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谷和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6):88-89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桑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WBB系统的指导下,24例患者椎体切除23个节段,16例患者后弓切除10个节段,12例患者脊椎完全切除12个节段,4例其他。患者术后疼痛改善优良率为96.15%,高于术前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级、B级、C级比例较术前减少,D级、E级比例较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随访时SF—36评分为(60.3×1.3)分,高于术前的(38.3 × 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2例患者中总复发率为7.69%(4/52),均无脊柱不稳、内固定松脱等情况。结论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PVP治疗,术后3 d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9±2.3)分,术后3 d为(2.1±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溶骨性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脊柱转移性肿瘤5例11椎,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CT及MRI示脊柱肿瘤转移灶呈多发性溶骨性破坏,7椎肿瘤累及椎体后壁。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稳定病椎。结果5例11椎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h内疼痛均缓解,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示肿瘤灶被骨水泥充填,无骨水泥超过椎体后缘,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高度得以恢复。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溶骨性脊柱转移瘤,能微创地同时处理多个病灶,强化病椎,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骨痛、骨密度及再发骨折等情况。结果69例中由于各种原因4例失访,其余65例平均随访时间2.6年;并发症:骨水泥外漏16例,均未见不良后果或神经损害症状,元肺栓塞积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骨痛治疗效果根据WHO标准:疼痛完全缓解61例、部分缓解4例、轻度缓解和无效为0例,有效率100%。椎体骨密度(BMD)治疗后(-3.2±0.2)SD较治疗前(-3.6±0.3)SD有所升高。再发骨折3例,均为术后不进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且手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均大于4.0ml。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快速、止痛、微创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至6年,平均30个月。手术后患者疼痛优12例,良16例,中1例,差1例,疼痛总改善率为93.3%。术后神经功能A级、B级、C级例数明显减少,D级、E级例数增多,E级比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分期分块手术法切除原发性肿瘤较彻底,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存有一定缺陷,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吴望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145-14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本科室52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行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疼痛缓解或消失于术后6~72h。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205-208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脊椎肿瘤患者治疗领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脊椎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再选取以往采用常规放疗、化疗治疗的脊椎肿瘤患者45例进行对照(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生活质量改变,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骨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及治疗效果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7例出现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用于脊柱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还能降低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1例接受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重建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上述时点脊柱功能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采用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随访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手术时间(320.21±43.21)min、出血量(1 354.28±101.54)mL、住院时间(22.21±10.24)d。11例患者中10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有至少1个等级的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弓根钉位置移动和断裂,假体无脱位。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P<0.01),但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前与术后24 h 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时点JOA评分呈依次升高趋势(P<0.01);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1例脊柱继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稳定性高,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6,(7)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过伸性损伤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颈脊髓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40例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NGF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肌力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感觉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GF对脊颈髓过伸性损伤疗效肯定,优于胞二磷胆碱。进一步证实外源性NGF可以提高神经损伤处内源性NGF含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鼠胸腰段、骶髓脊髓背侧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变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分为3组:①组:胸腰段脊髓损伤12只;②组:骶髓损伤12只;③组:健康对照组6只。造模后记录其每次手法挤压排尿的量,术后第14天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其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膀胱顺应性。结果在麻醉及脊髓休克期,胸腰段脊髓损伤组和骶髓损伤组动物有尿潴留情况;在脊髓休克恢复期,胸腰段脊髓损伤大鼠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骶髓损伤组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最大膀胱容量增高和残余尿增多的情况在骶髓损伤中更为常见。结论不同部位脊髓损伤后存在膀胱顺应性变化的差异,这可能与部位不同损伤的神经通路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采用0.125%布比卡因50 ml进行切口浸润和腹腔内注射喷洒,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ml曲马多2 mg/kg;术后镇痛组同等剂量的0.125%布比卡因50 ml在手术结束前使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2 ml曲马多2 mg/kg;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布比卡因,并静脉注射2ml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4、8、12、和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评分评价3组患者疼痛程度,记录需要镇痛药物时间和镇痛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4、8h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的VAS及BCS舒适度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5.3±1.3、4.6±1.2、4.6±1.1;超前镇痛组:3.4±0.7、3.1±0.6、2.8±0.6;术后镇痛组:3.2±0.6、3.3±0.7、3.1±0.8;P<0.01),而12、24 h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相比,除24 h2组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7比3.1±0.5,P <0.05)外,之前各时点2组之间VAS及BC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镇痛药需求例数、超前镇痛组与术后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术后镇痛可明显减轻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大鼠行为学、脊髓形态学的表达变化,为下一步实验确定训练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后1、7、14、21、28d组,改良Tarlov法、Rivlin法进行后肢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显示了损伤后大鼠后肢肌力恢复的一个变化过程;形态学显示了损伤后脊髓血肿形成、组织变性的过程。结论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1周内行为学、形态学的表达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肿瘤的切除情况及术后患者功能改变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8例中17例室管膜瘤均显微镜下全切除;13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5例脂肪瘤均大部分切除;3例血管母细胞瘤均全切除.3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的患者出院时29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减退;29例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出院时21例患者有改善,5例无变化,3例加重;14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较术前减轻或缓解,2例无变化.结论 早期诊断并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是脊髓髓内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SS)干预下对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EPO和MPSS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自SD大鼠大脑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营养培养3h后分别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甲泼尼龙(erythropoietin,EPO)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后,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缺营养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甲泼尼龙对正常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作用,EPO和MPSS均促进损伤细胞增殖,两者联合减量应用对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EPO+MPSS(半量组)联合减量应用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作用表达的升高作用优于单独应用甲泼尼龙。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13,29(12):1675-16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icacy and examine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pregabalin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uropathic pain due to spinal cord injury (SCI). 相似文献20.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13例采用前路手术,8例采用后路手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0%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