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旧尘肺诊断标准读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尘肺病的诊断》新标准,我们对旧标准诊断的368例胸片进行了再读片,结果新、旧标准读片的总符合率为88.3%,无尘肺O^ 的符合率最低为64.3%,Ⅰ期尘肺升为Ⅱ期尘肺的升期率为6.2%,新标准既保持了尘肺诊断标准的延续性,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尘肺诊断差异的原因,为提高尘肺病诊断读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因行肺灌洗治疗和行高千伏X线检查的不同地区经原单位诊断(地方诊断组)的尘肺病患者163例,高千伏X射线胸片由5名有经验的尘肺病诊断医师(课题专家诊断组)进行集体读片诊断;对诊断期别结果记录表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课题专家诊断组2次读片结果及课题诊断组与地方诊断组读片结果的差异.结果 课题专家诊断组2次诊断结果,经一致性的Kappa值分析,结果Kappa值=0.807 >0.75,说明2次诊断结果存在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诊断符合率85.89%;地方诊断组和专家诊断组的Kappa值=0.177 <0.4,说明2组结果一致程度不够理想,诊断符合率49.69%.各地方诊断组与课题专家诊断组在变异系数(CV%)、过高诊断率、过低诊断率、相符合率方面存在差异,分别为7.19% ~ 75.22%,7.14% ~ 83.33%,0.00 ~ 66.67%,14.29% ~ 87.50%.结论 地方诊断组和课题专家诊断组存在读片差异,应通过控制相应条件,提高胸片质量、准确把握诊断标准、定期培训、对照标准片集体读片、坚持实事求是和提高诊断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时行CT鉴别诊断可以缩小诊断误差,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参加尘肺诊断医师人员掌握尘肺病诊断标准的情况,对100名参加尘肺诊断医师培训人员进行了尘肺读片考核,分析误差情况。结果显示,尘肺诊断读片考核合格率90%。尘肺期别诊断正确率74.59%。小阴影形态判定的错诊率24.72%;不规则形小阴影错诊率(43.88%)高于圆形小阴影(16.55%,P<0.01)。小阴影聚集判定错诊率13.79%,大阴影(<20 mm×10 mm)判定错诊率达42.0%。中级职称者的小阴影形态判定错诊率(28.52%)高于高级职称者(16.98%,P<0.01),市级机构人员的小阴影形态判定错诊率(27.96%)高于省级(13.76%)和县区级机构人员(16.89%,P<0.01),后两者的错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省尘肺诊断医师基本掌握尘肺诊断标准,但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20 mm×10 mm)的错诊率较高,需要持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4.
332例高仟伏尘肺胸片读片重复性的分析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150010)史雁屏,王洪斌,金朝辉,钟明,李京淑,乔红1986年颁布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实施已9年,对尘肺的诊断起了重要作用。为加强尘肺诊断质量控制,1994年5月国家尘肺诊断鉴...  相似文献   

5.
尘肺X线诊断读片个体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浙江省尘肺诊断考核资料,将75名专业人员的个体尘肺诊断结果与省尘肺诊断鉴定组群体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期尘肺诊断总准确率为71.31%,其中Ⅲ期最高达100.00%,Ⅱ ̄+最低为55.56%。密集度判定以不够1级准确率最高,为72.22%,1级和2级分别为68.27%和56.03%,3级最低为43.94%。类圆形小阴影判定准确率高于不规则形,前者为75.95%,后者为31.58%。  相似文献   

6.
对18个基层尘肺X线诊断组集体诊断与省诊断组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分期符合和分级符合作为主要评判指标。每组读片70份,分期符合率为84.2%,其中分级符合为54.8%,期内分级偏差为29.4%,分期偏差为11.3%。对诊断分期、分级偏差进行分析,提出了尘肺X线诊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尘肺诊断中由于X射线胸片读片者的个体差异对诊断的影响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尘肺病诊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40张不同尘肺期别的高仟伏X射线胸片制作5套复制片,在规范一致的读片条件下由7位有多年尘肺病诊断经验的医师阅凑,读片结果按统一格式记录于读片记录表内,将小阴影密集度与尘肺病诊断期别分别量化计分,分析7位读片者读片结果的差异。结果 7位读片者间在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肺区平均密集度、尘肺诊断期别判定上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17%、15.91%、12.06%;对有无小阴影、有无大阴影和小阴影聚集的判断,读片者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分别为91.09%、91.93%和76.41%。胸片技术质量一级或二级对于读片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形态判定一致的圆形小阴影或不规则小阴影,在总体密集度和分期上判定的一致性较好;形态判断差异较大的小阴影,则对密集度和期别判断的差异均较大。结论 在不同读片者间存在着读片差异。在控制了外部条件后,读片者之间的读片差异主要来自于对小阴影形态判断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尘肺X线诊断群体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全省十四个尘肺诊断组读片会的资料,以多数组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进行统计。各期平均符合率最高为89.23%,最低为60.00%,平均为79.03%。分期符合率各组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读片差异的原因,找出对策,提高尘肺诊断水平。方法对常见的尘肺病诊断读片差异产生的原因,逐一分析总结,结合实际工作,找出解决方法。结果通过强化训练,可提高读片能力;符合高千伏摄片技术要求的X射线机,科学的投照方法,可提高胸片质量;严格实行集体读片制,可减少错漏诊。结论坚持经常性的进行读片能力强化训练,加大尘肺病诊断设备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3-260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尘肺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脉注射液,观察1 a内患者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次数变化、临床积分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两组1 a内患者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次数相比:治疗组1 a内加重次数为3次以上者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咳痰、气喘积分减少(P0.05);咳嗽、胸闷、肺部啰音、乏力积分明显减少(P0.01)。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gA、IgG、IgM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gA,有所改善(P0.05),IgG、IgM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对尘肺患者能起到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次数,改善患者自觉症状的效果,可辅助用于尘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和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一致性,探讨DR胸片用于尘肺病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25例某煤矿接尘工人,同时拍摄DR胸片和高仟伏胸片,在Philips Essenta DR机上对密度和对比度等图像后处理参数进行设置以确保DR胸片质量.将50张胸片随机分号并确保DR胸片和高仟伏X线胸片不同号,由6名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医师对两种胸片进行肓法独立阅片,比较两种胸片的一致性.结果 25例研究对象分别拍摄的DR胸片和高仟伏胸片质量均为优良片.6名读片者之间(共15对)诊断一致性比较,高仟伏胸片诊断,尘肺期别上有12对读片者的一致率超过68%,总体密集度上有11对渎片者的一致率超过68%;DR胸片诊断,尘肺期别上有13对读片者的一致率超过60%,在总体密集度上,有14对读片者的一致率超过60%.两种胸片在判定尘肺期别的一致率为72%,κ值为0.69(95%CI:0.46~0.92);总体密集度的一致率为80%,κ值为0.78(95%CI:0.61 ~0.95).结论 在保证胸片质量和降低读片差异的前提下,DR胸片和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诊断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肺活检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就诊、X线胸片有尘肺样改变、提供的接尘性质或累计剂量与X线胸片表现不相符或缺乏系列X线胸片、要求明确诊断并接受支气管肺活检(TBLB),取得满意标本的尘肺诊断病例37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TBLB检查和肺组织病理观察.2005年5月起对TBLB标本增加普鲁士蓝铁反应检查.根据GBZ 70-2002及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参考病例自述和TBLB病理检查进行集体诊断.结果 在379例病例中,376例(99.2%)表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228例(60.2%)粉尘沉着;111例(29.3%)的偏光镜检双折光晶粒阳性.接触矽尘、陶土尘、水泥尘、煤矽尘和铸造尘病例的偏光晶粒阳性率为37.8%(62/164),高于接触其他粉尘(电焊烟尘、石棉尘、铝尘等)者的22.7%(4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电焊烟尘或打磨尘者普鲁士蓝铁反应阳性率为53.1%(94/177),明显高于接触其他粉尘(水泥尘、铸造尘、矽尘等)者的23.2%(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电焊烟尘尘肺组病例纤维组织增生率高于无尘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矽尘、铸造尘、打磨尘、石棉尘的尘肺组和无尘肺组(观察对象)的肺纤维组织增生率、粉尘沉积率和偏光晶粒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气管肺活检能获得接触粉尘的依据和相关肺部病变,对协助尘肺病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宁津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8):945-946
目的了解天津职业病防治院2007—2010年尘肺病诊断情况,为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7.0软件包对新诊断尘肺病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新诊断尘肺病例1 512例,其中矽肺601例(39.75%),铸工尘肺220例(14.56%),石棉肺209例(13.77%),水泥尘肺183例(12.11%),滑石尘肺164例(10.85%)。新诊断的尘肺病患者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3.50±9.29)岁;最短接尘工龄3 a,最长接尘工龄45 a,平均接尘工龄(22.27±7.98)a。结论尘肺发病以矽肺、铸工尘肺、石棉肺和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为主要病种。这5种尘肺占新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91.07%,主要分布在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系统中,这4个系统是天津市尘肺病防治重点行业。对离岗的既往接尘人员也要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6.
萤石矿工尘肺预防控制与消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加强综合防尘措施达到控制病因来预防尘肺,探讨我国消除尘肺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评价浙江省东风萤石矿采取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尘肺的效果;用前瞻性追踪调查,验证通过降低生产环境的粉尘浓度消除尘肺的可行性。结果 对东风萤石矿历经35年(1962-1996年)的动态观察和前瞻性30年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开展综合防尘后,工人作业环境的平均粉尘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粉尘浓度分别由防尘前的366.0、163.4mg/m^3下降至1.2、1.3mg/m^3,其下降率分别为99.7%和92.1%。尘肺的病因-生产性粉尘被控制后,尘肺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别由防尘前的24.8%、85.5%、5.9%下降为0。结论 通过30年前瞻性追踪调查验证,东风萤石矿无1例尘肺发生,达到了消除尘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图像后处理参数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用于尘肺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83例某煤矿接尘工人,同时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Philips Essenta DR机上对密度和对比度等图像后处理参数进行设置,研究合适的图像后处理参数.比较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的质量.结果 通过调节图像后处理参数,DR胸片在上中肺野最高密度、膈下和直接曝光区的光密度分别为1.58±0.10、0.23±0.02和2.80±0.21,胸片质量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的要求.83例DR胸片的优良片率(79例,95.18%)明显高于高仟伏X线胸片(67例,8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适的图像后处理参数可以使DR胸片达到尘肺病诊断的胸片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浙江省尘肺发病特点,为制定浙江省尘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6至2009年新发尘肺病例资料,就患者分布地区、行业、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期别、企业规模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09年,浙江省报告新发尘肺分别为157例、173例、209例和280例,共819例,其中,矽肺占86.9%.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宁波市、温州市等地区;分布行业以建材、机械、煤炭、地质矿产、轻工、建设为主.新发尘肺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47.8±10.0)、(52.5±13.1)、(55.5±11.2)、(55.9±12.2)岁,发病年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2.4±8.6)、(12.9±9.4)、(12.4±8.6)和(15.7±10.0)年.Ⅰ、Ⅱ、Ⅲ期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4.3±9.87)、(12.4±8.7)、(11.4±7.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省新发尘肺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矽肺为主,其分布与区域和行业有关,且接尘工龄较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neumoconiosis c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pneumoconi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Methods The data of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were from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06-2009, and were analyzed for distribution, age, exposure duration, pneumoconiosis phases and enterprise types. Results During 2006-2009, 819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173, 157, 209 and 280 cases, respectively) were reported, 86.9% cases suffered from silicosis. Most of pneumoconiosis cases were distributed in Ningbo, Wenzhou areas and in building materials, machinery, coal, geological and mining, light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average ages of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were (47.8±10.0),(52.5±13.1),(55.5±11.2) and (55.9±12.2) years old, respectively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 (P<0.05 ). The average exposure duration of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were ( 12.4± 8.6), (12.9±9.4), (12.4±8.6) and( 15.7±10.0) years. The average exposure duration of phase Ⅰ , phase Ⅱ, phase Ⅲ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were(14.3±9.87), (12.4±8.7) and (11.4±7.1) y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main type of pneumoconiosis is silicosis, the distribution of pneumoconiosis cas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rea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exposure duration of new pneumoconiosis cases is relatively sho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