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的Ag/AgCl生物电极在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CT)应用中的性能差异,选取性能较优、适合脑部EIT测量的生物电极。方法:分别利用2电极法和16电极法对10名不同被试者的前臂和头部进行阻抗测量,并分别在接触阻抗、信噪比、一致性和稳定性4个方面对每种电极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热浸涂Ag/AgCl电极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即具有较低的接触阻抗,较高的信噪比以及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论: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和改进后,Ag/AgCl粉末电极有可能成为脑部EIT测量的首选电极,并为脑部EIT的深入研究提供优良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一种新型的医用Ag/AgCl粉末电极和传统的医用Ag/AgCl镀层电极,比较两者在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测量中的性能差异。方法:基于自行开发的EIT系统,分别利用Ag/AgCl粉末电极和镀层电极,分别对物理模型和人体对象进行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测量,并且通过提出的两个指标(高频信噪比和低频信噪比)及接触阻抗来评价电极系统的特性。结果:相对于Ag/AgCl镀层电极,Ag/AgCl粉末电极具有更好的抗噪性和稳定性。结论:Ag/AgCl粉末电极能更有效地满足脑部EIT监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和图像监护技术.提出了我国EIT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数据采集与图像增强,成像算法和特征信息识别与诊断判据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开放式电阻成像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用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EIT)采用固定电极阵列,克服了封闭式电阻抗成像(CETT)在应用上电极间隔不等、放置不方便等问题:测量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产生激励信号,采用FPGA与ADC实现数字相敏检波,检测出电极间的正弦电压幅值与相位.经成像算法得到试验图像。结果:该测量系统的信噪比达104dB,在300mS/m背景电导率情况下.可区分电导率分别为400mS/m和200mS/m的双目标。结论:该测量系统满足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对测量信噪比的要求.水槽和琼脂物理模型的双目标成像试验结果表明,OEIT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可以应用于区分低电导率差异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相敏检波的恒流源输出阻抗检测及补偿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电阻抗成像系统(EIT)的图像重构精度,研究并实现了恒流源输出阻抗值的检测以及补偿技术。方法:在EIT系统上设计了恒流源输出阻抗检测电路,用高速AD采回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并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数字相敏检波(DPSD)后得到恒流源输出阻抗。之后在恒流源输出端并联负电容补偿恒流源输出电容,以增大恒流源输出阻抗,提高EIT系统图像重构精度。结果:由实验结果发现,负电容补偿技术虽然无法使恒流源输出阻抗值趋于无穷,但是可使其阻抗值明显增大。结论:该阻抗检测方法及补偿电路独立于恒流源设计,是恒流源设计之外的测量和进一步提高其输出阻抗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应用于EIT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对恒流源输出阻抗有较高要求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灸加低周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0例(电针灸加低周波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电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76.320±17.781)分vs(55.477±16.356)分,P〈0.05】;②生活能力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67.289±15.311)分vs(53.509±14.355)分,P〈0.051。结论电针灸加低周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性能评价软件中的数据快速采集和存储功能。方法:分析比较了Timer和多媒体2种Windows定时器,基于Visual C++分别编程实现了EIT数据采集系统性能评价软件并比较了结果。结果:2种定时器均可以完成对EIT数据的采集、显示、存放和简单处理功能,但是多媒体定时器的定时精度更高,能够更准确而有效地完成上述任务。结论:多媒体定时器稳定可靠,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高精度定时要求。  相似文献   

8.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现多采用容量滴定法。由于食盐中碘含量在40mg/kg左右,测定微量碘,用容量法很不方便。而碘电极在食盐底液中也能定量测定微量碘,且共存物NaCI不干扰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和回收率都满意,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与试剂(1)仪器:PHS3C型酸度计(上海分析仪器二厂),碘离子选择电极(江苏电分析仪器厂),801型双液接甘汞电极(外盐桥为0lmol/LKNO3)(江苏电分析仪器厂)。(2)试剂:5%抗坏血酸溶液,10%NaCI溶液,0.lmol/LHZSO4溶液,碘标准溶液(100pglml)。…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电阻抗成像(EIT)硬件系统选择一种较优的直流电源。方法:在电池、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分别供电条件下,利用频谱分析仪E4408B分析直流电源和激励源的输出频谱,根据每种电源的杂散的数目、功率水平和激励源中的干扰的数目、功率水平,来推断3种电源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同时在3种电源分别供电条件下,用EIT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求3种电源在18个激励频率下的综合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从而判断3种电源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就3种电源分别供电下的激励源中的干扰的个数和功率水平而言,电池供电下的激励源中存在6个干扰,功率高达-78.25dBm;线性稳压电源供电下的激励源中存在6个干扰,功率高达-67.11dBm;开关稳压电源供电下的激励源中存在15个干扰,功率高达-35.83dBm。电池在18个激励频率下的综合信噪比高于线性电源,线性电源高于开关电源。结论:在3种电源中,电池供电方式是EIT较优的电源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满足电阻抗断层成像(EIT)过程中数据实时处理要求,开发肺呼吸过程电阻抗图像重建应用软件并阐述实现方法。方法:将MATLAB C++数学库及Mathtools绘图函数库嵌入VC++高级编程语言,实现动态调用图像重建算法、二维绘图函数及矩阵计算函数等,使其满足实时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处理与图像重构要求。结果:软件成功实现了肺呼吸过程的电阻抗断层动态成像与数据处理。结论:为电阻抗图像重建过程的实时数据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验证磁共振成像中不同类型射频线圈的临床性能.我们以表面线圈.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八通道相控阵线圈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这三种线圈在Philips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信噪比和图像均匀度。材料和方法在AAPM(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推荐的方案测量信噪比和均匀度的基础上,增加对最终图像的MatLAB图形化分析,分别得到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和整个平面上的信噪比空间分布。结果在体模中心的感兴趣区(ROI)中,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八通道相控阵线圈的信噪比分别是表面线圈信噪比的7倍和12倍以上.均匀度也都高于表面线圈的均匀度。结论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和相控阵线圈在成像效果上均优于表面线圈;相控阵线圈能获得最好的信噪比.而收发兼用型鸟笼线圈则具有最好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机载影像系统(OBI)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应用Varian-21EX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38例鼻咽癌患者。在首次调强放射治疗前应用OBl系统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前3 d每天1次,以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出两者间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首次扫描获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左右(-0.49±1.90)mm,头脚(0.64±1.36)mm,前后(-0.57±1.78)mm;旋转误差为(0.05±0.11)°。经首次校正后其余各次摆位误差减小为左右(0.30±1.01)mm,头脚(0.12±0.92)mm,前后(0.47±1.05)mm;旋转误差(-0.02±0.03)°。结论:应用OBI系统验证摆位误差可以提高摆位精度,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对于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约为2 mm。  相似文献   

13.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成像技术,基于该技术对病变进行实时图像监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基于该技术的图像监护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流程、结构模块、界面等的设计及主要功能。该软件系统目前运行稳定,达到了电阻抗成像实时图像监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EIT图像重建算法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近年来在EIT图像重建算法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包括处理电极位置不确定或移动的影响;测量边界形状变化影响的算法;手持平批面阵列探头3D重建算法;EIT测量电路建模及优化;组织参数动态多频EIT在体重建;减小皮肤层边界效应的EIT算法等。  相似文献   

15.
阻抗成像实用化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和其他成熟技术一样,需要一个从方法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需要理论—技术—应用—技术—理论的多次反复、循环,才能日趋成熟。我国从EIT方法学研究向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过渡的时机已经成熟。提出了我国EIT实用化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成像算法和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方法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