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确看待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疾病在我国日趋增多 ,血管外科医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血管外科治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各种血管疾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技术更加成熟 ,疗效比较肯定。但有些手术施行时技术难度高、创伤大 ,仍有一定的手术死亡率。血管腔内介入疗法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在我国 ,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已从探索实践阶段转入基本成熟阶段。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既看到它在一些血管疾病治疗上的明显优势 ,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一、血管腔内介入疗法的优势总体来说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具有微…  相似文献   

2.
微创技术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此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在我国,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已从探索阶段到基本成熟阶段.在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血管瘤和下肢缺血疾病等方面,微创治疗技术也有独到之处.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它在一些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明显优势,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日益广泛.纳米技术通过其靶向特性发挥作用,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纳米技术在血管疾病成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血管新生与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其失衡可致血管新生相关疾病。内皮祖细胞(EPC)在血管新生及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其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将为血管新生相关疾病带来曙光。笔者就EPC在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腔内血管外科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主动脉疾病手术治疗的微创化。用最小的创伤治疗高危、复杂的主动脉疾病,是未来主动脉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腔内血管外科器械的进步和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诸多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禁忌的疾患成为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未来20年将是腔内微创治疗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血管微创外科及其在大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Dotter和Judkins首先采用同轴尼龙扩张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拉开PTA的帷幕。1974年Gruntzig研制出聚乙烯双腔单端孔球囊扩张导管并经不断改进后,PTA技术始在血管疾病中得以推广应用。随着导管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适应证逐渐扩大。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改变了动、静脉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并对血管疾病未来的治疗方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准确地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特点对于指导腔内治疗有重要作用, 血管内超声作为一种下肢动脉疾病评估技术备受关注。血管内超声可准确评估血管尺寸、病变的形态和性质、动脉夹层累及范围, 从而指导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 以及预测病变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与作为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 血管内超声在评估病变几何特征和性质方面具有优势。血管内超声的使用已被证明可提高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准确率, 从而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8.
血管外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外科治疗范围主要包括主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及静脉疾病,近年的治疗方法已明显侧重于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既往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的许多复杂疑难病例,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或瘤样扩张疾病,近肾或累及肾动脉等重要内脏动脉分支的腹主动脉瘤等,亦逐渐采用开窗支架、分支支架等新型血管腔内技术治疗,未来内脏动脉及主动脉弓上重要分支动脉的腔内重建将成为血管腔内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外周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治疗方法与治疗理念均处于改进阶段,各新型开通装置增加了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涂药球囊和减容装置较传统支架置入术的远期效果有明显优势,同时能达到不遗留异物的目的,但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9.
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血管外科是建立在外科基础上的新兴学科,该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既需要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具有本专业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外科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猛发展,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另一原因是,随着影像学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人工血管的出现,各种血管移植术的广泛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问世和发展,许多以前未被认识的血管疾病被熟知和诊断,许多复杂的血管手术则随着技术革新而为多数医师所掌握。因此,这一新学科必将随着技术的进展和人类对血管疾病的深入认识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少见的死亡率极高的腹部急症。随着人类年龄结构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等非创伤性的严重外科疾病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血管造影检查时行分流手术或血管内溶栓治疗、急诊手术切除梗死肠管后不一期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