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游离DNA(EBV/DNA)、EGFR、VEGF的表达水平,并对92例NH期鼻咽癌随访2年。[结果]N期鼻咽癌EBER、EGFR及VEGF表达阳性牢分别为97.8%(90/92)、95.7%(88/92)和35.9%(33/92)。EBER表达与远处转移、复发及临床缓解相关,VEGF和EGFR表达强度与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期鼻嘲癌患者血浆EBV/DNA、EGFR、VEGF治疗前与同步放化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中EGFR和VEGF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血浆和组织中EGFR和VEGF表达水平均可能与鼻咽癌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密切相关,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本文就EBV与NPC的关系,与NPC相关的EBV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高危人群血浆EBV-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高危人群E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DNA,EBV—DNA)的存在情况及其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08-13—2010-07-27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开展鼻咽癌筛查,ELISA法检测16712名EBV抗体,确定鼻咽癌高危人群386名,同时收集鼻咽癌低危人群273名。收集同期中山市人民医院初诊鼻咽癌患者62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高危人群血浆EBV-DNA,并随访1年,比较分析高危人群EBv_DNA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初筛鼻咽癌高危人群EBV—DNA阳性率为12.2%(47/386),高于鼻咽癌低危人群的3.3%(9/273),而低于初诊鼻咽癌患者的91.9%(57/6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复查时,血清学持续高危人群EBV—DNA阳性率为9.7%(18/186),而血清学转变为非高危人群的EBV-DNA阳性率为3.1%(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筛查人群中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阳性预测值为5.6%(32/572),而在鼻咽癌高危人群中增加EBV—DNA检测,其阳性预测值提高到44.6%(29/65)。结论:鼻咽癌高危人群血浆EBV-DNA定量检测能对血清学EBV抗体检测进行有效的补充,可大大提高筛查准确性,对鼻咽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锦添  黄宝珍 《癌症》1993,12(1):36-38,T000
本文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活检组织不同病理改变时EBV—DNA的表现,以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1)本实验所有鼻咽低分化癌癌组织均出现EBV—DNA片段,且绝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数及细胞阳性强度均在中等以上;(2)无论是鼻咽癌或慢性鼻咽炎病例,所见到的中-重度异型改变上皮或淋巴组织,均有数量不等的细胞存在阳性强度不同的EBV-DNA片段,粘膜下小涎腺内亦常见到一定数量的EBV-DNA片段。结果提示:(1)EB病毒与鼻咽低分化癌关系密切。EBV作为致鼻咽癌病因多因素中的一员是有可能的;(2)患者血清中EB病毒相关抗体,尤其是IgA抗体阳性率和滴度的升高,可能与鼻咽局部EBV感染及/或EBV激活有关;(3)在异型改变上皮中有中等或以上阳性强度EBV-DNA片段的检出,将有可能作为推测鼻咽癌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浆EB病毒DNA数量与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数量与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的拷贝数,TUNEL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情况,分析EBV-DNA拷贝数与凋亡癌细胞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检出率为96.4%(27/28),中位数为1 800 copies/μl(0~22 100 copies/μl)。28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为30.0±18.0。EBV-DNA拷贝数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γ=0.927,P〈0.05)。结论血浆EBV-DNA水平与鼻咽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可能部分来源于凋亡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1.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Jiang WH  Zhao SP  Yin ZH  Li F  Chen ZH  Xiao JY 《癌症》2005,24(7):796-800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XCR4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组织阵列检测正常鼻咽组织、鼻咽癌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石蜡组织标本中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7种鼻咽癌细胞株中,CXCR4基因在高成瘤、高转移潜能的5-8F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在无转移能力的610B细胞中表达最低。CXCR4蛋白在正常鼻咽组织、鼻咽癌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鼻咽癌组织中CXCR4表达高于正常鼻咽组(P=0.029);伴发转移的鼻咽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鼻咽癌组织CXCR4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表达比鼻咽癌组织高(P=0.013)。结论本研究提示CXCR4表达与鼻咽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CXCR4表达可作为鼻咽癌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活检样本病理改变特点及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以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检测技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EBER原位杂交技术,观察5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活检样本形态学改变及噬血现象,并检测EBV潜在膜蛋白1(LMP-1)、EBER及其他相关标志。结果 5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49.0 %(25/51)可见骨髓腔内造血细胞丰富,27.5 %(14/51)各系造血细胞增生情况与本年龄段相符,23.5 %(12/51)造血细胞减少和分布稀疏,较相同年龄患者应有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明显。43.1 %(22/51)可以见到噬血现象。91.4 %(32/35)见增生细胞表达CD68/KP-1,89.5 %(17/19)增生细胞表达CD68/PG-M1,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明显。所有病例进行EBER检测,51.0 %(26/51)阳性,41例同时进行LMP-1和EBER检测,其中46.3 %(19/41)EBER阳性,而LMP-1全部阴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0)。结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可以见到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及噬血现象。病理形态学的噬血现象有时较难判定,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细胞的增生很有意义。同时,采用EBER检测EBV对诊断的意义大于检测LMP-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 月至2015年9 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 例,健康体检者675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NA1/IgA 、Zta/IgA 和VCA/IgA 抗体ROD 值,荧光定量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检测血浆EBV-DNA水平。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EBV 标记物对各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 < 0.01)。 EBNA1/IgA 在早期鼻咽癌表达相对较高,灵敏度为77.8% ,而EBV-DNA在晚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最高为88.8% ,两者特异度均在96% 以上。联合检测中EBNA1/IgA 并联EB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92.1%(早期为82.5% 、晚期为98.9%),特异度为96.9% 。EBV-DN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N 分期呈正相关,Zta/IgA 阳性率与N 分期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鼻咽癌筛查,单项指标首选EBNA1/IgA 。晚期患者的辅助诊断则推荐EBV-DNA。两者并联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诊断效能。EBV-DNA是鼻咽癌分期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Zta/IgA 可间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对患者病情评估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EB病毒(EBV)抗衣壳抗原VCA-IgA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和EBV-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初治鼻咽癌,133例症状相似的非鼻咽癌患者和1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相对含量。按鼻咽癌2008临床TNM分期法进行分期,计算不同分组、各临床分期以及鼻咽癌治疗前后的各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EB-DNA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VCA-IgA和EA-IgA结果相对A值(即rA或S/CO值)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在各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Rta-IgG的rA值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血浆中EBV-DNA阳性率及EBV-DNA中位数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 PR)患者的EBV-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VCA-IgA、EA-IgA、Rta-IgG、EBV-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CAT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鼻咽癌和7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CATL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ATL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14.3%),恶性程度高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ATL的阳性表达率也较高(70.0%)。结论CATL可作为鼻咽癌恶性表型的标志之一,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12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支进行细菌L型、EB病毒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EBV阳性和L型阴性、EBV阴性组织的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69.8%;EBV检出率为2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的P21、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炎组(P<O.005)。L型阳性、EBV阳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也分别高于L型阴性、EBV阴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表明L型、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P21、P53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也有关。此外,L型和EBV感染与P21、P53的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L型和EBV参与了P~(21)、P~(53)基因突变,并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方法 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CNE-2细胞株和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逆转录为cDNA,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Survivin mRNA的表达,以慢性鼻咽炎患者鼻咽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鼻咽癌细胞株、鼻咽癌组和慢性鼻咽炎组患者鼻咽部组织均可检测到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Survivin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慢性鼻咽炎患者鼻咽部组织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Ⅲ+Ⅳ期和Ⅰ+Ⅱ期鼻咽癌患者均检测到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Survivin mRNA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的鼻咽癌Survivin mRNA表达的定量检测方法,Survivin 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Rutenberg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9例病人鼻咽活检标本的r-谷氨酰转肽酶(r-GT)的活性.同时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2例鼻咽癌组织r-GT阳性率为80.56%,47例鼻咽炎性组织中r-GT阳性率为14.89%,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进一步对鼻咽炎性组织r-GT呈阳性表现者跟踪活俭,7例中跟踪到4例最后确诊为鼻咽癌。提示r-GT阳性表现可能提供鼻咽癌及癌前病变信号,r-GT检测可作为鼻咽癌辅助诊断的一项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杜豆  孙宁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63-1865
目的:探讨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组织中Ku70和DNA—PKcs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鼻咽癌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u70和DNA—PKcs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非角化性癌中Ku70阳性率为83.87%,DNA—PKcs阳性率为74.19%;放疗后复发鼻咽癌中Ku70阳性率为84.85%,DNA—PKcs阳性率为81.82%。Ku70及DNA—PKcs的表达在鼻咽非角化性癌与放疗后复发鼻咽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放疗后复发鼻咽癌中,Ku70与DNA—PKcs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Ku70和DNA—PKcs在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尚不能作为预测鼻咽痛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