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团队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的管理模式、管理效果及其存在问题,探讨促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的有效措施,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东莞市石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968名(资料完整者965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科医师团队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比较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结果: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分别从管理前的61.5%、69.7%、41.2%提高到98%、92.6%、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团队为主体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家网络跟踪临床指导”的培训模式对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方法2008年12月选择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55名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临床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的基线问卷调查。以其中网络信息系统健全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0名为干预组,采用知识培训结合网络指导的模式进行3年的全程跟踪指导;另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425名为对照组,仍用常规集中授课培训模式。干预后于2011年12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种模式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社区医生运用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培训后高血压的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均明显提高;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37.0%(159/430)、45.6%(196/430)、42.8%(184/430)提高到66.8%(284/425)、81.4%(346/425)、77.6%(330/425);高血压诊治正确率由干预前的38.4%(496/1290)提高到73.3%(946/1290)(P〈0.01)。对照组医生培训后高血压知识和病例诊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干预区。结论“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有效地改善培训模式是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超联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738-739,74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 pulse wave velocity,CPWV)与颈动脉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和56例健康人士(对照组)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检测右颈总动脉,根据同步心电图描记,对电-机械时间、脉搏波时间进行测量,对颈动脉脉搏波速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社区综合干预1068例高血压病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林 《吉林医学》2010,31(36):6741-6742
目的: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团队为主体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管理效果及其存在问题,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中心辖区内60岁及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8例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干预期为1年,比较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控制率、对全科医生管理满意度、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结果:①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控制率分别从管理前的71.4%、49.7%、41.2%提高到100%、92.6%、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团队为主体,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管理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其死亡率、并发症自残率,提高生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别在上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级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方法 在上海地区1所三级教学医院(三级医院组)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设立脑卒中二级预防门诊,收集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770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分析各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及危险因素组合.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和脑卒中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三级医院组(P值均<0.01),而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缺乏锻炼患者的构成比则显著降低(P值均<0.01).三级医院组患者中伴有多个危险因素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P<0.01),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工作中,要加强危险因素的筛查,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需要给予积极的危险因素有效药物控制,而对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则应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王俊琪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400-400,407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促进对血压控制以及相关因素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随机抽取2007年首诊高血压患者95名,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促进,1年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近1年的健康促进,入选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体育锻炼及遗传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57.89%、38.95%、57.89%上升到74.70%、60.00%、77.89%,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尤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在健康促进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有计划的健康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对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军  石理  陈曦  姜小飞  朱媛 《西部医学》2010,22(12):2207-2209
目的采用血管弹性量化分析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技术)观察非洛地平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首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WHO/ISH原发高血压诊断标准),最终符合实验要求56例纳入高血压治疗组,以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56人为健康对照组。高血压治疗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5~10 mg/d),随访24周,治疗前后测定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心率,并利用ET技术获取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包括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射波增强指数、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治疗前高血压治疗组的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各项指标均值都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动脉顺应性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②高血压治疗组使用非洛地平24周后,收缩压、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比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动脉顺应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用药前后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①应用ET技术可无创、直观监测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减低。②非洛地平能显著改善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阳市高血压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控制效果,评价贵阳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政策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方式和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兼职和无职业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全职高血压患者的2.32倍和2.29倍;单纯药物防治和单纯非药物防治,其高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综合防治的3.70倍和2.41倍;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利用频率小于1次/月和不利用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利用频率大于1次/月的1.57倍和2.24倍。结论:无职业或兼职的人群、未采取综合防治手段、社区服务利用不充分是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病早期干预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04例健康人和39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石家庄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来源,选取高血压患者5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为对照组(250例)和干预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定期血压监测、用药指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实施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综合干预模式,2组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所有入组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相关问卷,对2组干预前后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分。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更早达到平稳水平。 结论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管理的模式有利于改善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和baPWV检测,并查尿微量蛋白。根据baPWV测量结果,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baPWV〉1400cm/s组(A组)61例,baPWV≤1400cm/s组(B组)45例。结果baPWV〉1400cm/s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baPWV≤1400cm/s组(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评分(Crouse-s)、尿微量蛋白(mAlb)、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较baPWV≤1400cm/s组明显增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baPWV与CIMT、LVMI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动脉弹性降低有关;靶器官损害与增加的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及大小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健康人员则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大小动脉弹性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而大小动脉弹性则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3级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大于1级及2级患者,而大小动脉弹性则均小于1级及2级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健康人群,而大小动脉弹状态则差于健康人群,且不同血压分级患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粥样斑块,并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B1组baPWV(1400 cm/s和B2组≤1400 cm/s,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B1、B2组baPWV、C IMT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1组C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Crous-s)、斑块面积(plaques area)、PI、R I,均明显高于B2组和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CIMT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大动脉的弹性降低,促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baPWV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氢氯噻嗪(12.5 mg/d),服药1年;治疗组(40例)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天1片(含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服药1年.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 、反射波增压指数和C-IMT,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F-PWV减慢,C1和C2显著提高,反射波增压指数明显下降,C-IMT减少(P〈0.01),而2组肱动脉血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了高血压患者C-IMT,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8 996例,使用建档管理、血压分层管理、个体化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高血压综合防治手段进行管理3年.管理后患者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分别由68.30%、55.40%以及38.60%升高至98.90%、86.70%以及77.80%;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高血压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者减少,规律运动者明显增多,均P<0.05.提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20例患者被分成四组,高血压和高血糖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0例,高血压控制而血糖未控制组(高血糖组)30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糖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糖均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E30例。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四组(P〈0.01),Z,L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糖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糖组(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糖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baPWV与血压、脉压差和血糖呈正相关,并且与SBP、血糖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糖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或降糖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张立恒 《医学综述》2014,20(18):3397-3399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建立高血压有效控制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于2012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73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常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8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立档案采用综合规范化治疗,定期到社区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院门诊治疗,即时健康教育、自行锻炼和饮食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分别由28.54%、38.48%、50.95%上升至57.93%、92.39%、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管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危险行为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的社区医院综合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对69例高血压病降压达标患者、56例高血压病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C—FPWV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12.70±2.82)m/s]明显高于健康人的血管硬化度[(11.23±2.89)m/s](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11.96±3.62)m/s](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人的动脉硬化度(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脉压与反映大动脉硬化度的C—FPWV成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为PWV(m/s)=4.68+0.09×年龄(岁)+0.04×脉压(mmHg)。结论通过对血压的调控,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年龄、脉压与大动脉硬化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1例不吸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吸烟的高血压患者及165例健康体检者,年龄为30—60岁,分别测定各组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arterypulsewavevelocity,baVWV),并进行问巷调查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吸烟组baPWV值(1578.1±257.9)较非吸烟组(1466.73±217.39)及健康组(1349.8±301.82)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较健康组baPWV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加重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