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脊索瘤是颅内一种较少见的破坏性肿瘤,仅占颅内肿瘤的0.1%~0.2%,深在颅底部位,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故称为脊索瘤。脊索瘤为良性肿瘤,缓慢浸润破坏性生长,町深入颅内或突入鼻腔或咽后壁,可向颅窝生长,或沿中线向后发展压迫脑干。2004年11月,笔者参与了1例巨大脊索瘤患者的护理,该患者巨大脊索瘤侵犯颅前,中、后窝及鼻咽部,压迫脑于,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对培养状态下脊索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保安  范清宇  张惠中  张殿忠 《医学争鸣》1999,20(12):1075-1077
目的: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法,观察培养状态2下脊索瘤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化疗药物对脊索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手术切除的新鲜脊索瘤标本,置入含100mL/L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观察脊索瘤细胞生长特点;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96孔板,每孔细胞数10^4个,将质量浓度3,30,75mg/L顺铂;15,150,375mg/L卡铂;1,10,25mg/L表阿霉素分别加入孔内,37℃50mL  相似文献   

3.
周琦  高照勤  孙银 《新疆医学》2011,41(4):102-10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颅内脊索瘤患者10例。颅底脊索瘤是侧颅底较少见的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复发率为43%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在胚胎3个月时脊索开始退化,如果沿神经轴的任何部位有脊索组织残余,即可发展为脊索瘤[1],它的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1%~0.2%,32.8%起源于脊柱,32.0%起源颅底,29.2%起源于骶尾部,6.0%起源于中轴线,可在10~90岁任何年龄发病,高峰期为30~40岁,男女比为3∶2,颅内脊索瘤多起自蝶骨与枕骨连接处,呈缓慢侵润性生长[2]。  相似文献   

4.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呈缓慢侵袭性生长,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蝶枕交界区及骶尾部,也可见于脊柱的其他位置。颅底脊索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生物学特性,预后不良,诊断治疗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本文将对颅底脊索瘤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脊索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呈缓慢侵袭性生长,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蝶枕交界区及骶尾部,也可见于脊柱的其他位置.颅底脊索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生物学特性,预后不良,诊断治疗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本文将对颅底脊索瘤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60例颅内肿瘤的超微结构。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32例、脑膜瘤26例、脊索密2例。结果显示: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脑膜瘤有包膜但瘤细胞经常逾越包膜进行生长。我们认为它们的生长方式及预后与其生物学特征即瘤细胞表面的突起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颅内肿瘤其超微结构特点各异,但血脑屏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瘤内血管结构与正常脑组织不同,表现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连接疏松、有较大的空隙,且血管外的基底膜不连续。此外,我们还在脊索瘤内发现了同心环状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总之,观察肿瘤的超微结构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静 《华夏医学》2005,18(6):F0003
颅内脊索瘤是少见的破坏性肿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的残余组织,由于生长在颅底部位,直接损害重要神经组织,复发率高(43%),5年生存率据估计低于10%.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了1例复发脊索瘤的患者,并实施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引言:脊索瘤是少见的硬膜外骨肿瘤,起因于脊索残留,后者为形成原始脊柱的胚胎结构。脊索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脊索瘤为局部恶性肿瘤,往往侵袭周围组织。局限于皮肤者很少见。对象:1例56岁的男性患者发现在鼻槽处有一螺母大小的不断生长的结节。该结节是6年前颅底部发生的脊索瘤在额前眉间复发,手术几个月后出现的皮肤损害。讨论:作者报道这例疾病是因为本病很少累及皮肤,仅在特定条件下才发生。这次发生可能是早前的手术引发肿瘤种植转移。广泛影响皮肤的脊索瘤(法国)@Gattoni M$Clinique Dermatologique, Hopit.a, c. so al Maggio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索瘤组织中Brachyury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征集78例脊索瘤组织、7例脊索瘤癌旁正常组织和6例胚胎脊索组织用于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ahcyury的表达。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追踪57例患者,其中无病存活患者27例,带瘤存活患者7例,因脊索瘤死亡患者23例。结果:Brachyury在脊索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64%(59/78),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2.669,P=0.263),其在骶骨发病者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发病于活动脊柱者(H=2.292,P=0.022)。不同Brachyury表达水平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2,P=0.933)。不同疾病状态患者脊索瘤组织中Brachyury的表达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2.605,P=0.272)。结论:Brachyury并不能作为预测脊索瘤预后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搜集我院6例脊索瘤活检病例及1例脊索瘤尸体解剖病例。同时搜集受精龄3~7周具有脊索结构的人胚6例。对脊索瘤组织结构与胚胎发育中的脊索进行形态对比。通过对胚胎脊索的观察,可将其发育过程分为原始脊索管期、脊索细胞增生期及含空泡细胞形成期。脊索瘤的组织结构及细胞特征,完全重复脊索的胚胎发育过程。脊索瘤的小圆形、中圆形、梭形、星形及多角形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不含空泡或含极少空泡。这些细胞均与脊索胚胎发育过程的早期细胞相当,系分化比较低的瘤细胞。含空泡细胞重复脊索胚胎发育过程晚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颅底脊索瘤影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9月到2015年4月收集的1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对其拟诊CT以及MR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收集到的病例比较典型,1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颅底神经受累表现及锥体束受累症状,其中年纪较小的病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只是偶然CT检查发现。患者病程较长,在2个月-10年,平均3年,进一步支持颅底脊索瘤病灶呈缓慢浸润性生长特点。其中有一列临床最后确诊为鼻咽癌侵及颅底斜坡外,其它病例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底脊索瘤。结论:分析总结颅底脊索瘤影像诊断要点,提高诊断水平,相应做出影像学分析,体现出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脊索瘤是发生在人体内残存脊索组织里的肿瘤,生长在脊柱骶尾部者称为骶尾部脊索瘤。脊索瘤较为少见,不易早期诊断,根治困难。国外有人于1856年首先发现此病,至1894年命名为脊索瘤。我科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韩×,男,47岁,已婚。住院号:35094。患者于1966年因骶部固定性痛,不发烧,反复在我院门诊治疗。据述1953年在部队中曾有坐姿跌伤史,但不重,也不影响工作。门诊检查:局部无肿块,亦无其他重要体征发现。67年5月X片,疑为骶骨骨折,经卧硬板床和对症处理三个  相似文献   

13.
鼻咽脊索瘤临床上极少见,1957年孙鸿泉氏报导一例颅内一鼻咽脊索瘤,颈侧进路摘除鼻咽部份之脊索瘤,1982年赵崇智氏报告一例经口腔进路切除颅内—鼻咽脊索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近5年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并广泛侵犯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在T1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均有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颅内脊索瘤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评价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对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8例颅底脊索瘤、软骨瘤和软骨肉瘤中筛选出4例软骨样脊索瘤,其中异位1例。软骨样脊索瘤只发生在颅底,x线可显示蝶枕骨骨质破坏。本病与发生于颅底的脊索瘤和软骨源性肿瘤不易鉴别,组化染色与电镜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软骨样脊索瘤预后较好,其组织发生可能来源于脊索周围软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各自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两种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病理形态相同点为:不同区域可表现为脊索瘤样组织学改变,黏液样背景中出现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同时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不同点为:脊索瘤样脑膜瘤往往部分区域见有脑膜瘤细胞特征,而脊索样胶质瘤瘤细胞常可见胶质细胞分化,并有胶质纤维突起。免疫组化显示EMA、PR、GFAP等抗体在两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结论两种肿瘤的组织形态相似,容易混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1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3例.经病理证实其中典型脊索瘤17例,软骨样脊索瘤1例.14例获得随访,其中4例死亡,10例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颅底脊索瘤发病率低,手术全切除的难度大,需结合放射治疗.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副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我科收治一位66岁男性患者,右膝外上方软组织肿瘤,经手术切除两次,肿瘤再次复发6个月,复发初期,局部稍有酸胀感,自行采用按摩器给予按摩、理疗,肿物生长迅速.临床经彩超、X线、CT、MRI等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右膝外侧偏上方及右大腿外下方肌间隙内.根据上两次手术组织学诊断,确定为副脊索瘤复发.结果术后病理检查,HE染色肿瘤分叶状富含粘液,细胞呈梭形及星形,细胞核轻度异形性.粘液样间质含大量胺聚糖,最终病理诊断为副脊索瘤.结论副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需要病理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应与脊索瘤及腱鞘囊肿鉴别,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需要外科边界广泛切除,术后仍有复发,局部尽量减少机械性、物理性刺激,以免加速肿瘤复发及生长加速,少数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19.
斜坡多向伸延生长的脊索瘤外科治疗一例报告第三临床学院神经外科王孟忱,赵丛海,苗壮,付玉关键词脊索瘤,斜坡中图号R739.421病例〔病例〕患者,男,16岁。颈痛,左手麻木,右肩不能抬起18个月,病情逐日增重,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呼吸困难,常干睡眠中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MP-7基因表达与脊索瘤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18例脊索瘤患者的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的MMP-7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脊索瘤中MMP-7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为83.3%(15/18),瘤周正常组织为33.3%(6/18),MMP-7蛋白在脊索瘤中表达增高(P<0.01).结论:MMP-7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与脊索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